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格奎斯特(第2/2页)
恐惧和不安使我呼吸急促,我站着,望着眼前神奇的情景。火车被黑夜的巨喉吞掉了,父亲重新把我拉上铁轨,我们加快了回家的脚步。他说:
“奇怪,这是哪辆火车,那司机我怎么不认识?”说完,一路没再开口。
我的整个身子都在颤栗,这话自然是对我说的,是为了我的缘故。我猜到这话的含意,料到了这欲来的恐惧,这陌生的一切和那些父亲茫然无知、更不能保护我的东西。世界和生活将如此在我的面前出现!它们与父亲那时安乐平安的世界截然不同。啊,这不是真正的世界,不是真正的生活,它们只是在无边的黑暗中冲撞、燃烧。
李 笠 译
□读书人语
1951年,当拉格奎斯特被授予诺贝尔奖的前夕,他或许已意识到同行们(他本身即是瑞典皇家学会会员)可能要赠给他这样的评语在作品中努力解答人类面临的永恒问题。”因为他的答词是如此的契合——无论作诗还是写小说,他主要关心的是人的“生命之谜”。
仅就这篇散文来说,“生命之谜”的主题意向也是明确的。它提供了两个世界的对比:白天,和谐的大自然,森林、农田、铁路,一切都是“父亲与我”所熟悉的;而夜晚却变得奇异可怕,充满了危机和突兀的预感,火车像“魔王”一样掠过“孩子”,并且父亲“不认识”它的司机。当然,这只是作者童年一刻的瞬间体验,但一个未知世界在无边黑暗中的突然显现似乎也影响了他以后的文学与生命情调的选择,如对善与恶问题的长久思索。父亲的形象在此也至关重要。写父亲的散文很多(散文总属于父亲,诗和小说则是母亲的领地),但在拉格奎斯特笔下,父亲是有更多的“表现”与“象征”的意义,一个外在于父亲的世界,不是散文的世界,也就“不是真正的世界,不是真正的生活”,也许正因如此,父亲才是我们的精神导师。 【高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