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非梦·病非病(第2/3页)
甚至在最殊胜的《法华经》里,都说到行四安乐行的人,梦中会感到五种好相:
一、见佛为众生说法。
二、见己为众生说法。
三、见由佛授记。
四、见修菩萨之道。
五、见己八相成道。
从这里也说明了,梦是与佛菩萨交通的道路,佛菩萨也时而在梦中方便教化。有时,梦对修行人来说是一种检查,许多经典都告诉我们,只要多诵经、多念佛,就可以睡得安稳、不做噩梦,因此,一个人多做好梦,少做噩梦,也是一种福报和功德。因为梦中的恶,虽没有真实发生,对心的伤害与真实发生的事也没有什么不同。
经典告诉我们,我们睡觉所做的是梦,而我们实际的生活何尝不是“梦中之梦”呢?有些时候,“梦”与“梦中之梦”是不太分得清的。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个故事:
从前在冀州有一个小孩子,他最喜欢找鸟巢中的鸟蛋来吃,吃过的鸟蛋无数。有一天睡觉的时候,梦到一个人对他说:“某个地方有许多鸟蛋,我带你去拿。”就牵他的手到桑田里。小孩子忽然看到小路上有一座漂亮的城,有很大的马路,到处笙歌。
小孩子奇怪地说:“什么时候有这座城?”那人对他说:“不要讲话。”就带他进城去,城门忽然关闭,满城热铁,烙伤了小孩的脚足,痛不可忍,他哭着奔跑到南门,南门就关闭了,跑到东门也关上,西门、北门,也是如此。
这时有采桑的人,看到他在田里号哭奔跑,冲过来冲过去,以为他中邪了,赶紧跑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到了桑田,大声叫他,小孩子应了一声才倒在地上,城市和铁火都不见了,父亲看他的脚,自膝盖以下全被火烧得焦烂了。
这是《好生录》里的故事,后世有人评注,说小孩梦里听见有蛋可拿就跟去,是自心显现的无明,桑田中有城市是自心所现的冤业城,满城是火是自心所现的烦恼火,城门都关闭是自心显现的牢狱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梦与人生都是自心所造,梦境也是心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随业报而显现。
另一个故事是说:
有一个禅师受一对母女供养,经过十几年的修行还没有开悟,心里非常过意不去,就向母女告辞,希望再去找明师修行,那一对母女就准备了四个马蹄银要让禅师带在路上使用。
禅师住在那里的最后一晚,夜得一梦,梦见四个童子捧一朵莲花来接他,禅师心想自己并未修念佛法门,何以有莲花来接呢?加上自己还想继续修行,就没有上那朵莲花。但四位童子一直不走,显然在催促他,他只好随手拿起身边的木鱼放在莲花上,童子才捧着莲花走远了。
第二天清晨,有人来敲禅师的门,是那一对母女,手中拿着木鱼问道:“这是师父的木鱼吗?”禅师看了很吃惊,原来是昨夜放在莲花上的木鱼。就问是什么缘故。
老母亲告诉禅师,昨夜马房里的母马分娩,生了半天没生出小马,却生出那一只木鱼来。
禅师听了,吓出一身冷汗。
从以上的两个故事,我们应知道为什么好梦坏梦均不可执著,而梦与现实之间只是一条线的距离,修行者连现实都不应执著,何况是执著于幻灭之梦。
我自己对待梦有一个方法,遇到好梦时总想这是个好兆头,让清晨保持微微喜悦的心情;遇到噩梦时则把它当做是在消业障,幸亏是在梦里消了这业障,若发生在真实生活就惨了。能这样想,一切噩梦也不会那么恐怖了。
佛教最著名的梦,是《阿难七梦经》里,佛陀曾详细为阿难解梦,这是大家熟知的“阿难七梦”:
阿难在舍卫国时曾经做了七个梦:
第一个梦:在池塘里燃烧着火焰。
第二个梦:日月和星星都隐没了。
第三个梦:比丘掉在不干净的坑。
第四个梦:群猪冲撞檀香树树林。
第五个梦:自己头上戴着须弥山,却不感到沉重。
第六个梦:大象丢掉小象不管了。
第七个梦:狮子王的头上有七根毛掉在地上,一切禽兽都害怕不敢靠近,后来从毛中生出虫来吃掉了毛。
阿难百思不解,就去请教佛陀,佛陀说:“这是将来佛教的预兆呀!”然后,佛陀为阿难解梦:
第一个梦表示将来的比丘,恶逆炽盛如火燃烧。
第二个梦表示佛涅槃后,许多圣者也涅槃,众生眼灭。
第三个梦表示将来一些比丘会下地狱,居士反而升天。
第四个梦表示将来俗人会进入寺庙,毁谤僧宝,甚至害塔破僧。
第五个梦表示佛涅槃后,阿难是说出经典的人,一句也不会忘失。
第六个梦表示将来的世界邪见炽盛,会破我的佛法,有德的人反而隐没不见了。
第七个梦表示我涅槃后一千四百七十年中,我弟子修德的心,一切恶魔都不能扰乱,但有的弟子行止不依法而行,反而毁坏了佛法。
幸好有佛陀解梦,否则我们看了阿难七梦,岂不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因此梦不是不能解,而是如果不能见到真正的实相,梦仍然是没有意义的。
在《大般若经》里,佛陀曾对善勇猛菩萨说:
“复次善勇猛,如人梦中说梦,所见种种自性如是。所说梦境自性总无所有,何以故?善勇猛,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可说?”
我们不要说人生是真实的,我们所经历过的人生,现今何在?我们未来要经历的人生,又在哪里呢?这不是梦吗?人生的梦已经是不实了,何况是人生梦里所做的梦?
当我们理解了梦,就比较能理解人生的病痛了。
凡是投生到娑婆世界,病痛就是不可避免的,经典上告诉我们,人生有七法不可避免:
一、苦乐之生不可避。
二、老不可避。
三、病不可避。
四、死不可避。
五、罪不可避。
六、福不可避。
七、因缘不可避。
因此,病是绝对不可避免的,只要有报身就会有病,不只是一般凡夫,连大菩萨,甚至伟大的佛陀都不能避免。佛陀圆寂之前是在毗舍离国的竹林园村结厦安居,因受不了暑气和长雨而发生疾病,他忍住疾病勉强往北继续说法,最后在优钵滑他那沙罗树林时倒下了,然后佛陀就入灭了。
佛陀会生病,对经常在病中的众生是很大的安慰与启示,我们学佛的人也应该在病中得到安慰与启示。对于病与不病,我们都应该同等看待,如果能认识到此身非我有、四大本空、无常是苦,在病中反而更能生起我们的精进之心、菩提之心!
病,是人生业障因缘的显现。
智者大师在《止观》里,说到生病的六种因缘,与我们刚刚提过的梦的因缘有一些相似,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