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2/2页)

《十日谈》故事结构紧凑,文笔简练,语言诙谐,在心理刻画和性格塑造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为意大利艺术散文奠定了基础,并开辟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该书出版后立即被译成西欧各国文字,对十六.十七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很大影响.英国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法国马格里特.德.纳瓦尔的《七日谈》都是摹仿《十日谈》之作.拉封丹.洛佩.德.维加.莎士比亚.莱辛.歌德.普希金都曾在作品中引用过《十日谈》中的故事.

薄伽丘最后的一部文学作品是传奇《大鸦》(1355),作者在书中诅咒爱情的罪恶,声明他今后要埋头研究学问,表现了他后期思想的动摇.薄伽丘晚年潜心钻研古典文学,在佛罗伦萨讲解和诠释《神曲》,用意大利文写了《但丁传》,用拉丁语写了《异教诸神谱系》.

薄伽丘于一三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契尔塔多去世.

这个中译本根据意大利米兰里佐利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十日谈》译出,原书附有罕见词词汇,对于了解佛罗伦萨地区方言和薄伽丘时代的意大利语言习惯很有帮助.原书头花和木刻插图共一百一十幅,系该出版社根据佛罗伦萨国立图书馆珍藏的一四九二年威尼斯版《十日谈》插图复制,中译本也采用了.

译者

一九九三年三月,北京.

名为《十日谈》(亦称《加莱奥托王子》(加莱奥托是著名的中世纪传奇《湖上的朗斯洛》中撮合圆桌骑士朗斯洛和王后圭尼维尔相爱的人物,后来成为"爱情撮合者"的代称.))的书由此开始,包括一百个故事,是七位女郎和三个青年在十天之中讲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