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第八章 秦孝公驾崩,商鞅以身殉国(第11/12页)

公孙鞅跪下,再拜道:“君上宽仁之恩,公孙鞅谢过!看来,君上虽说万事圣明,却是不知罪臣呐。”

想到孝公的临终之语,惠文公心中陡地一沉:“哦,此言何解?”

“罪臣不走,是罪臣自己不想活了。”

惠文公陡吃一惊:“蝼蚁尚且偷走,商君此言从何说起?”

“蝼蚁偷生,所以才是蝼蚁。罪臣不想活,所以才是罪臣。罪臣早有死志,这一日,罪臣候有十几年了。”

“您是说,从变法时起,您就——”

公孙鞅轻轻摇头:“不瞒君上,变法初行时,罪臣倒是真怕死,早晚出行必带三千护卫,事事处处,谨小慎微,唯恐发生不测。如今则不同了,秦国新法已行,罪臣心愿已遂,仍旧苟活于世,有何趣味呢?”

公孙鞅此言无异是在向他表明心迹:一是自己并未谋反,二是他早已料到会有这一日,因而并不惧怕。

惠文公见他将问题又抛了回来,沉思有顷,缓缓说道:“商君万不可动此念头。没有商君,就没有新法;没有新法,就没有秦国今日之盛。所有这些,国人有目共睹。商君为图痛快,一走了之,岂不是陷嬴驷于不仁不义之地吗?商君试想,您有大功于国,嬴驷初立,竟是不问青红皂白,在先君尸骨未寒之际就戗杀功臣,这——”

公孙鞅叩道:“君上赦罪之恩,罪臣领了。罪臣有一言,也望君上垂听!”

“嬴驷洗耳恭闻。”

“罪臣本为一介寒生,幸遇先君,方展一生抱负。蒙先君鼎力推动,罪臣以强力推动变法,使秦国大治。然而,事有两面,物极必反。秦国虽有大治,秦人之心却受伤了。常言道,至刚则折,至强则弱。今君上新立,正是疗伤的大好时机,不妨以鞅为众矢之的,疗治秦人心中之伤。”

公孙鞅之言又深一层,这倒是惠文公此前未曾想过的。沉思有顷,惠文公说道:“商君,这——如何使得?”

“君上,”公孙鞅应道,“没有使得使不得。有所得,必有所弃。君上欲成大事,就要狠心舍弃。不瞒君上,罪臣之智,竭矣;罪臣之力,尽矣。罪臣就如枯油之灯,在秦只能是尸位素餐,一无用处不说,反而有碍君上施展宏图。若是罪臣之死能够抚慰秦人受伤之心,公孙鞅枯蒿之躯,有何惜哉?”

公孙鞅说出这些话,无疑是在对惠文公说,真正要杀他的不是太师他们,而是他惠文公。惠文公越听心里越是发寒,口中却是哽咽:“商君——”

“君上,公孙鞅不死,民心不稳;民心不稳,君心不定;君心不定,秦国大业何日可成?”

公孙鞅将话说到这个份上,等于将他的内中关节看了个透彻,惠文公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噤。沉思有顷,惠文公决心下定,起身拜道:“商君大义,嬴驷铭心刻骨。商君,您有什么交待嬴驷的,嬴驷一定照办!”

“公孙鞅别无他求,唯求君上不可废除新法!”

惠文公对天连拜三拜,起誓道:“苍天在上,嬴驷起誓,只要在位一日,断不废除新法!”

公孙鞅亦拜几拜:“君上有此誓言,公孙鞅可含笑九泉了!”

惠文公迟疑有顷,问道:“商君之后,嬴驷该向何方行走?”

“终南山中有一得道高人,叫寒泉子,君上可去求他指路!”

惠文公点头道:“寡人也曾听说此人。”有顷又问,“以商君之见,朝臣之中,何人可堪大任?”

“文可用樗里疾,武可用司马错。至于代鞅之人,君上自有慧眼。”

“魏人公孙衍如何?”

“就河西之战观之,此人才具不在公孙鞅之下。”

惠文公拱手道:“谢商君指点。”

公孙鞅举爵:“为秦再得明君,为君上再得能臣,尽饮此爵!”

惠文公缓缓跪下,连拜三拜,哽咽道:“国父在上,请受嬴驷一拜!”

翌日晨起,秦宫大朝。正殿里,两班朝臣齐集朝堂。

惠文公环视众臣,朗声问道:“诸位爱卿,可有奏本?”

甘龙跨前一步:“老臣有奏!”

“爱卿请讲!”

“公孙鞅以推行新法为名,结党营私,铲除异己,早有不臣之心,今又趁先君驾崩之时,使刺客谋杀朝廷重臣,谋逆篡上。为正大秦法纪,老臣奏请君上严惩公孙鞅,以安民心!”

公孙贾亦出列奏道:“启奏君上,老太师所奏实为民意。公孙鞅自恃有功于国,骄横日甚,以力服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致使大秦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车英出列奏道:“启奏君上,微臣以为,刺客一事疑点甚多,定是有人栽赃陷害商君,图谋复辟旧制,望君上明察!”

惠文公不睬车英,将目光落在公孙贾身上:“公孙爱卿!”

公孙贾出列拜道:“微臣在!”

“公孙鞅一案关系重大,爱卿执掌太庙,就由爱卿主审。望爱卿以事实为重,秉公审理,还天下人一个公正!”

“微臣领旨!”

甘龙、杜挚相视一笑。

车英急了,正欲再奏,景监扯了扯他的衣襟。

这日夜间,怡情殿里,那只鸟笼依然挂在秦孝公的灵柩前面,笼中仍是三只小鸟,但其中一只已跌下架子,倒卧于笼底。

内臣走进,递上公孙贾的奏章。惠文公翻开,上面赫然写道:“经微臣查实,公孙鞅谋逆之罪成立,依律当处车裂之刑,奏请君上!”

惠文公拿起朱笔,在上面缓缓写下“准奏”二字,掷笔于地。

内臣看到笼中的死鸟,小心说道:“君上,小鸟死掉一只!”

惠文公抬头看看鸟笼:“取出去吧。拿冰块镇上,为它做口棺椁!”

内臣领旨,走到笼子边,小心翼翼地取出死鸟。

渭水河滩的刑场上,北风呼啸,大雪飘飞。

监刑台上,公孙贾、甘龙、杜挚等新法宿敌端坐于位,群情激奋。陈轸及列国使臣坐在第二排。

一通鼓毕,行刑官公孙贾喝道:“带逆贼公孙鞅!”

刽子手将公孙鞅带到受刑地点,将其四肢、头颅分别绑缚,接连在驰往不同方向的五辆战车上。公孙鞅双眼微闭,表情甚是平静。

第二通鼓声响起,陈轸要来酒壶,倒满一爵酒,端起来,离开座位,缓缓走到公孙鞅跟前,朗声叫道:“公孙兄!”

公孙鞅睁开眼睛,见是陈轸,淡淡说道:“陈兄!”

陈轸端起酒爵,话中有话:“公孙兄,恐怕您不会想到,在下此番使秦,就是冲着您公孙兄来的!”

公孙鞅的声音依旧淡淡的:“公孙鞅早料到了!”

陈轸吃一惊道:“那——您是否想过,您之所以站在这儿,也是因为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