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幻影复活(第20/21页)

“地道?”叶萧有些奇怪,他对此尚一无所知。

老人奇怪地问:“你不知道吗?我们这座城市的地下有很多地下管道,就像人的肚肠一样复杂。我听说那是日本人在40年代为了军事备战而修建的。地道究竟有多少条,谁都说不清楚。总之,就像是一个地下迷宫一样。”

“地宫?”叶萧忽然想到了《病毒》中的“她在地宫里”,他的心底一阵颤抖,原来,所谓的“地宫”就在我们的脚下。

“你说什么?”老人可不明白地宫的意思。

“不,没什么。您继续说。”

老人点点头,刚才被叶萧打了岔,他只能再用很长的时间来回忆:“有一回,我们几个工人在地下修建一条管道。正好是顺着一条地道的路线,所以并没有费多少力气。那时候我们中间一直在传有关‘鬼孩子’的事情,虽然表面不敢说,但心里面都很害怕,特别是像我这样丢失过妹妹的人。当我们修到一条地道深处的时候,却发现前面被砖头封住了。幸好那些砖头堆得不那么紧,也没有用水泥合起来,我们就把那些砖头一块块地搬掉,那好像是一堵薄薄的墙。我正好在最前面,当我取下中间的那块砖头时,突然从砖头间的缝隙里,射出一道幽幽的光。”

“地下烛光?”叶萧想起了苏醒对他说过的话。

“当时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只感到非常害怕,差点被吓死。那是一束淡蓝色的光,从那堵墙的缝隙里射出来。”

叶萧可以想象出那是怎样一副景象:在一片漆黑的地底,突然从墙里射出一道幽光,就这么想想都让人害怕,更不用说亲眼目睹了。他能体会出当时那些管道工人的恐惧。

“虽然吓得要死,但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好奇心。特别是我们这些管道工人,本来就是在黑暗的地下工作,胆量也比别人大。在大家的壮胆之下,我小心翼翼地搬掉了其它几块砖。于是,墙上露出了一个几寸见方的小缺口,那线幽光越来越亮,我就把眼睛贴在这个缺口上,向里面看去。”

老人说几句话的时候,用了非常阴森的恐惧,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叶萧不禁感到后背心“嗖嗖”的发凉。

“是烛光。”老人用幽幽的口气说,看来他也完全进入角色了,仿佛又回到50年代的地下,“我从那个缺口里看到,里面是一个小房间,房间中央有一张破旧的木桌子,桌面上放着一支燃烧到一半的蜡烛,一片幽幽的烛光笼罩着小房间。”

话音未落,老人自己倒先吸了一口冷气。

“房间里有人吗?”叶萧也被深深吸引住了。

“开口太小,除了那烛光以外,我实在看不清楚。虽然我们管道工人平时天不怕地不怕的,但当时看到这间地底下的房间和蜡烛以后,确实吓了一大跳,我还记得自己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牙齿间上下不停地在打架。”

叶萧点点头:“换了我也会这样的。”

“突然,我身后不知道谁说了一句:‘鬼孩子来了。’我立刻想起了那个传说中白衣服的小孩。他们一下子掉头就跑了,我也不敢继续呆在这里,跟着他们一起向回跑。

“后来呢?”

“后来我们不敢再去那儿了,于是就私自改变了管道铺设路线,从另外一条线绕了过去,算是完成了任务。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提起过这件事,一直到现在已经几十年了。”

“老伯伯,你还记得那个地方的确切位置吗?”

老人摇了摇头说:“那块地下本来就像迷宫一样。况且,我现在已经老了,再也记不清位置了。”

“那好,非常感谢您。”

叶萧站起来,刚走到门口,就听到身后传来老人的声音:“警官,这些天我听说夜半笛声又回来了,这是真的吗?”

他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低下头说了声:“也许吧。”

叶萧迅速离开了这里。

他来到马路上深呼吸了一口,然后抬眼往西天望去,只见一片残阳如血。在夕阳照耀不到的地底,又会藏着什么呢?

二十五

杨若子的房子不大,但显得非常干净,整个房间几乎全是白色,再加上纯白色的灯光,就像是医院里的感觉。叶萧一踏进房门,就闻到了一股幽幽的香味,原来是窗台上的一束花。于是他走到窗边,眺望着外边斑斓的夜色。

叶萧淡淡地笑说:“若子,你好像是一个人住的。”

比起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杨若子这些天好像瘦了一些,体形显得更加苗条,她穿着一件白色的衣服,略微有些疲惫地回答:“是的,我一个人住。”

“你父母呢?”

“他们早就离婚了。”她冷冷地回答。

叶萧微微一愣,低下头说了声:“对不起。”然后就从窗边走开了。

“没关系。”杨若子的表情又恢复了正常,她低声问道,“你听说了没有,今天早上又有人报案了。”

“我已经知道了,这次是一个10岁的女孩,失踪的情形和前面几例完全相同。如果算上卓紫紫的话,这已经是第六个失踪的孩子了。”

“我听说,现在附近许多家庭都已人心惶惶。人们风传夜半笛声又回来了,许多年轻的夫妇纷纷向老一辈人打听那个故事。有的人家晚上睡觉都把门窗关死了,或者把孩子送到其他地方的亲戚家里,甚至还有人准备搬家。”最后,杨若子夸张地说,“也许再过几天,这里的房价也要暴跌了。”

叶萧想到了苏醒的那篇文章,如果不是报纸上刊登了《夜半笛声》,绝不会造成像现在这样的恐慌。

“若子,你最近在查那些失踪孩子家庭的情况吧,有什么结果?”

“我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希望这不是巧合。”

“你快说吧。”

杨若子翻开了笔记本说:“第一个失踪孩子卓紫紫,她的母亲在精神病院里关了一年;第二个失踪的张小盼,他的父母已经离婚了,母亲一直都在日本;第三个失踪的童家乐,父母最近离婚了,他被法院判给了母亲;第四个失踪的成天,他的父亲正在监狱中服刑,是由母亲独自带着他;第五个失踪的莫非,他的父母正在闹离婚;昨天晚上失踪的10岁女孩于芬,两年前母亲车祸去世,由她父亲独自带着她。”

“确实很巧,他们都是事实上的单亲家庭,不是缺少父亲就是缺少母亲。”

“仅有一个男孩例外,但他的父母也很快就要离婚了。”杨若子显然已经考虑了很久了,她脱口而出,“除了都住在同一社区以外,父母不和睦,或者家庭残缺,是这些失踪孩子最重要的共同点。”

叶萧点点头,赞同着说:“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