8 艾梅克勒方街鬼魂的诅咒(第5/5页)
[5] 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1991年苏联解体后,改制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
[6] 位于英国伦敦。
[7] 威斯曼是东欧犹太人大姓。
[8] 胡格诺派为16世纪至18世纪法国新教教派,属加尔文宗。
[9] 科普特人意指埃及基督徒。
[10] 琐罗亚斯德教,旧译祆教、拜火教等,为古代波斯帝国国教。
[11] 逾越节是犹太教的主要节日,又称无酵节,此节期间教徒食用无酵食物作为庆祝。
[12] 赎罪日又称敬畏者之日,为犹太人一年当中最神圣的一日,当日必须禁食且密集祷告。
[13] 祈福式为犹太人每逢节日与安息日前举行的祝福仪式。
[14] 汉普斯特德区向来以人文荟萃闻名,许多知识分子、艺术家、文学家皆居于此处,此区亦是高级住宅区。
[15] 科菲·安南(1938— ),加纳库马西人,为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
[16] 《北非情人》为英国小说,内容描述一名英国少妇带着两个女儿,为了逃离英国的传统生活,来到摩洛哥冒险。
[17] 闪米特人旧译闪族,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相传诺亚的儿子闪是其祖先。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是闪米特人。
[18] 安息日为犹太教每周一天的休息日。
[19] 戈兰高地,位于叙利亚西南部,西接以色列,目前被以色列控制。
[20] 这里指印度九夜节,连续十天九夜。节庆期间,人们用各种仪式参拜杜嘉女神。
[21] 伊斯兰教主要节日,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按伊斯兰教规,伊斯兰教历9月为斋月。
[22] 按照汉语系佛教的传统,佛陀(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诞生于农历四月初八,每年这一天,世界汉语系佛教道场都会举行各种喜庆活动。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有各自纪念佛陀诞生的节日。
[23] 一国方案,为解决巴以冲突的方案之一,主张将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及加沙走廊合并为单一国家,其内居民不分犹太人或巴勒斯坦人,都能拥有平等公民权。
[24] 闪语族又称闪米特人,是亚非语系(闪含语系)之下的语族之一,可以细分为六种语言:阿拉伯语、希伯来语、马耳他语、阿姆哈拉语、提格雷语、亚拉姆语。
[25] 常见的犹太人名。
[26] 圆顶清真寺为耶路撒冷著名地标,其建造地点位于哭墙旁,犹太人认为该地正是犹太教最神圣的圣殿山,故双方为此地长期争执不休。
[27] 两国方案为解决巴以冲突的方案之一,此方案主张在约旦河西岸地区与加沙走廊建立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和平并存。
[28] 根据犹太教规,不得食用无鳞或无鳍的海产,因此淡菜和虾皆属违禁品。
[29] 印地(Hindi)指的是印地语,为印度第一大语言;印度(Hindu)指的是印度人、信奉印度教的人。
[30] 1947年印度独立后分为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孟加拉被分割为东巴基斯坦和西孟加拉邦,西孟加拉邦归印度。1971年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
[31] 巴勒斯坦解放运动领袖,并因为与以色列签订《奥斯陆协议》,于1994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32] 加利利海并非海,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
[33] 目前巴勒斯坦总统府等政府主要部门均设在拉马拉。
[34] 门德尔松与瓦格纳两人皆为十九世纪德国音乐家,门德尔松为犹太裔。
[35] 杰克联合为英国国旗的俗称。
[36] 纳萨尔派,泛指各种拥护印度共产党、主张以武力反抗政府的政党与组织。
[37] 以色列政府法定周末时间为周五下午至周日早上共三十六个小时。
[38] 绿线为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与埃及、黎巴嫩、约旦、叙利亚于1949年签订的停战协议中所划分的界限,此线并非国界,仅为停火线。
[39] 戴维营为美国总统专用度假区,亦为美国总统与他国领袖非正式会面地点。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以色列总理巴拉克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在该处进行和平论谈,商讨巴以冲突解决之道,最终未能达成任何协议。
[40] 奥斯陆协定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分为A,B,C三区:A区的军事与民事管辖权均属巴勒斯坦;B区军事管辖权属以色列,民事管辖权属巴勒斯坦;C区军事与民事管辖权则均属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