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紫儿(第3/9页)

僧都答道:“公子此言,实在令人感激!可是这孩子年纪太小,全不懂事,恐怕做公子的游戏伴侣也还不配呢。但凡女子,总须受人爱抚方能成人。惟贫僧乃方外之人,此种事情不能详谈,且待与其外祖母商议之后,再行禀复。”这僧都语言冷淡,态度古板,年轻的源氏公子听了这话觉得难以为情,便不再谈下去。僧都说道:“此间近正安设佛堂,须做功德。今天初夜诵经尚未结束。结束之后,当即前来奉陪。”说罢,便上佛堂去了。

源氏公子正在烦恼之际,天忽降下小雨,山风吹来,寒气逼人,瀑布的声音也响起来了。其中夹着断断续续的诵经声,其声含糊而凄凉。即使是冥顽不灵之人,处此境地亦不免悲伤,何况多情善感的源氏公子。他左思右想,愁绪万斛,不能成眠。僧都说初夜诵经,其实夜已很深。内屋里的妇女分明尚未就寝。她们虽然行动小心谨慎,但是念珠接触矮几之声①隐约可闻。听到衣衫窸窣之声,更觉得优雅可亲。房间相去不远。源氏公子便悄悄地走到这房间门前,将围在外面的屏风稍稍推开,拍响扇子,表示招呼。里面的人料想不到,但也不便置若罔闻,便有一个侍女膝行②而前。到得门口,又倒退两步,惊诧地说;“咦!怪哉,我听错了吧。”源氏公子说:“有佛菩萨引导,即使暗中也不会走错。”

①日本人是席地而坐的,坐时一肘靠在矮几上,故念珠可以触碰矮几。

②日本女人坐时双膝下跪,坐在脚跟上。所以膝行甚便,与中国人的膝行意义不同。

这声音多么温柔优雅!那侍女觉得自己的声音相形见绌,不敢回话了。终于答道:“请问公子欲见何人,幸蒙开示。”源氏公子说:“今日之事,过分唐突,难怪你惊诧。须知:自窥细草芳姿后,游子青衫泪不干。

可否相烦通报一声?”侍女答道:“公子明知此间并无可接受此诗之人,教我向谁通报呢?”公子说:“我呈此诗,自有其理,务请谅解!”侍女不得已,入内通报了。那老尼姑想:“啊,这源氏公子真是个风流人物。他以为我家这孩子已经知情懂事了么?可是那‘细草’之句他何由知道呢?”她怀着种种疑虑,心情缭乱。但久不答诗是失礼的,便吟道:“游人一夜青衫湿,怎比山人衲裰寒?

我等的眼泪永远不干呢。”

侍女便将此答诗转达源氏公子。公子说:“如此间接传言通问,我从未经历,颇感不惯。但愿乘此良机,拜见一面,郑重申诉。不胜惶恐待命之至。”侍女反报,老尼姑说:“公子想必有所误解了。我觉得很难为情,对这位高贵人物,教我怎么回答呢?”众侍女说:“若不会面,深恐见怪。”老尼姑说:“说得有理。我若是年轻人,确有不便之处;老身何必回避?来意如此郑重,甚不敢当。”便走到公子近旁。源氏公子开言道:“小生唐突奉访,难免轻率之罪!但衷心耿耿,并无恶意。我佛慈悲,定蒙鉴察。”他看见这老尼姑道貌岸然,气度高雅,心中不免畏缩,要说的话,急切不能出口。老尼姑答道:“大驾降临,真乃意外之荣幸。复蒙如此不吝赐教,此生福缘非浅!”源氏公子说:“闻尊处有无母之儿,小生愿代其母,悉心抚育,不知能蒙惠许否?小生孩提之年,即失慈亲,孤苦度日,以至于今。我俩同病相怜,务请视为天生良伴。今日得仰尊颜,实乃难得之良机。因此不揣冒昧,罄吐愚诚。”老尼姑答道;“公子此意,老身不胜感激。惟恐传闻失实,甚是遗憾。此间确有一无母之儿,依靠此衰朽之老身艰辛度日。但此儿年尚幼稚,全不解事。即使公子气度宽宏,亦决难容忍。为此未敢奉命。”源氏公子说:“凡此种种小生均已详悉,师姑不须挂念。小生恋慕小姐,用心非寻常可比,务求谅鉴。”老尼姑以为年龄太不相称,公子不知,故发此言。因此并不开诚答复。此时僧都即将来到,源氏公子说:“罢了。小生已将心事陈明,心里就踏实了。”便将屏风拉上,回进室内。将近破晓,佛堂里朗诵“法华忏法”①的声音,和山风的吼声相呼应,倍觉庄严。其中又混着瀑布声。源氏公子一见僧都,便赋诗道:“浩荡山风吹梦醒,静听瀑布泪双流。”

僧都答诗道:

“君闻风水频垂泪,

我老山林不动心。

想是听惯了之故吧?”天色微明,朝霞绮丽。山鸟野禽,到处乱鸣。不知名的草木花卉,五彩斑斓,形如铺锦。麋鹿出游,或行或立。源氏公子看了这般景色,颇感新奇,浑忘了心中烦恼。那老僧年迈力衰,行动困难,但也勉为其难,下山来替公子作护身祈祷。他念陀罗尼经文②,那嘶哑的声音从零落的牙齿缝隙中发出,异常微妙而庄严。

①《法华经》是佛经之一。演诵《法华经》的仪式作法,叫做“法华忏法”。

②陀罗尼是佛语,意思是总持,即具足众德。

京中派人前来迎接,庆祝公子疟疾全愈。宫中的使者也来到了。僧都办了俗世所无的果物,又穷搜远采,罗致种种珍品,为公子送行。他说:“贫僧立下誓愿,今年不出此山,因此未能远送。此次匆匆拜见,反而增人离思。”便向公子献酒。公子答道:“此间山水美景,使我恋恋不舍。只因父皇远念,我心惶恐,理应早归。山樱未谢之时,当再前来访晤。

归告宫人山景好,

樱花未落约重游。”

此时公子仪态优美,声音也异常清朗,见者无不目眩神往。僧都答诗道:“专心盼待优昙华①,山野樱花不足观。”

源氏公子笑道:“这花是难得开的,不容易盼待吧。”老僧受了源氏公子赏赐的杯子,感激涕零,仰望着公子吟道:“松下岩扉今始启,平生初度识英姿。”

这老僧奉赠公子金刚杵②一具,以为护身之用。僧都则奉赠公子金刚子数珠③一串,是圣德太子④从百济取得的,装在一只也是从百济来的中国式盒子里,盒子外面套着缕空花纹袋子,结着五叶松枝。又奉赠种种药品,装在绀色琉璃瓶中,结着藤花枝和樱花枝。这些都是与僧都身分相称的礼物。

①优昙华是佛经中一种想象的花,每隔三千年,佛出世时。开花一次。此处用以比喻源氏。

②金刚杵是密教用的佛具之一,用金属制,状似匕首,两端尖锐。

③金刚子是印度产的一种乔木,其果实之核可作数珠。

④圣德太子(574—622)是推古天皇的太子,曾努力输人外国文化,提倡佛教。

源氏公子派人到京中去取来种种物品,自老僧以至诵经诸法师,皆有赏赐。连当地一切人夫童仆都受得布施。正在诵经礼佛,准备回驾之时,僧都进入内室,将源氏公子昨夜委托之事详细转达老尼姑。老尼姑说:“不论是否,目下未使草草答复。倘公子果有此意,也须过四五年再作道理。”僧都如实转告,公子郁郁不乐,便派僧都身边的侍童送诗与老尼姑;“昨宵隐约窥花貌,今日游云不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