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老婆,放声歌唱(第3/3页)
后人对这段历史的评价都是一个腔调,说夫差糊涂,其实不是他糊涂,而是勾践太阴险。夫差吃亏就吃在心肠太软。从这事以后,中国才算进入厚黑时代,该杀的一定要杀掉,斩草就必须除根,但夫差还不懂这道理,他的时代依然是“饶你不死”的时代。
说他昏聩主要是指他不能明辨是非,伍子胥是忠臣,且是名将,堪称“吴国长城”,被他杀了。伯嚭是奸臣,他深信不疑;西施是美女间谍,他宠爱有加。我们说当领导要善用人,而用人的基础就是明辨是非,他连好人坏人都分不清,只爱听甜话、软话,听不进真话、冷话,可以算昏聩了。
苏州博物馆里有一把夫差剑,生满了铜锈,看上去毫无杀伤力。我前些年去看过一次,心里想,做人一定不能学夫差,佩剑在身,应该只对敌人锋利,不能用来杀自己人。
◎勇敢和懦弱
公元前四百七十三年,越军攻入姑苏城,夫差自杀而死。死前以袖遮脸,说:“吾无面目以见子胥也!”在我看来,这是非常勇敢的举动。两百多年后,楚霸王项羽战死乌江,死前留下一句话,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这明显是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不算好汉。明朝崇祯皇帝在景山公园上吊,死前写了一句话,说“天下文官个个可杀”,这是推诿责任,更不算好汉。只有夫差讲了真话,对一代君王来说,死不是什么大事,但讲真话就特别难,所以我说他勇敢。夫差临死前还有一段话,说死后要用三层布遮住他的脸,以免见到伍子胥和公孙圣。想想当时的场面,自有一股悲怆英雄气。夫差死则死矣,仍不失为一代君王。
不过他死前也很没骨气,向勾践求饶,说“寡人不足辱君。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意思是:我这德性,不值得你动刀来杀,把我们家的钱和美女都给你算了,就当赔偿你的过失,弥补我的过错。这话没劲,虽然春秋时的人还没学会演戏,这话还是太丢脸了。
我一直想写石达开之死,我觉得唯有那样才算真正的英雄之死,当得起“悲壮惨烈”四字。石达开率领残兵逃到四川,后有追兵,前有堵截,更有天险不可逾越,他知道路已经走完了,但不忍心麾下数万将士与他同死,决定向清军投降,为的是拯救一众将士性命。正是午夜时分,长风呼啸,江水奔腾,数万败兵惨痛号哭,他把自己的老婆、小妾、儿子全都抱进来扔进了滚滚大渡河。第二天只身前往清军大营,与敌人高声抗辩,威武不屈。后来绑赴成都,受的是最惨烈的酷刑,就是“杀千刀”,要在身上割一千刀才死,与他同时受刑的还有他手下的一个将领,那人熬不过,呜呜地叫,石达开转脸瞪他,说就这么一会儿的痛苦,你都受不了?那人从此闭嘴,与石达开一起看着自己的肉被一刀刀切下,至死再没叫一声。与这种英雄之举相比,夫差就太懦弱了。
现在苏州还有一座夫差庙,唐朝的陈羽经过这里,写了一首诗:“姑苏城畔千年木,刻作夫差庙里神。冠盖寂寥尘满室,不知箫鼓乐何人。”回想夫差生平,少年为太子,姑苏城下少年游,衣衫眉眼都是诗;后为大国君侯,名动四野,采莲径上风光旖旎,吴王井畔柔情似水;最后家破国灭,身死东城,令人不禁感慨。
据说夫差降服越国之后,经常与西施泛舟太湖,西施喜欢吃一种很小的银鱼,后来这银鱼就成了一道苏州名菜,叫“脍残鱼”。迄今为止,夫差的时代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了,当年馆娃宫姑苏台都已烟消云散,只有脍残鱼还保留着一点历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