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亚历珊德拉:2007年9月华盛顿特区(第2/3页)
过去几个月间你发现了一个问题,自闭症儿童似乎可以分为两大群体,有时候你甚至怀疑他们连症状也是迥然不同的。像蒂莉这类孩子似乎从一开始就有点古怪,有点不合群。她的生长发育并不像艾莉丝那样平稳顺利。艾莉丝是你眼中的“典型发展儿童”,她也是你界定孩子正常与否的标准。你可以安安心心地带她去理发,用不着担心她在被人碰到耳朵时会歇斯底里地尖叫。她也会犯一些可爱的小错误,比如数数的时候,她可能会从一二三直接跳到八或九,而且她也和绝大多数孩子一样在6岁时开始识字。但蒂莉不同,她在某些方面要大大超前于同龄人,而在另一些方面又大大地落后。她3岁时就能识字并做一些简单的乘法,可如今已经8岁却还不会骑自行车或系鞋带。基本上,从出生那一刻起,蒂莉就一直是蒂莉。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她都踏踏实实地走了过来,并没有出现离经叛道的情况。
所以说,疫苗接种问题很可能并不在你应当考虑的范畴之内。因为自闭症儿童还有另外一个群体,他们的故事与蒂莉截然不同。这些孩子看起来十分正常,甚至出色,但在15个月、1岁半或2岁的体检时,这种让人乐观的情况便戛然而止。现在你该明白,为什么家长们会情不自禁地把这些现象与疫苗接种联系起来。回想当初在体检室里的情景,你的小宝宝穿着尿不湿坐在你的膝头咿咿呀呀闹个不停。如果这一刻你还认为他是正常的,那么你就不可能不怀疑所有的损伤都是从护士拿着一堆亮晶晶的针头走进体检室,从她既温柔又冷酷地抱起你的宝宝并把他弄哭,从她一边把印着巴布工程师(4)卡通形象的创可贴贴在孩子的大腿上,一边用柔和的语调安慰孩子的那一刻起造成的。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许多人身上,尽管这可能与汞、局部抗菌剂或者麻疹疫苗无关。很多人要过了多年以后才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实际上问题早就存在,而且终究有一天会进入人们的视野。
可到底有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呢?药物也和其他所有事物一样,是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还记得关于胃溃疡的说法吗?不管你听说过什么,但归根结底都逃不过两点:一、得了胃溃疡,任何人都无能为力;二、得了胃溃疡,多半是你自己的错。工作压力大?喝了太多咖啡、威士忌?或者吃了太多的辛辣食物?总之云山雾罩,神神秘秘。就像痛风,有着但丁式的绝妙讽刺。也许过了一万年,当然,前提是你还活着,人们终于弄明白,原来大多数胃溃疡都是由一种特殊的细菌引起的。给病人用点抗生素,治好感染,胃溃疡痊愈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所以说,也许要不了多久,人们也能找到治疗自闭症的良方。但在那之前,你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让她和你都生活得轻松一些。不要假设任何事。如果你对她说,不要用手抓食物吃,她说不定会直接把嘴伸到盘子里。要让她时时刻刻感到安全。即便你对她的行为感到忧虑,甚至心急如焚,也不要表现出来让她察觉。记住,凡事要看得开些: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接受着别人的鄙视与羡慕,赞美与怜悯。今天,你可能因为孩子在邮局大吵大闹而觉得丢脸(或者像现在,她又开始把头扎在餐厅的地板上了);但明天,你可能会因为孩子在杂货店里滔滔不绝地向人们解释水果与蔬菜的区别而倍感自豪。
当她感到焦虑的时候——就像现在,点过的菜迟迟没有端上桌,消磨着她的耐心——试着从她的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这不正是我们经常唠叨她所缺少的品质吗?那好,你自己先试一个)。试想如果你的手指笨拙不堪,总是无法正确执行大脑发出的指令。试想当你想要拉上拉链或者扣上纽扣的时候,却感觉双手如同戴了一副笨重的棉手套。试想公共厕所里嘈杂不堪,吓得你不敢进入。试想星巴克里新磨的咖啡味道太浓,让你有种想吐的冲动。
试想处在一个纷纷扰扰、困难重重、时刻让你感受到压抑的环境。试想你连自己什么时候想上厕所都搞不清楚。试想当你在幻想的世界里流连忘返,而忽视了身体其他部位的行动,结果踩到了别人的脚,或者打翻了一杯果汁。
乔希在给孩子们讲敲门的笑话,以此来转移蒂莉的注意力,可他的兴致勃勃是装出来的,你能轻易感觉到他的无助与无力。这样也好,你心里想,伸向口袋的手在中途又收了回来。何苦要白费工夫逃避生活呢?让心停留在这里吧,停留在这家餐厅,和你的家人们在一起。门旁水族箱中游着五颜六色的鱼,空气中弥漫着让人口水直流的酱香蒜香。放啤酒的纸垫上,杯底在“牛年”二字周围留下湿湿的一个圆圈。这一刻,一切都那么正常。有什么理由想要逃离这里呢?艾莉丝想在椅子上站起来看你身后的人。你把她拉下来,并在她的后脑勺上深深印下一个吻。
她们都是漂亮的孩子。至少在你眼中是如此。她们的头发都随你,暗沉的金黄色;但眼睛随她们的爸爸,蓝得可人。她们聪明、勇敢、有趣。最主要的,她们是你的孩子。你的。
热腾腾的食物端上来了。两人伸手便要去抓,你在她们的手上各打了一下,随后用勺子把食物分到她们的碟子里。两人就谁的多谁的少又比较抱怨了一番,但盘子里的食物还多着,够你们全家吃的。你们这一桌总算安静了下来。你拿起叉子和勺子,低下头,迫不及待地尝上第一口。
吃过饭从餐厅出来的时候,你在公告板前停了停,特意看了眼那张绿色的传单。你没时间细看,但“子女教育”和“帮助”那几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你从单页底部撕下一小片标签,那上面写着“和谐教导法,斯科特·比恩”几个字,旁边是电话号码。你顺手把标签塞进了钱包,但稍后你再找它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再次听到斯科特·比恩这个名字时,已经是一年后。那一次,你长了记性。
————————————————————
(1) 《芝麻街》是美国公共广播协会(PBS)制作播出的儿童教育电视节目,它综合运用了木偶、动画和真人表演等各种表现手法向儿童教授基础阅读、算术、颜色的名称、字母和数字等基本知识,有时还教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其中的许多滑稽短剧和小栏目已成为其他电视节目竞相模仿的典范。
(2) 詹尼·麦卡锡:美国模特、女演员、作家和编剧。
(3) 疫苗假说是指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某些疾病的产生可能和接种疫苗有关,但这只是一种假设,并没有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