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4/4页)
文-尔-雅)嘻嘻她还没看见你来了呢我爸爸(一万本书,一万本莫测高深的书)他就是我爸爸噢
别打扰他咱们还是到我房间去吧走走呀“噢——,你怎么会来了,你路过这儿吗?”她。快乐地说。她的房间。我跟着她走进她的房间。她的房间里要好些,不那么大不那么空旷,不再那么沉重,声音也能如常地流动。她把她的花花绿绿的书都拿了出来,一本一本地翻着,兴奋地讲着书中的故事。给我讲吗?我东张西望,那儿所有的东西都比那些故事更新奇,更具魅力。我没说话。我不知道说什么好。男孩儿忘记了那个小小的计谋。男孩儿有可能并没用上那个筹划已久的借口。我自始至终也没对她说什么。我想不起什么话来。我只是惊奇着,站着,不停地转动着头和眼睛,也坐了,也走到窗台那儿朝外看了一下。那是一段不同寻常的时间。他听凭着那个9
岁女人的指挥,她让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她问什么他就回答,但那女孩都说了什么他却一点也没听懂……
但是。但是如果这时候女孩儿的姐姐来了(冷,而且——美)发现了Z.发现了Z但她不看着Z,只对女孩儿说:“怎么你把他带来了,嗯?你怎么带他进来?”女孩儿的快乐即告消失,低下头嗫嗫嚅嚅。如果她的姐姐走后她的哥哥又来了(一个沉静的青年,或者是沉郁),他只是看了一眼Z,仔细地看了Z一眼,什么也没说便转身离去。待房门在他身后轻轻关上,轻轻地只留下一条窄缝,女孩儿就轻轻说:要不你回家吧。女孩儿小声对Z说:“好吗?你回家吧。”如果接着外面有个女人的声音在喊她家的阿姨,“阿——姨”,“阿——姨”(那声音优雅而且郑重,在深深的走廊里平稳地蔓延),Z会想到那是女孩儿的母亲。但是她的母亲并没出现,进来的是她家的阿姨。阿姨浓重的南方口音响了很久。那嘈杂的南方口音响了很久之后,9岁的女孩儿不声不响地走在前头,送9岁的Z离开。也许,直到这时Z的梦境也还是一片纯净的混沌。但是,如果命运执意要为这样一个男孩儿开启另一道门,如果它挑选了Z而放弃了我,Z
就会在走出层叠曲回的厅廊时确凿无疑地听见一种声音(美,而且——冷):她怎么把外面的孩子带了进来……她怎么把他带到家来……如果我被放弃我已经走出了那座迷人的房子,但是Z却发现母亲给他缝的那双棉手套掉了一只,他回身去找,一缕流动的空气为Z的命运推开了另一扇门,那声音便永远地留在了他心里:……她怎么会把这个孩子……外面的孩子……带了进来……如果是这样,画家Z的梦想就在9岁那一年的回声中碰到了一个方向。
(这就是O所说的“要是你推开的不是这个门而是那个门,结果就会大不一样”吗?这就是O
所说的“从两个门会走到两个不同的世界中去,这两个世界甚至永远不会相交”吧?对那个寒冷的下午,O都知道了些什么呢?已无从对证。)
画家Z以9岁的年纪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太阳已经落了,天就快黑了,天气比来的时候更冷了,沿途老房檐头的融雪又都冻结成了冰凌。
现在,当我以数倍于9岁的年纪,再来伴随着Z走那回家的路时,我看见男孩儿的眼睛里有了第一次动人的迷茫。我听见他的脚步忽而紧急忽而迟缓。Z肯定想起了他的无辜的母亲。我听见他的呼吸就像小巷中穿旋的风,渐渐托浮起缕缕凄凉的怨恨。但Z平生第一次怨恨,很可能是对着自己:他为什么还在回过头去(还在!)眺望那座隐没进黑夜中的美丽的房子。那个寒冷的下午直至黑夜,凄凉的怨恨选中了谁,和放过了谁,那都一样。看起来似乎这并不影响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地点,有一个温暖的下午和快乐的周末。但命运继续编织下去,就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