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中国大脑计划:自下而上的超级工程(第5/5页)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上,中国比美国更普及。中国网民早已习惯于诉诸互联网寻求服务。如今中国每100张电影票中就有55张是通过网络下单预订的。与之对应的是,互联网服务在美国电影行业的渗透率只有20%,也就是说100张电影票中只有20张是网上订票。比如,中国餐饮行业的互联网渗透率是2%时,美国只有1%。
中国之大,之特殊,要高效实现中国网民的服务需求,人工智能创新就是一条必由之路。
驱动的另一个源头则是产业焦虑。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很快。放眼全球,工业越来越自动化和智能化,高端制造业可能会回到欧美,而低端制造业已开始流向越南等国。如果不在短时间内完成产业转型,中国制造业将面临“空心化”的困境:高端制造业、低端制造业都将流出中国——这个转型,能不依赖人工智能这一环吗?
尽管局势紧迫,但中国的实力值得看好。中国企业的执行力、中国政府的支持力度都是新兴产业的强力后援。
如果说网民的需求是“天时”,企业与政府的合作是“人和”,数据则是中国大脑发展必不可少的“地利”。在这一领域,中国更是得天独厚。
庞大的人口规模、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互联网企业,汇合收集这个数据全集意义非凡。可以预见,不久的未来除了个人数据,依托于公共环境或者政府背景而产生和积累的数据,如汽车注册信息、学籍学历、犯罪记录等,将以加密的方式形成个人基础电子档案。企业与市场通过服务输出获取的数据,如信用卡账单、消费记录、网站浏览偏好、惯用手机品牌等,则将以用户授权的方式再次转化为服务回馈给使用者。
这里的“使用者”,不是会编码、能建模的“码农”博士,而是普通的公众群体。让更多的人也能便捷地使用智能设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福利。
当年,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带动大批企业成长创新,美国军方用于“冷战”对抗的ARPAnet(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组建的计算机网)衍生出了互联网。中国大脑这个充满想象力的超级工程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也远不止是涌现一批明星科技企业和科技成果,而是将切实为整个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提供服务和动力。
2017年,百度获批筹建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由百度研究院院长林元庆、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杰出科学家徐伟,清华大学的张钹院士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未院士组成团队班子。百度将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共建单位一起,将企业优势资源整合,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研究机构,从研究突破、产业合作、技术成果转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升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整体竞争力。
这将是创世纪的超级工程的开篇。
人文主义画家米开朗基罗完成了雄伟的壁画《创世纪》,其中有这样一幕:上帝之手触碰亚当指间的那一瞬,智慧的启蒙就此产生。这幅壁画中上帝的袍服宽大张扬,最近几十年,有人指出上帝袍服的形状其实是一个人类大脑的解剖图。在这幅壁画里,米开朗基罗悄悄藏进了启蒙的密码——上帝就在人类自己的大脑中,是人类自己启蒙了自己!

图4-4 《创世纪》局部图像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yJFcW1lS-vbxAhPwGKX9xdyJ70q YAWrgzeQlQzWWP9-8mf6nTpA2ZjHdvOXtm4TqmWGR97VvSBWZiJ3VNwV61CISw9aC2eH_9ITjpBHq6FR-bmG6lb_LGVCK6J1rpkU
人类在自我劳作、自我启蒙中发展出自我的智慧。如今,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也在自我运作、自我调试中创造新的“大脑”。这颗巨大的人工智能之脑将成为人类文明新的背景,它正是人类伟大活动的体现,并支持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段。
[1] 《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宣称,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无法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奔东西。此故事试图为世上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提供解释。
[2]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不仅造成8000多人死亡,毁坏了成千上万的住房,还使许多历史建筑变为废墟。百度发起“See you again,加德满都”的行动,呼吁网民上传他们拍摄的历史古迹照片,以便百度利用自己的人工智能成像系统,以数字化方式重建这些文化遗产。活动中,百度共收到上传照片超过42000张,完成八个著名景点的数字重建,其中包括位于加德满都的玛珠庙。
[3]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是现在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是一种将质子加速对撞的高能物理设备,英文名称为LHC(Large Hadron Collider)。
[4] 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的一种自旋为零的玻色子。物理学家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机制。在此机制中,希格斯场引起自发对称性破缺,并将质量赋予规范传播子和费米子。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场的场量子化激发,它通过自相互作用而获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