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火炮设计师(第7/7页)
“他现在在干什么?”总统问。
“他去了亚洲,”乌贝蒂博士回答,“他正在努力为我们的阿贝德项目搞一枚三级火箭。但是,他会失败的。预计三月中旬他可以回到布鲁塞尔。”
“你在那边有人,很好的人,是吗?”
“是的,赛义德。我们的人在布鲁塞尔跟踪他已经有十个月了。所以我们知道他一直在办公室里接待以色列代表团。我们还有他的住宅钥匙。”
“那就这样干吧。等他一回来。”
“立即照办,赛义德热依斯。”乌贝蒂博士想了想他在布鲁塞尔的四人盯梢小组。其中一个人以前干过这种事。他将把这个任务交给他。
三名情报官和萨蒂博士退出去了。其他人留了下来。当会议重新开始时,萨达姆・侯赛因转向他的女婿。
“那个,另一件事——什么时候可以完成?”
“我保证,在年底时完成,阿布库赛。”
作为家庭成员,卡米尔可以使用更为亲近的称呼“我的父亲”。这提醒了与会者谁是家庭成员、谁不是家庭成员。总统咕哝了一声。
“我们需要一个地方,一个新的地方,一处要塞;现在的地方无论多秘密都不行。要找一个没人能知道的新的隐蔽地点。只有极少数人可以知情,就连这里在座的也不是全部可以知情。这不是民用的,而是军用工程项目。你能做吗?”
工程兵司令阿里・穆苏里上将挺直腰杆,凝视着总统的胸部。
“我很荣幸,赛义德热依斯。”
“工程的负责人应该是你手下最优秀的人才。”
“我知道一个人,赛义德,一名上校。他擅长土建和伪装工程。苏联教官斯特潘诺夫说过,此人是他在马斯基洛夫卡教过的最优秀学员。”
“带他来见我。不要来这里,去巴格达,我要亲自向他布置任务。他是复兴党的优秀党员吧,这位上校?是忠于党,忠于我的吧?”
“绝对忠于,赛义德。他会为您而死。”
“你们大家也都会这样,我希望,”他停顿了一下,然后静静地说,“但愿不会发生那样的事。”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幸好会议也就这样结束了。
三月十七日,格里·布尔身心疲惫地回到了布鲁塞尔。同事们猜测他因亚洲之行遭到冷遇而心情沮丧,但事情远不止如此。
两年多以前,自他抵达巴格达时起,他就听信了——因为这也是他愿意相信的——火箭项目和巴比伦大炮,是为了把装有仪器的小型人造卫星发射到地球轨道上去。如果伊拉克做到了,那么伊拉克就为整个阿拉伯世界争了光,而且,通过为其他国家施放通信卫星和气象卫星,伊拉克还可获得可观的利润。
据他所知,该计划是用巴比伦炮把载有人造卫星的弹射体向东南方向发射出去,越过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和南印度洋上空,进入地球轨道。那就是他设计这门巨炮的目的。
同事们已经说服他,没有一个西方国家会相信的。西方会认为这是军用大炮。于是,布尔在伊拉克的工作小组用各种借口订购炮筒、炮尾和反冲机构。
只有他,杰拉尔德・文森特・布尔自己,知道真相。其实真相很简单:巴比伦大炮不能作为武器,发射传统的爆炸性炮弹,无论炮弹多么巨大都不行。
一方面,炮筒长达一百五十六米的巴比伦巨炮如果不安装支架,就无法保持其刚性。由二十六段钢管组成的炮筒,需要每隔一段用支架支撑,如同他所预见到的,即使是架在四十五度的山坡上,如果没有这些支架,炮筒就会像湿面条那样下垂,钢管接头处就会开裂,炮筒就会折断。
而且,炮筒无法作俯仰调节,也无法作左右旋转,因此它无法瞄准不同的目标。如果要改变其角度,作上下或左右调整,那么就要拆卸大炮,这要花费几个星期的时间。光是清理和重装弹药也要花上两天时间。再者,重复发射会磨损价格昂贵的炮筒。最后,巴比伦巨炮无法躲避对方的反击。
巨炮每发射一次,炮口将会蹿出一缕九十米长的火焰,空中的每一颗人造卫星和每一架飞机都会发现。几秒钟之后,其地图坐标就会被美国人确定。而且其回响震波可被远在加利福尼亚的精密地震仪探测到。所以他告诉每一个愿意听他的人:“这不能当武器。”
问题是,在伊拉克待了两年之后布尔已经明白,对萨达姆・侯赛因来说,科学技术有一个、且只有一个用处:用于战争,以维护他借此获得的霸权。这样的话,为什么萨达姆・侯赛因还要资助巴比伦项目?它只能发一次威,随即对方的战斗轰炸机就会把它炸得粉身碎骨,且它只能发射人造卫星或传统炮弹。
在亚洲期间他才明白过来,这是他要解答的最后一个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