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晗(第2/2页)

图章来得少的时候,他着急,为了要挨饿。

图章来得多的时候,更着急,为的是耽误他的工作。

联大分校了,清华复员了,可是他不能走。第一,为了昆明的民主工作需要他主持。第二,为了吃饭,在道路上的几个月中没有图章生活不了。虽然迟早不免一走,多挨一天倒底好一天。第三,一家八口有钱尚且困难,一个穷教授,也根本走不了。

这样,他继续留在昆明,被暗杀在昆明。

一多,我也学你的话“你是不会死的,你是永远不会死的!”

1946年7月17日夜

□读书人语

吴晗对于闻一多之所以有如此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从吴晗后来的经历,我们看到,吴晗与闻一多在精神上是很相通的。吴晗写《海瑞罢官》的勇气,和为捍卫人的尊严而不堪苟活的伟大气节,都可以说是闻一多精神人格的再现。这篇散文在一种亲切质朴的语调中,多方面地再现了闻一多感人至深的形象。《哭一多》的成功,在于作者作为朋友、同事和历史学家的三重透视。作为朋友,吴晗写闻一多被昆明中学解聘时那种“知趣”和刚强,写他两年之后含泪诉说当日刘幸的辛酸;作为同事,吴晗写闻一多那使有亏心事的人不敢正视的眼睛,写他在政治上的磨炼;作为历史学家,吴晗剖析出闻一多被青年当作慈父、长兄,而敌人非置之死地不可的历史因果。我们相信这文章从头到尾都是含泪写成的,然而,它给人以力量,这力量就是闻一多与吴晗共有的精神力量。 【蓝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