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第2/2页)

“哎呀!你这个人太奇怪!我一定要把经过情形告诉你。你知道,我们是在圣克利门教堂结婚的,因为韦翰住在那个教区里面。大家约定十一点钟到那儿。舅父母跟我一块儿去的,别的人都约定在教堂里碰头。唔,到了星期一早上,我真是慌张得要命。你知道,我真怕会发生什么意外,把婚期耽搁了,那我可真要发狂了。我在打扮,舅母一直不住嘴地讲呀,说呀,好像是在传道似的。她十句话我最多听进一句,你可以想象得到,我那时一心在惦记着我亲爱的韦翰。我一心想要知道,他是不是穿着他那件蓝衣服去结婚。

“唔,像平常一样,我们那天是十点钟吃早饭的。我只觉得一顿饭老是吃不完,说到这里,我得顺便告诉你,我待在舅父母那儿的一段时期,他们一直很不高兴。说来你也许不信,我虽在那儿待了两个星期,却没有出过家门一步。没有参加过一次宴会,没有一点儿消遣,真过得无聊透顶。老实说,伦敦虽然并不太热闹,不过那个小戏院[2]还是开着。言归正传,那天马车来了,舅父却让那个名叫史桐先生的讨厌家伙叫去有事。你知道,他们俩一碰头,就不想分手。我真给吓坏了,不知道怎么是好,因我需要舅父主婚;要是我们误了钟点,那天就结不成婚。幸亏他不到十分钟就回来了,于是我们一块儿动身。不过我后来又想起来了,要是他真被缠住了不能分身,婚期也不会延迟,因为还有达西先生可以代劳。”

伊丽莎白大惊失色,又把这话重复了一遍:“达西先生!”

“噢,是呀!他也要陪着韦翰上教堂去呢。天哪,我怎么完全给弄糊涂了!这件事我应该一字不提才对。我早已在他们面前保证不说的!不知道韦翰会怎样怪我呢?这本来应该严格保守秘密的呀!”

“如果是秘密,”吉英说,“那么,就请你再也不要说下去了。你放心,我决不会再追问你。”

“噢,一定不追问你,”伊丽莎白嘴上虽是这样说,心里却非常好奇。“我们决不会盘问你。”

“谢谢你们,”丽迪雅说;“要是你们问下去,我当然会把底细全都告诉你们,这一来就会叫韦翰生气。”

她这话明明是怂恿伊丽莎白问下去,伊丽莎白便只得跑开,让自己要问也无从问起。

但是,这件事是不可能不闻不问的,至少也得去打听一下。达西先生竟会参加了她妹妹的婚礼!那样一个场面,那样两个当事人,他当然万万不愿意参与,也绝对没有理由去参与。她想来想去,把各种各样古怪的念头都想到了,可还是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她当然愿意从最好的方面去想,认为他这次是胸襟宽大,有心表示好意,可是她这种想法又未免太不切合实际。她无论如何也摸不着头脑,实在难受,于是连忙拿起一张纸,写了封短短的信给舅母,请求她把丽迪雅刚才无意中泄露出来的那句话解释一下,只要与原来保守秘密的计划能够并行不悖就是了。

她在信上写道:“你当然很容易了解到,他跟我们非亲非眷,而且跟我们家里相当陌生,竟会跟你们一同参加这次婚礼,这叫我怎么能够不想打听一下底细呢?请你立刻回信,让我把事情弄明白。如果确实如丽迪雅所说,此事非保守秘密不可,那我也只得不闻不问了。”

写完了信以后,她又自言自语地说:“亲爱的舅母,如果你不老老实实告诉我,我迫不得已,便只有千方百计地去打听了。”

且说吉英是个十二万分讲究信用的人,她无论如何也不肯把丽迪雅嘴里漏出来的话暗地里去说给伊丽莎白听。伊丽莎白很满意她这种作风。她既然已经写信去问舅母,不管回信能不能使她满意,至少在没有接到回信以前,最好不要向任何人透露心事。


[1] 英格兰一港口,英国所产的煤大都由此处运往世界各国。

[2] 小戏院可能系指朱瑞巷戏院。该戏院旧址原系斗鸡场,至詹姆斯一世时改为戏院,于1663年开幕,1672年被焚,1674年重新开设,由德莱顿致开幕词。1809年又被焚,1812年重新开幕,由拜伦朗诵揭幕诗。在该院演出之名演员计有波士、加里克等人,肯波曾于1782年9月3日在该院初次登台演出《汉姆莱特》。该院于1908年3月25日三度被焚。又海马克剧院亦称小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