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第4/6页)
有一个男人假离婚后,不愿再和前妻复婚。先是寻找理由搪塞,不肯去办理复婚手续;然后用上了拖延战术,可是前妻意志坚定,一定要和他复婚。他只好吐露真话:「我早就想和你离婚了,这次终于有个好机会忽悠你离婚了。」
一位老爷爷也在忽悠里交上了挑花运,他和一位年轻姑娘假结婚。然后,他死活不肯离婚了。不管年轻姑娘如何哭泣哀求,甚至愿意给予经济上的补偿,老爷爷都是无动于衷。亲友们纷纷前去充当说客,对他说:「这本来是假的,你怎么可以当真的呢?」这位老爷爷十分真诚地说:「我对她是一见钟情啊!」群众忽悠政府的时候,政府也在忽悠群众。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国从计划经济里蜕变出了市场经济,出现了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一些地方政府热衷起了一系列的拍卖活动。比如将道路、桥梁、广场,以及住宅区和高层建筑有偿命名,进行公开拍卖,出钱最多的企业可以冠名。二00六年,某城市决定拍卖市区地名,市政府正式发出公文,没想到立刻招来群众的一片骂声,有群众说:「如果把地名卖了,以后大家还记得路吗?」还有的群众讽刺道:「我们家会不会变成『妇炎洁』小区?今后给朋友的信上是不是要写上『脑白金』路?」妇炎洁是消毒杀菌药水,专用于清洗女性阴道;脑白金是口服药,据说是可以治疗失眠。最具有荒诞色彩的是有群众建议,干脆把城市的名字也卖了,最好卖给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以后就叫「可口可乐市」。
政府官员出来解释:「地名有偿使用只是政府的一个想法和提议,目前,并没有真的开始实施。至于目前市民们存在的种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即便将来正式实施有偿命名,也会遵循相关的法律规定,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让企业命名。」
这起地名拍卖事件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后来没有了结果。不过地方官员们谈及此事时,都是振振有词,声称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了,应该按市场规律办事,应该进行市场化运作。这些年来,「市场化运作」已经成为了地方政府官员们的口头禅,有时候也成为了地方政府忽悠群众的杠杆。
下面我要说的两个匪夷所思的故事,都是地方政府以「市场化运作」作为杠杆来忽悠群众的。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西南某城市,该市城管局可能是为了更好的管理流动摊贩,从而让政府收取更多的管理费用。城管局发布公告,向摊贩们拍卖人行道的经营权。人行道是专供人们行走的道路,如果拍卖给了摊贩,摊贩们的货物占据了人行道以后,难道要让行人走入车道?让行人在快速行驶的车辆之间快速奔跑?我读到这条新闻的时候目瞪口呆,我向一位政府官员讲述此事,可是这位官员不以为然,他认为我是过度反应,他丝毫不觉得这事的荒唐,他说:「很多地方的城管局都在拍卖人行道。」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华中某城市,市政府有关部门规定,吉祥号门牌号码可以花钱买。中国人十分迷信数字中的「6」和「8」,认为「6」代表着一切顺利,「8」代表着发财致富。于是有人花钱卖下了「6」、「66」、「666」、「6666」和「8」、「88」、「888」、「8888」这样的门牌号码,然后部分城区街道的门牌编号一片混乱,不再是正常顺序的编号。可以设想一下,当我们步入一条门牌号码混乱的街道时,如果左边是单号,右边是双号的话,那么在左边的3号和7号之间不是5号了,而是一个8888的巨大号码;同样的道理,当右边的门牌来到792号和796号之间时,出现的也不会是794号,很可能是一个6的小数字号码。如果行走在这样的一条街道里,我将会啼笑皆非。
人行道的拍卖和吉祥号的门牌号码可以花钱买,让这两个城市的群众议论纷纷骂声一片,可是地方官员却是大言不惭地忽悠道:「这是市场化运作。」
我们仿佛是在阅读一篇荒诞小说,在一个名叫「可口可乐」的城市里,没有人行道,因为人行道被摊贩的小铺子占领了,人们身手敏捷地穿梭在急驶的车辆缝隙里,个个都像中国功夫电影里的人物。街道、桥梁、广场和住宅区的名字稀奇古怪,比如「黑妹牙膏街」、「第六感避孕套桥」、「三鹿奶粉广场」、「AB内衣小区」等等。这座城市的地名云集了中国各行各业的众多品牌,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出行的、做爱的和生育的……应有尽有。街道的门牌号码是混乱的,没有顺序,进入某个街道就像是进入了某个迷宫,你可能永远都无法找到你想找的人。这时候,荒诞小说散发出了神秘主义的气息。我想,卡夫卡和博尔赫斯(阿根廷作家)也许十分乐意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我又想,也许以后我会写出一篇这样的小说。书名可能是:忽悠之城。
有关忽悠的故事可以在此连篇累牍。因为忽悠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有外国元首来中国访问,人们会说「到中国来忽悠了」;如果中国领导人出访外国,人们会说「到外国去忽悠了」。一位商人去洽谈生意,他会说「去忽悠」;一位学者去演讲,他也会说「去忽悠」。人际交往可以叫忽悠,「我把他忽悠成朋友了」;谈情说爱也可以叫忽悠,「我把她忽悠得爱上我了」……就是「忽悠」之父的赵本山,也被忽悠了一把。两年前,一条短信在中国上亿的手机里出现:「你那边有没有电视啊?现在快点看CCTV-1台,赵本山被炸死了,警察封锁了东北,十九人死亡,十一人失踪,一人被忽悠!」所谓的「一人被忽悠」,就是正在收看短信的这个人。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出差在外。晚上入睡之前,这位朋友向我要了两片安眠药,他说自己不会吃下这两片安眠药,而是将它们放在床头柜上,可以起到精神上的安定作用。说完,他笑着补充道:「可以把自己忽悠睡着了。」
忽悠还可以重新定义文学作品,唐朝诗人李白形容瀑布的著名诗句「白发三千丈」,曾经是中国文学史上表达想象力的典范,如今人们的评价是:「李白真能忽悠。」
忽悠似乎成为了某种时尚元素。这两年,中国一些城市的中小学生之间竟然流行起了购买忽悠证,尺寸大小和驾驶证一样。在城市的街边和人行天桥上,摊贩们嗓音响亮地叫卖道:「忽悠证!一元一本忽悠证!一本忽悠证在手,忽悠天下无敌手。」打开忽悠证,上面印着:「兹证明某某同志具有独特的忽悠手法、丰富的忽悠经验、高明的忽悠手段,让人防不胜防,特发此证。」发证机构为:「全国忽悠委员会办公室」。与中国其他类型的证件一样,忽悠证上面也是像模像样地盖着一枚圆形公章。中小学生购买忽悠证以后,互相见面时,从口袋里掏出忽悠证亮一下,像是好莱坞电影里FBI亮出特工证一样,中小学生们觉得很帅,很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