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杏花陂结庐忆初见,光华社争权隐祸端(第4/7页)
不知道陈素斐从什么时候开始,才认识到萧太清后来居上的事实。
随着聚会次数的增加,她能插得上嘴的机会越来越少,即使偶尔插上一句话,也难以引起认真思索的与回响。
不独是他,连“四君子”的话,也不过是起到弥合或是过渡的作用。
他们的聚会,几乎成了萧太清的专场。
她多才多艺,兴趣广泛,似乎什么都知道,又有着自己充分的理解,虽然由于年龄和阅历所限,理解并无“四君子”深入,但“四君子”考虑她是个美丽伶俐的小妹妹,很少较真地驳斥她,甚至于替她辩解。
虽然有点别扭,以陈素斐的性格与涵养,也不是不能忍受。
只要能看到周拂尘,她就是做萧太清的配角也没什么不好。
时局动荡,四方干戈,生灵涂炭,列强环伺,军阀争雄,时局旦夕变幻,才高如“四君子”者,自然不甘于坐在故纸堆中夸夸其谈。
他们辛苦出洋,自然是想为国为民,做出一番惊天伟业来。
辛亥之后,东方楚与周拂尘在北洋政府任职,柳忆眉不愿出仕,被聘为震旦大学的副教授。
李楚岑一心专研画艺,在杭州美专任国画教师。
从此四人虽天各一方,与萧太清却是鸿雁传书不断。
袁世凯做了总统后,东方楚愤而辞职。
周拂尘因同僚党派之争屡遭排挤,索性与东方楚一同返沪。
李楚岑也常返沪与其它三人相会,四君子再聚一堂。
此时东方楚对时政颇感失望,所以暂无出仕之意,只在大学里暂作客座教授,又依萧太清的提议,在法租界中创办“光华社”,聚名流,办报纸,批评时政。
“四君子”才能出众, “光华社”迅速聚集了众多名流。
一时人数达四、五百人之多,其中以名流、学生及爱国志士最多。
萧太清自然也秘密加入其中。
正是在此时,四君子与她的交往,日渐多了起来。
四君子中,最先对她表示好感的,却是周拂尘,他对她的好,与往日对陈素斐更是不同,那是一个眼神,就能令他上赴刀山下蹈火海的,而且从不掩饰。
陈素斐虽然有男儿般的气度,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常常不欢而散。
东方楚忙于事业,无心顾及儿女私情,也常常劝他:“兰陵再好,怎及陈素斐一半?痴痴地恋了你那么多年。
再说兰陵不过是个聪明漂亮点的小妹妹,她这么心高气傲,以后一定不肯照顾你的生活,你要是娶了她,以后可有你受的。”
周拂尘点燃一支烟,燎绕的烟雾后,是坚定又带点凄然的笑容,“若楚,这可不像是你说的话!难道你以为我会像旧时代的人,娶一个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的机器吗?如果我是这样的婚姻观,这样的家国观,那我们今天的辛苦奔忙,我们所做的一切牺牲,还有什么意义吗?你是知道的,我想要的,是一个心灵契合的伴侣!”
他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东方楚还是有点好笑,“谁是你心灵契合的伴侣?兰陵吗?别忘了,她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丫头!”
周拂尘不以为然地冷笑,“莫凭年齿论英雄!她虽年少,比起素斐来又如何呢?”
东方楚想了想,没错,抛开相貌和年龄不论。
陈素斐即使留过学,她的才华、见识、思想及作为根本不能和萧太清相提并论。
况且周拂尘与陈素斐之间,更多的是陈素斐的一厢情愿与众人的撺掇,根本算不得数的。
因此他虽然同情素斐,也不好过多干涉。
《光华报》草创之初,万事待兴。
当时报社只有“四君子”等六人,另外有两个工人。
四君子自有职业,“光华社”又有许多业务,冗事缠身。
东方楚往往忙到凌晨,还要坐下来给报纸写稿件,如此半年,身心俱疲。
柳忆眉是老、庄一派的人物,摘章寻句,金石训诂,谈文论艺,自成一家。
若是做实务,实在是指望不上。
李楚岑专研画艺,卓然大家,不过书画之外,再不肯分心的。
每月不过交上两副新画、篆刻等了事。
只有东方楚与周拂尘两人辛苦支撑。
需知办一份报纸,除稿件、编辑、排版、印刷,另有资金外联发行等诸事。
几个月下来,连一向健壮的周拂尘都病倒了,扁桃腺肿得像核桃一般,报纸的发行也不甚理想,东方楚去病房看他,两人都有些沮丧,周拂尘忍不住叹气:“真不知道我们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哎!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就算我们累得死了,也不见得有人认真地看。
唉!柳忆眉他们两个倒好,说好了一起干的,谁知到头来都推到我们身上,他们倒去优哉游哉了!”
东方楚苦笑了一下,“你早知道他们两个不是这块材料,还指望他们做什么?”
停了一会,他又黯然道:“你知道我最近事情太多,有心无力……不如我们先停两期吧!”
两人都沉默起来,他们心中明白,现在报社的事业正是爬坡的时候,一旦停下,便再也拾不起来了。
目前的发行虽不理想,可是规模运作都已初具雏形,只差向前走下去。
此时一旦放弃,前面所付出的心血也付之东流了。
如果另聘人的话,一则不放心,二则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资金。
“不就是人手不够吗?”周拂尘想了想说,“我倒想到一个人!”
“谁?”
“太清啊!”
东方楚哑然失笑,周拂尘对萧太清有好感他自清楚,可也不至于爱到如此糊涂吧?
“你别忘了,”东方楚笑着说,“她才十六岁,能做好这些事情吗?我们办的是报纸,又不是鸳鸯蝴蝶派的小说。
叫陈素斐来还差不多,她到底是留过洋的,又好请,你一叫,她准来!”
“我敢肯定,”周拂尘坚定地说,“兰陵是不逊于素斐的!”
不出周拂尘所料,陈、萧二人果然乐于帮忙。
陈素斐是因为有周拂尘,而萧太清呢,更多的是想施展自己的才干与抱负吧。
从此时起,东方楚算是见识到了萧太清的好强与拼命。
其实他同意找来萧太清,也不过是死马当作活马医,没报什么希望的。
在他眼中,萧太清不过是一个好强一点的小女孩而已,况且还在上学,功课很重,用不着那么认真的。
但萧太清的表现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只要她想作一件事,她可以不休不眠不吃不喝待在桌前一整天。
有一次东方楚下课,买了些水果去看她,《光华报》的社址设在南城一个简陋的小平房里。
萧太清每逢周末,便偷偷跑出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