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因经历太多,忘了初心(第2/2页)

湖里养着几只水鸭子,次次去都能看见。湖上有长廊,廊上种了紫藤,春时一定要去看的。此外还有三角梅,种在很向阳的地方,开得比别处好。曾经在展厅里看过一阕词,是张家后人写的:“夹岸青松,夕阳怅立,可楼邀得群山。碧廊信步,坐对赏幽兰。回首当年盛事,荆花遍,露草初,重归日,凋零旧雨,芳思已全删。‘双清’亚字室,台琴已杳,清韵谁弹?念未荒黄菊,耐得秋阑。还想‘问花小榭’,凭栏久,鬓为吟斑。于今是,他乡人老,无计理渔竿。”(清代张启正《满庭芳·怀念可园》)

这阕词里提到了可园的代表性建筑和花木,如碧廊、问花小榭、青松、幽兰、荆花、黄菊。张敬修特别喜欢兰花,院子里摆了很多,大概是管理者为了突出园林主人的喜好特意放置的。此外,词中提到的洋紫荆,绿绮楼前确实有很大一棵。洋紫荆的花期很特别,在寒冷的冬日里绽放,极容易开花也极容易凋谢。回廊的墙壁上挂着许多复制版的画,大多数是出自居廉、居巢[5]之手,内容基本上是岭南的花鸟。张敬修虽然是武人出身,然颇好诗书,邀请“二居”在可园住了十余年,给了他们良好的创作环境,此亦为一段佳话。

路过的地方,所看的花木,似乎年年相似,然年齿渐增,偶尔追忆起往昔,曾和那时的玩伴一起,春时踏青,夏日剥莲,暑气最重时有短暂的分离,而后又是循环往复的生活。就这样,到了这么个如今。

“十年前的余晖已经散尽,我离开了原本生活之地,又来到此地,竟毫无爱恋之情。旧日的少女,还陪伴我身旁,一起看这一载浮沉的昏睡红莲。此刻我意识到,自己早已不需要重现的时光,它是蚀骨的魔障,而这魔障,还有可能牵绊住来生。”曾在图书馆写下这样的日记,似乎就在玉兰花开的时节。

[1]1973年生于广西合浦,国家一级美术师。

[2]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

[3]在藏传佛教中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4]1886—1941,日本作家,著有《诱惑》《处女时代》等。

[5]两人并称为“二居”,是中国近代岭南地区著名的国画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