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AI时代:人类将如何变革?(第14/20页)

鲍勃比彼得从事研究的时间长些,论文也比彼得多些。两个人都在语音识别和机器翻译这两个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算得上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吧。功成名就之后,大概可以考虑过在大公司带带团队,在高等院校指导指导学生,没事儿就去申请申请科研经费的所谓“后半生”了。

别人的人生到达顶峰,鲍勃和彼得的人生才刚开始。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赚一个亿,而是赚十个亿,一百个亿,甚至更多——而且,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方法,借助计算机科学家特有的敏锐头脑和人工智能知识。

有一家高科技公司,在熟悉投资和基金的人听来如雷贯耳,在普通码农听来,却多半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家公司叫文艺复兴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文艺复兴科技?听起来像什么公司?前半部分像搞艺术的,后半部分像搞电脑的?其实,这是家特别特别著名的,用量化交易来赚钱的对冲基金公司。

文艺复兴科技的创始人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老先生本身就是个很牛的数学家,还是个很有黑客精神的密码学家(据说攻破过美国政府的密码系统),此外,他还立志用数学模型来赚钱——可谓既有科学情怀、极客情怀,又有财富情怀。当然,寻常老百姓看不懂他在数学领域做了啥,也没法知道他究竟破解了哪些密码,大众只知道他经常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在前100名里。至于他到底有几百亿的身家,网上有不少数据,有没有水分不好说,反正他每年至少入账一二十亿,媒体对他的一致评价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亿万富翁。

詹姆斯·西蒙斯之所以能赚那么多钱,主要是文艺复兴科技的几只基金,特别是一只叫大奖章基金的,表现超乎寻常,年均回报高达71.8%117,难怪这基金连管理费和业绩分成都比同行高出一倍还多。詹姆斯·西蒙斯把基金成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数学魔术。当然,大奖章基金到底是如何建模的,外人大多只能猜测些皮毛,真正的魔术技法,文艺复兴科技才不会随便透露。即便最近几年外界对文艺复兴科技的质疑声渐多(特别是大奖章基金以外的几只基金表现不佳),大奖章基金依然在最牛基金排行榜的前列屹立不倒。姑且认为,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就是这一类顶级基金公司的印钞机好了。

据说,詹姆斯·西蒙斯招人的条件颇为严格,一定要找最聪明的数学家或计算机科学家,坚决不找学金融的、学工商管理的。文艺复兴科技的公司内部,基本上就是一个极客乐园,一点儿也没有华尔街那些世俗金融企业的影子。1993年,鲍勃·默瑟和彼得·布朗这两个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颇有名气的研究员被詹姆斯·西蒙斯招至麾下,开始和文艺复兴科技里的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一道,用人工智能技术投资理财,走上了光芒万丈的财富之路。

2009年,詹姆斯·西蒙斯退休,鲍勃·默瑟和彼得·布朗出任文艺复兴科技的联合CEO,正式成为财富巨轮的领航人——这么说显得不那么功利,其实,作为这家神奇公司的CEO,他们自己也早就变成亿万富翁了。福布斯的估计是他们每人每年都能净入一亿美元以上。

从大学校园和IBM研究中心走出来的计算机科学家领导一家基金公司,这件事在华尔街并不算新鲜,但在不熟悉金融圈、投资圈的码农们看来,确实有些不可思议。科学家和财富之间,什么样的关系才最和谐?

就爱好、性格、个人生活来说,鲍勃·默瑟和彼得·布朗也都算得上是神人级的存在。而且,他们俩的性格还大不一样。彼得·布朗爱动,话痨,好胜,据说喜欢在公司健身房跟员工角力,也花了不少精力将财富投到慈善事业里。鲍勃·默瑟就不大一样,他说自己喜欢孤独,宁愿不跟人说话。可另一方面,鲍勃·默瑟又是个著名的政治活动参与者,参与的方法很简单——大把大把地捐钱。从2012年总统竞选,到2016年的特朗普和希拉里的竞选,鲍勃·默瑟以个人或家族名义,几百万几百万地捐出政治献金。他的女儿瑞贝卡(Rebekah)更是直接站在前台支持特朗普,参与竞选团队的事务和决策。此外,诸如鲍勃·默瑟和女儿都是德州扑克高手,鲍勃·默瑟拥有多少多少游艇,业余时间爱玩一套几百万美元的铁路模型之类,只能算是亿万富翁的日常生活一隅,实在不足以成为多么了不起的谈资。

智慧生活:从机器翻译到智能超市

在本书的开头,我们已经提到过,人类生活中已处处是人工智能的身影。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上,几乎每个流行的应用程序里面都有人工智能大显神通的地方。那么,放眼5到10年后的未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到底还会有哪些人工智能元素熠熠生辉呢?

与机器视觉、语音识别取得的突破相比,人工智能对人类语言的理解目前还处在相对滞后的阶段。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已经可以十分准确地完成“听写”或“看图识字”的操作,但对听到的、看到的文字的意思,机器还是比较难以准确掌握。

未来5到10年里,在自然语言理解方面,也许最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就是机器翻译。在本书开头,我们已经谈到过谷歌公司的机器翻译系统在2016年取得的重大突破。目前的机器翻译水平,大概相当于一个刚学某种外语两三年的中学生做出的翻译作业。对于多数非专业类的普通文本内容,机器翻译的结果已经可以做到基本表达原文语意,不影响理解与沟通。

那么,假以时日,不断提高翻译准确度的人工智能系统,会不会在某个普通的日子里,像下围棋的Alpha Go那样悄然越过了业余译员和职业译员之间的技术鸿沟,一跃而成为翻译大师了呢?

还记得《星球大战》电影中的C-3PO机器人吗?据说C-3PO可以流利地完成银河帝国里超过六百万种语言的对话交流,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来自未来的翻译大师。在《星球大战》的世界里,人类是不需要学习星际语言的,人类口译员、书面翻译、同声传译员等工作也没有必要存在,一切都可以交给这个机器人来解决。

图47 《星球大战》中擅长翻译的C-3PO机器人

C-3PO机器人预示的未来,真的离我们很远吗?一旦机器翻译技术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突破了人类可接受的心理阈值,达到了人类翻译的水准,那时,我们有何必要花费生命中大约五分之一的时间去学习和精通一两门甚至更多门的外语?我们有何必要雇用如此多的翻译职员?出门旅行,出国参与商务或学术活动的时候,带上一部安装了机器翻译程序的手机,不就可以与外国人顺利沟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