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7/7页)
总之,男性死的时候,会捍卫教科书,女性则不捍卫教科书。
女性经得住出血,从其生理考虑和分析,也许是理所当然的。
虽然这一理由并没有从学术上得到证实,但是我仍认为主要原因是女性担负着孕产这一特殊职能。
现在的孕妇,基本上都能在医院里安心地分娩,在过去却是件相当危险的事。近代医学被普及之前,因分娩而死去的妇女达到了相当的数量。
如果担负这种特殊职能和重大使命的女性,出血致死量与男性相同,那么,女性的数量就会减少。在原始时代,女性的强壮对于生儿育女、繁衍子孙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换句话说,女性对于出血的潜在能量和疼痛的忍耐强度,可以说是生理上自然具备的防卫措施。造物主将男女都造就得很高明。
如果允许我发点牢骚,那就是防卫措施的男女有别。现代社会条件下孕产,已经没有多少危险了,仍然让女性继承体魄的强健,稍微有点不公平。如果上帝平等地重塑这一点,我觉得因交通事故出血过多而死亡的男性人数就会减少。
这一点暂且不谈。女性对于大量出血有耐受力,好像是外科医生和妇产科医生共有的体会。我问过很多人,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嗯,女人对于出血的耐受力确实很强啊。”
女性到底有多大耐受力呢,谁也说不出确切的数据。只是觉得有耐受力,而没有证实的数值。
我曾想罗列事例来证明它,依然不行。作为人的女性,到底出多少血就会死呢?要做这种试验,必须牺牲相当多的女性。
大概是在那种既不输血也不补液、大量出血致死人口较多的历史年代,得出失去血液总量三分之一就会死亡的结论,现在怎么也难以证实。如果做这种实验,就要被控告为杀人罪。
现在思考一下,所谓的三分之一,应当是宝贵的数据。当年因大量失血而死亡的人,绝大部分是因战争、灾祸等受外伤的男性,因此,数据是根据男性的死亡事例采集的。
可是,男女有别。从男人身上采集的数据,不足以表现女性特征。女性确实具有男性所缺乏的抵抗力。我没有抛弃找机会改写医学书的愿望:“人的出血致死量,男人为血液总量的三分之一,女人为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