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启示录的慰藉 专政之美和水泥中的蝴蝶之谜(第11/12页)

讲台也搭起来了。讲台上挂着大标语:“向军政权说不!”“人民不是脚下的泥土。”上台的人们都用扩音器演讲。不论是普通人还是著名政治家,他们开始还是用正常话语表达,但是几分钟后就觉得正常话语已经不够劲道,开始骂人了。“是的,我们都是浑蛋,妈的!”痛快淋漓的俄罗斯国骂!“他们的时代结束了……”威力巨大的伟大俄语!国骂就是战斗的呐喊,所有人都能明白,这和那个时刻很相符。多么亢奋的几分钟啊!这就是力量!旧的词汇已经不够用,新的语言还没产生,人们在期待风暴。但仍是一片寂静,特别是夜晚,寂静得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所有人都异常紧张。成千上万的人,在寂静中等待。我记得还闻到了瓶子中流出的汽油味道。这是战争的味道……

那里都是一些好人!优秀的人们!现在有很多人写文章,说那时候的活动与伏特加甚至毒品有关,说哪里是什么革命啊,街垒前都是一批醉酒者和瘾君子。这是在说谎!那里的所有人全都是真诚地去赴死的。我们知道,七十年了,这台机器把人都磨碎了,没人认为不经过重大流血牺牲就能将这部机器轻易打破。有传言纷纷说:政变当局在桥上布了雷,很快就会施放毒气。于是就有医学院学生到场给大家解释如何在遭受毒气攻击时保护自己。形势每半小时都在改变。有可怕的消息传来,三个男人死在了坦克下,但是没有人发抖,没有人离开广场。不管后来的结果是什么,但这些日子对人的一生都很重要。不管多么失望,毕竟我们经历过,我们在现场!(她哭了)晨光初现,广场上空响起一片欢呼:“万岁!万岁!”接着又是国骂、眼泪、尖叫……众口相传:军队倒向了人民,“阿尔法”特种部队的成员拒绝参与镇压。坦克离开了首都。当宣布政变分子被逮捕时,人们跳起来彼此拥抱,欢天喜地!我们胜利了!我们捍卫了自己的自由。是我们抱团一起做到的!就是说,我们能!天上下着雨,脚下一片泥泞,身体都湿透了,但是我们久久都不想解散回家。我们互相写下地址,发誓永不忘记,永远是朋友。地铁上的警察非常礼貌,我之前从来没有看过,之后也没有再见过如此礼貌的警察。

我们胜利了……戈尔巴乔夫从福罗斯[19]回到了完全不同的国家。人们走在城市大街小巷彼此挂着微笑。我们胜利了!这种感觉很久都没有消失。我经常回忆,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就好像身边还有人喊道:“坦克!坦克来了!”大家手牵着手站成一条人链。又一次深夜两三点钟,身边有个男人拿出一包饼干递给我:“你爱吃饼干吗?”于是所有人都来拿他这些饼干。我们就都笑了。我们想要饼干,更想要生活!但是我,至今……都会为那时候的我感到幸福,为当时和丈夫在一起、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我感到幸福。那时所有人都是非常真诚的。也为当时的我们感到遗憾,我们已经不是过去那时候的样子了……特别遗憾。

临别前,我问她们是怎么维系着友谊的,据我所知,她们在大学时就是闺密。

——我们有个约定,不涉及这些话题,不能伤害对方。如果我们争论,就会破坏两个人的关系。我们许多年都没说过话。不过这都是过去了。

——现在我们只谈论孩子和孙子。只谈论谁的别墅栽种了什么东西。

——我们的朋友相聚时,也完全不谈政治。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走到现在。绅士和同志,“白军”与“红军”,大家都生活在一起了。已经没有人还想要开枪。血已经流得太多了。

[1] 即冬季战争,是苏联与芬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战争,自1939年11月30日由苏联向芬兰发动进攻而展开,而后于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为结束。最终苏联付出巨大军事损失打败了芬兰,令其割让与租借部分领土。——编者注

[2] 安纳托利·鲍利斯耶维奇·丘拜斯(1955— ),曾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国有财产管理委员会主席、财政部部长,主导了俄罗斯私有化进程,1998年被免职。后任俄罗斯统一电力公司董事长、纳米技术集团公司董事长。——编者注

[3]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1914—1984),曾任苏联克格勃首脑,1982年11月接替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任职总书记十五个月后,于1984年2月逝世,由契尔年科接任总书记职务。——编者注

[4]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若夫(1895—1940),苏联政治人物,曾任内务人民委员部首脑,是斯大林大清洗计划的主要执行者之一,后在政治运动中失势被处决。——编者注

[5] 弗拉基米尔·波塔宁(1961— ),叶利钦时期七大金融寡头之一。1991年苏联解体前后,波塔宁辞去政府工作,成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Interros,在他背后撑腰的是当时俄罗斯最大的原材料出口商。——编者注

[6]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落叶》,短篇小说《安东诺夫的苹果》《松树》《新路》,中篇小说《乡村》《米佳的爱情》等。十月革命后流亡法国。193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该诅咒的日子》是其在十月革命时期的日记和随笔集。——编者注

[7] 1962年5月31日,苏联政府发布了关于提高肉类制品和食油价格的决定,引起不久前刚刚降低工资的新切尔卡斯克电力机车厂工人的极度不满。6月1日上午,工人开始聚集和抗议;6月2日,人群规模越来越大并围住了市委大楼,政府派出军队进行镇压。事件造成23人死亡,87人受伤,其中3人因伤势过重而死亡,132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编者注

[8] 弗拉基米尔·康斯坦丁诺维奇·布科夫斯基(1941— ),苏联时期持不同政见者。因抨击苏联的政治制度和人权状况多次被捕,1972年被判处七年监禁、五年流放。1976年苏联政府以布科夫斯基与西方交换智利共产党总书记科尔巴兰,同时被驱逐出境。——编者注

[9] 戈尔比,戈尔巴乔夫的昵称。——编者注

[10] 1988年6月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通过《关于苏联社会民主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决议,提出改革最高国家权力机构,成立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将最高国家权力体系由过去的三级结构,改为苏联人民代表大会、苏联最高苏维埃、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四级结构,以扩大权力机关的代表性。——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