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机遇来临:AI先行的创新与创业(第10/10页)

图62 微软亚洲研究院创立早期,我和张亚勤在清华大学与计算机系学生交流

此外,像郭百宁、芮勇、马维英、颜水成等一大批青年科学家,当年都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科研项目。今天,郭百宁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芮勇则在2016年加入联想担任CTO,马维英于2017年2月出任今日头条副总裁,颜水成现在是360公司首席科学家、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更年轻的人工智能大牛中,旷视科技的创始人印奇、商汤科技的杨帆、初速度(Momenta)的创始人曹旭东、依图科技的创始人林晨曦、Linkface的创始人夏炎、深度学习框架Caffe的作者贾扬清等,都有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或工作的经历。

当年接替我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张亚勤,他的研究方向主要在多媒体领域,但也和人工智能有很多交集,例如对视频的压缩、分类、理解,都需要AI的帮忙。相关的三维图形学研究,会慢慢由纯粹的图形学问题逐渐演变为使用人工智能算法理解空间结构等AI问题。此外,微软亚洲研究院当年从事搜索、大数据等方向研究的,最后都需要融合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应该说,当年我和张亚勤为微软亚洲研究院规划的几个研究组,除了其中偏重人机交互界面技术的小组(当年由王坚领导的小组。王坚后来成为阿里云的创始人)外,其他研究组都或多或少与人工智能相关。

图63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四位历任院长:李开复、张亚勤、沈向洋、洪小文

当年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创的一番事业,许多年后,在人工智能领域真的结出了让人欣慰的果实。几十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几起几落,但始终有那么一批志存高远的科学家、研究员、大学生埋头科研,探索未知。正是因为有微软亚洲研究院等一批面向未来的科研机构存在,人工智能才得以在今天蓬勃发展起来。

创新工场的AI布局

2009年,我离开谷歌,创办了帮助青年人完成创业梦想的风险投资机构——创新工场。迄今,创新工场已在移动互联网和各垂直领域投资了近300家创业公司,其中包括30余家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公司。创新工场对人工智能目前和未来落地的主要应用场景有着透彻的理解和深厚的经验积累。

把握时机对创业和投资至关重要。创新工场根据技术成熟度和未来发展趋势,将人工智能各应用领域划分为现阶段已成熟、3到5年成熟、5到10年成熟、10年后成熟等不同类型,并分别设计相应的投资策略。

图64 创新工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布局

如图中所示,创新工场将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划分为大数据、感知、理解、机器人、自动驾驶等不同门类,每个门类中,按照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成熟度,将具体应用领域排列在时间维度上。

总体来说,人工智能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如搜索引擎、广告推荐等方面已经非常成熟。在商业自动化、语音识别、机器视觉、手势识别、基础传感器、工业机器人等方面,人工智能可以立即应用,立即收效。

金融类人工智能的应用虽然已经起步,但尚需一段时间才能真正普及。智能教育、智能医疗、AR/VR中的人工智能、量产的传感器、商业用机器人等,预计会在3到5年成熟可用。

可以供普通技术人员乃至非技术人员使用的人工智能平台(包括计算架构、算法框架、传感平台、云服务等),会在3到5年后趋于成熟并拥有足够大的商业机会。

通用的自然语言对话工具、智能助手、普及型的家用机器人等,则至少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有可能完成商业化。

另外,在自动驾驶领域,3到5年内,必将是第2级到第3级的辅助驾驶最先大规模商用,而且,鉴于安全考虑,这些自动驾驶应用也会是限定场景、限定道路等级的。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即第4级或第5级的自动驾驶,还需要5到10年才能上路运行。

除了直接投资,创新工场还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工程院。这是一个专门面向人工智能的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和创业项目孵化实验室,其使命是为人工智能创业提供人才与技术、产品和商业经验、市场推广、软硬件平台、高质量大数据源等多方位的支持。

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级人才和高水准技术团队如果已经有了清晰的商业模式和成熟的产品规划,创新工场可直接提供投资支持;如果商业模式或产品规划尚未清晰,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则可使用孵化的方式,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

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

·对接科研成果与商业实践,帮助海内外顶级人工智能人才创业: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面向海内外招聘顶级人工智能科学家和驻场创业家(EIR),利用创新工场丰富的产品化和商业化经验,协助他们完成前沿科研成果向商业应用的转化,同时也可根据需要,为他们匹配优秀的创业伙伴,搭建高效的创业团队,对接有价值的商业渠道,发展成熟的商业模式。

·培育和孵化高水准的人工智能技术团队: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招聘人工智能相关的算法工程师、架构工程师、应用开发工程师等高级人才,并在高校相关专业招聘实习生。来自谷歌、微软等顶级工程与研究团队的技术专家将作为导师,带领并培养年轻工程师、研究员,孵化高水准的人工智能技术团队。

·积累和建设人工智能数据集,促进大数据的有序聚合和合理利用: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科研与产业化的关键。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计划在科研数据和商业数据两个方面投入资金与技术力量,推动数据集建设和大数据聚合,探索在高效利用大数据的同时切实保证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的技术、流程与规范。

·开展广泛合作,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工场正与国内顶级高校合作建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同时也积极与技术社区、科技媒体、教育机构等开展合作。创新工场计划利用算法竞赛、技术俱乐部、论坛和会议等方式全面推动技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创新工场还希望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国内外高科技公司的合作,促进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格式、接口、服务的标准化,提高人工智能在更大范围内的普及程度,建立规范、合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