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之家(第6/6页)

“哦,福伯啊,您好。”我恍然大悟,这个号码是我上次出院后拜访沈宅时留给福伯的,距离现在差不多已经过去快半个月。

“你怎么样?伤完全好了吧。”

“好了,承蒙您惦记了。对了,你和福婶身体也还好吧。”

在短暂的寒暄后,福伯告诉了我此次打来电话的目的。原来是沈老夫人的遗嘱在昨天公布了。本来原定的公布时间是十五天前,也就是沈少爷被杀的三天后,但是因为中途出现了继承人死亡的插曲,需要处理一些问题,所以公布时间延后了半个月。

“遗嘱的内容是什么?方便透露吗?”我对遗嘱的内容很感兴趣。

“没什么不方便的,我打电话来就是要告诉你内容的,我知道你一定很感兴趣。不过……”说到这,福伯微微停顿了下,“这个遗嘱的内容还真让人大感意外。”

“哦?”

“遗嘱的内容大致如下:沈老夫人的‘沈氏集团’名下资产一共累计四十四亿万三千四百万。”

听到这个数字,我惊愕得手机几乎脱手,我只知道沈氏集团是大财团,不过没想到资产居然这么庞大。

“这个数字也确实让我很意外,记得我当初跟随老夫人的时候,她的身家不过才几十万而已。”说到这里,福伯又有些伤感,“不过这还不是让我吃惊的地方,下面的内容更惊人。这些资产,其中老爷和少爷各继承二百万,其余的四十四亿三千万全部捐献给国际红十字基金会。”

“靠……”听到这个内容,我忍不住说了句脏话。

“对了……”电话那边福伯继续说道,“遗嘱在最后把‘沈宅’赠送给了我们老两口,当作这么多年服务沈家的报酬。老夫人还真是体贴。”

听到这里,我也由衷地为福伯感到高兴,“是啊,你们在沈家工作了这么多年,这个房子留给你们养老,应该就是沈老太太对你们表示的最终感谢吧。”

“恩,不过这么一座大宅子,我们老两口住还真是奢侈啊。光是水电和维护就要不少钱呢。所以我们商量了下,决定把这个宅第卖了,买套小一点的房子住,剩下的钱估计够我们养老了。”

“那样也不错。”

“好了,等我们找好了新房子,欢迎你来做客,我们到时再杀上几盘。对了,记得把林芸也带上,我那老婆子和她很投缘。”

“好的。那到时再联络。”

“恩,再见……等等”对方正要挂电话之际,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对了,还有件事情忘记告诉你了,我们老爷被抓了,警方已经确定了他就是杀死少爷的凶手。”

“啊?!”这个消息比起上面的所有消息加起来更让我感到意外。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天网恢恢’吧。好了,老婆子那边在喊我了,有空见面再聊。”说完,福伯挂断了电话。

我拿着挂断的手机,怔怔地站在那里。现在回想起遗嘱的内容,确实是很合理也很巧妙。二百万,对于在我们北方城市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数字。虽然不是一笔大钱,但是省着点花,也许可以花上半辈子。沈老夫人深知自己身体虚弱的儿子不是继承集团的材料,但也不是讲求奢侈排场的人,再加上他年纪也不小了,因此留给他的二百万应该足够他花到终老了。至于她的继任丈夫,他虽然具备管理集团的能力,但是其狡诈的性格以及当初入赘的目的——为了自己的遗产——沈老夫人应该都再清楚不过,因此也只留给他二百万,当作陪了她这几年的酬劳。

由此可见,这份遗嘱是经过沈老夫人深思熟虑后立下的,但是她唯一的失误之处,就是过分低估了人性的贪婪,没想到她的丈夫会为了妄图得到全部遗产而杀死她的儿子。

‘沈老爷’所继承的二百万,如果节省点花,应该足够花上几十年。但是用来维护他现在的社会地位和身边的人际关系却是远远不够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已经失势的他才会被警方逮捕。这些也都间接印证了“天网恢恢”的那句老话。

打开窗户,阳光一下子充满了整个房间。突然间,我很想林芸。

[完]

[后记]

熟悉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是一个非常热衷于钻研和创作叙述性诡计的作者,在去年11期上刊登的《柳树抽芽时,想你!》(当时因为一些个人原因,作者署名是馨语)一文就是我对叙述性诡计研究的中级阶段的一个成果。如今时隔将近一年,我又带着这篇《混乱之家》出现在大家面前,说实话,在叙述性诡计方面,本文比起前作并没有明显的提高,文章结尾的意外性在各位看来可能也不够震撼。这两篇作品的创作时间跨度这么大,但是在叙述性诡计方面依然没有提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有关叙述性诡计的各种运用方式,国外的前辈们基本都已经有所涉及了,很难找到创新的突破口。

之前大家所接触到的叙述性诡计,多是作者运用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对读者在某事物或概念上做误导,以达到最终揭露真相时的震撼效果,但是这其中运用的欺骗手法基本上都是针对读者,小说里的人物对于这个欺骗内容的事实却都有着明确的认识。而我的这篇小说却对读者和小说中作为当事人的侦探一起进行了欺骗。这在之前我所接触到的所有包含叙述性诡计的小说里似乎都是不曾遇到的,因此可谓是一个小小的突破。也许有的读者会说,在绫辻行人的《咚咚吊桥坠落》里不也是对相当于侦探角色的‘行人’进行了欺骗么?其实虽然表面上‘行人’充当了小说里侦探的角色,但是因为该小说采用了‘作中作’(小说中包含其它小说)的故事结构,所以‘行人’这个角色表面看起来是破解谜题的侦探角色,但是其实还是小说里‘作中作’的读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里的侦探。因此,我这篇小说里作为案件当事人的‘我’可以称为是第一个和读者一起被叙述性诡计欺骗的侦探,唯一的区别是读者是被作者的文字技巧欺骗,小说里的侦探则是被自己的误解所欺骗(笑)。

以上就是我在意外性和叙述性都没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还写下这篇小说的原因,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朋友对叙述性诡计感兴趣,从而一起对这个既古老(在黄金时代就被运用过)又崭新(近年来才被国内读者广泛关注)的诡计类型进行发掘和创新,让这个独特的诡计类型在推理的世界里绽放的更加绚丽多彩。


(1)戴姆勒,德国人,摩托车的发明者。

(2)flashback,又名闪回,影视术语,主要指在‘现在’的过程中闪现出‘过去’的一些镜头和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