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西南联大(第5/5页)
余等为时间所限,不能再到山下瀑布正面观赏,只循瀑布下流,遵水而行。一路水势奔腾,声势犹壮。途中遇得一堆巨石在急流中,余等设法攀登其上,各择一石,仰卧默听,天地人生又尽没在一片轰豗中。亦可谓无天地,无人生,惟此一片轰豗而已。乃不谓今日于山洞瀑布以外,又得此奇。洵知天地诚多奇,人生亦尽可多得之。惟在无意中偶得之,乃更佳耳。
两日游毕,乃作归计。李埏云,路南羊乳乃全省所产之最佳者,必当一尝。因忆,一日在昆明,偕锡予两人在城外某一酒肆午餐,主人特赠羊乳一碟。余与锡予初未尝过,乃婉谢再四而去。今日当试一尝,真大可口。乃归告锡予,同赴酒家再试尝之,锡予亦甚赞不绝。饮食小节,亦多交臂失之,诚可笑也。
余每星四上午赴昆明,必赴车站旁一小咖啡店小坐。店主候火车到,为余代携书包,送余上车。火车在中午十二时左右抵站,途经数十山洞,于下午五时后抵昆明。余课排在晚七时,及到,时间匆促,出火车站径乘人力车直奔课室。途中买蛋糕,即在人力车上食之充饥。课室中多校外旁听生,争坐满室。余需登学生课桌上踏桌而过,始得上讲台。课毕,已夜九时。乃由学生陪赴市中餐馆进餐,待返宿舍,已深夜。星五星六两天有课,亦尽排在夜间。星五晨起,即浏览在宜良山中所未能寓目之报纸。除此外,两日日间均无事,常有学生来邀出游,昆明附近诸胜地几于足迹无不到。
在宜良昆明往返途中过一山,每见山南下一大池,固不能与昆明湖相比,然每念必有可游。一日,约锡予自昭诸人前往,知其有温泉,遂赴某旅馆作温泉浴。温泉热度甚高,可熟生鸡。须先放水,隔几小时后始可浴。遂至镇上闲游,见湖水平漾,乃无游艇。询之,知湖中心有一大旋涡,曾有两法国人驾舟探之,误近旋涡边缘,即为旋涡卷去,人舟俱没。自此即沿岸亦无行舟。环湖胜地乃不开发。余等废然返旅馆,午餐后,浴温泉即归。
六
《国史大纲》稿既成,写一引论载之报端,一时议者哄然。闻毛子水将作一文批驳。子水北大同事,为适之密友,在北平时,常在适之家陪适之夫人出街购物,或留家打麻雀。及见余文,愤慨不已,但迄今未见其一字。或传者之讹,抑亦事久而后定耶。张其昀晓峰来昆明出席中央研究院评议会,晤及陈寅恪。寅恪告彼近日此间报端有一篇大文章,君必一读。晓峰问,何题。乃曰,钱某《国史大纲》引论。晓峰遂于会后来宜良,宿山中一宵,告余寅恪所言。后此书印出,余特函寅恪,恐书中多误,幸直告。寅恪答书,惟恨书中所引未详出处,难以偏检。余意作一教科书,宜力求简净,惜篇幅,所引材料多略去出处,今乃无可补矣,亦一憾也。
越有年,《史纲》出版,晓峰一日又告余,彼在重庆晤傅孟真,询以对此书之意见。孟真言:向不读钱某书文一字。彼亦屡言及西方欧美,其知识尽从读《东方杂志》得来。晓峰言,君既不读彼书文一字,又从何知此之详。孟真亦无言。晓峰南高同学缪凤林赞虞,独举余书误引出处十余事。《史纲》重庆再版时,余特以缪文附载书末。后屡印新版,乃始一一改定,缪文遂不再附载。又北大学生张君,已忘其名,在上海得余《史纲》商务所印第一版,携返北平,闻有整书传钞者。其时尚在对日抗战中,滞留北平学人,读此书,倍增国家民族之感。闻钱玄同临亡,在病床亦有治学迷途之叹云。
余在昆明时,有联大学生赴湖南江西前线者,临行前来求赠言。余告以诸生赴前线,首当略知军事地理,随身盼携带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一书,即就湖南江西两章细加阅读。余观日军来犯,军中必有熟此书者。如其在天津,不沿京津铁路进军,而改道破涿州,切断平汉铁路,则北平乃在包围中。又其在上海不径沿京沪铁路西侵,而广备船筏,直渡太湖径犯广德,则已至南京之肘腋间。此皆攻我军之不备,而实为历史上军事相争一必攻必备之地。能读顾氏《方舆纪要》,则可知相争要害之所在矣。闻者赴市肆购此书,乃不易得。告之校方,设法从重庆成都觅之。校方因此盼余能在下学年开军事地理一课,为后方诸生讲授大要,余亦允之。后余决意去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此事遂已。余去成都后,亦从未为学生讲授此课,亦以主学校行政者,皆知常,不知变,故不知有讲此新课之必要也。
余之知日军中知重顾氏此书,乃自抗战前在北平读日人泷川氏之《史记会注考证》一书而知之。此书考证实疏,而凡遇一地名必详引顾氏书。既于古今地名沿革未能详加考证,而独引顾氏书不厌其详,故知日人于此书必有特加重视者。泷川未能免俗,乃备引不厌。而日人之重视此书,则必为其入侵吾国之野心者所发起。余在北平时亦尝以告人,而不谓余语之竟验也。后余又读日人有为顾氏此书作索引者,乃益信余初料之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