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警校实习生(第2/3页)
“啊!”李明阳听了,摇了摇头,这有些天方夜谭了。
这天早上,李明阳醒来的时候,发现张松坐在旁边,却不见了师父鲁平志的影子。
“张爷爷,师父呢?”李明阳坐起来问道。
“老鲁一大早就走了,说是去省里办点事,明天晚上之前会回来的。这段时间你可以回家去看看。”张松说道。
第二天晚上,鲁平志回来的时候,眉头是皱着的。显然是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见到了从家中赶回来的李明阳,这才又露出了笑意,继续传授李明阳追踪术。
一个假期很快就过去了,也到了师徒二人分手的时刻。
这天,鲁平志拍了拍因即将离别而呈些伤感的李明阳的肩膀,感叹道:“你进步很快,但我所教你的也仅是些方法,更重要的是你日后在实践中的学习和感悟。学校开学了,你也要开始你的学业,我也要去做我的事情了。”
说到这里,鲁平志眉头皱了一下,说道:“因为你在这里耽搁太久了,要知道,我一直在追踪一个人,并且已经追踪了几年。”
“师父,你在追踪什么人?”李明阳听了,惊讶道。这个神奇的师父,来自江湖的人物,为自己带来了太多的神秘。或许那个神秘的江湖,也是自己日后要涉及的地方。
“这些你没有必要知道,你只要将追踪术学好就是了,日后必有用武之地。倘若有缘,你我再见吧。”鲁平志说完,挥手令李明阳下山自行离去。
虽是话语比较柔和的师父,但给李明阳却是一种威严的感觉,师命不可违,只好朝鲁平志深深鞠了一躬,转身下山回家去了。
望着下山远去的李明阳,鲁平志站在那里点了一下头,若有所思……
回到家中的李明阳,令父亲李民和母亲张艳高兴不已,感觉多日不见,这个孩子成熟多了。
第二天,李明阳到学校报到后,领了新学期的课本,而后急匆匆地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奔出家门又跑向了山中的木屋。他还想再见师父鲁平志一面。
待李明阳气喘吁吁地跑进了木屋,看到张松正坐在炕上吸烟,已不见师父鲁平志的身影。
“张爷爷,我师父呢?”李明阳急切地问道。
“老鲁昨晚就走了!”张松应道。
“师父!”李明阳坐在炕沿上,伤感之余,落下泪水来。
“张爷爷,你知道师父家在哪里吗?我忘记问了,我想日后给师父写信。”李明阳随后问道。
“老鲁是个走惯江湖的人,没个具体的落脚地方,找不得他呢!除非他想见你,否则是见不着他的。”张松摇头道。
“这样啊!”李明阳不免大失所望。
鲁平志从此在李明阳的视野中消失了,并且消失了十数年之久。好像他不曾出现过一样。
这期间,李明阳顺利地上了初中、高中,并最终考上了他理想中的公安警察学校,在省城四年的专科学习,已具备了一名警察的基础备件。尤其令李明阳惊讶的是,有一门《痕迹检验教程》的课程中,竟然专门有详解步法追踪的内容,令他惊喜不已,信心又增……
这个时候的李明阳,已由一名少年成长为一名英俊的青年。临近毕业的李明阳,被安排在户籍所在地的县城公安局进行实习,逐步实现他的警察理想。
来到县公安局报到后,李明阳开始跟随前辈们进行实习。这个新来的警校实习生,开始时倒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
环境的变化,也令李明阳开始了另一种高难度追踪术的学习和训练。
城市的繁华,街道上的车水马龙,人流不断。习惯了乡间平静和简单的生活,城市的喧哗,开始时着实令他有些不知所措。城市给了他一个全新的感受和异样的惊喜。从县城到省城,街道上的人群和车流,都似乎留下了杂乱无章的轨迹,有待他来理顺,他要找寻到每一个人的来踪去迹。这里比不得乡下,泥土路和山路上的痕迹因人少车稀,并且多是立体足迹而相对地比较好辨别。但是来到了城里,平整光滑的马路,车水马龙,人多杂闹,每一个人和车辆留下的痕迹很快地被新的痕迹所掩盖。便是新留下的痕迹,由于是平面足迹,在坚硬的马路上都不易识别出来,一些重要的痕迹都被隐藏了。
乡下是他熟悉的环境,在那里,很容易便能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在这里,一切都增加了难度。然而李明阳喜欢这种困难环境下的挑战,这也是师父鲁平志曾交给他的一个学习任务。虽然以前也曾随师父着意地找这种复杂的环境进行训练,只不过今天变成了重点。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是他所要面临的新课题,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要重新学习的对象。
作为鲁门追踪术的唯一传人,李明阳不仅要继承鲁门一派的追踪奇术,并且还要在现代环境下创新和发展,以突破原有追踪技法上的局限。虽然,李明阳认为,师父鲁平志一身神奇的追踪术,自己一生也未必全能习得来。
城里人穿着鞋子的种类比乡下多得多,其中以各式的皮鞋和运动鞋居多,而在乡下,多是那种较单一的容易辨别的胶鞋和布鞋。新式的鞋子,鞋底部质地材料的不同和厚度的差异,在足迹中所展示出来的特点又是有区别的。在这些方面,李明阳又重新比较,找出异同来。
闲暇时,李明阳除了在街道上实地追踪陌生人以验证自己的追踪术外,有时余兴未尽,也开始研究车胎的痕迹。师父鲁平志先前的传授和在警校时的专门学习,这些路面上的所有痕迹,都是追踪术的重要内容。
这天,他就留意起了一种车胎。其花纹细窄,是一辆自行车的。从轮胎花纹的纹沟痕浅上及左侧基本磨平了来看,这是一辆旧自行车。
自行车的行动轨迹李明阳是曾专门研究过的。在直行时,前轮轨迹常有波动,呈“8”字形;后轮轨迹比较平稳,呈直线形。转弯时后轮轨迹在弧形轨迹的内侧,前轮轨迹在外侧。
在这辆自行车经过的路面上,已有几十辆自行车经过的车痕了。在确定了这辆自行车轮胎的特征后,李明阳开始了追踪。
若是从痕迹来的方向反追踪,可以知道目标是从哪里来的,若是顺着目标前行的方向追踪,便可知道是去哪里的。
李明阳一边循迹追踪,一边按车痕所显示的特征判断着骑车人的高矮胖瘦……
好在这辆自行车多是靠在路边行驶,容易辨别。二十分钟后,车痕的尽头消失在了一辆旧的飞鸽牌自行车的后轮下面。旁边还停靠了一排的自行车,这是一个存车处。
没有见到骑车人,李明阳颇感失望,只好上前又观察了一番这辆自行车的车况,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判断。他的举动引起了看车人的注意,以为是偷车的。一位大嫂怒睁着眼睛走了过来,手中还拎着块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