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第17/22页)
“这位玉野先生当时是做什么的?”修二向课长问道。
“这个嘛,虽然我并不清楚成立当时的事,可我听说在公司成立前,他曾在光和银行工作了很长时间……”课长不快地答道。
京桥艺苑画廊的橱窗里挂满了画,全都是大师的画作,它们被一一装裱在金灿灿的画框里,看上去煞是庄重。店内的三面墙上也都挂满了画作,这些大多是名家作品。跟正面的陈列橱窗一样,也全都是商品。
山边修二叼着烟斗,漫不经心地走了进去。
“咦,您来了啊。”相熟的店员从狭窄的里屋出来打起招呼。
“啊,生意怎么样?”画家打量了一圈店内问道。
“马马虎虎……您来得正好,我们老板刚才还说想见见您呢,现在正在里面。请。”
屋里灯光璀璨。在狭窄而拥挤的房里,设有豪华的接待设施。主人千塚忠吉从对面的办公桌后扭过花白的脑袋,确认是修二后,他摘下老花镜,腆着肚子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
“啊,你来啦。”他红色的脸膛映着满头的白发分外精神。
“您好。”
“最近怎么不大来了啊?”
店主迎接他,请他坐下。桌上放有一个烟灰缸,上面浮雕着七位使徒的铜版画,估计是归国画家所赠。艺苑画廊对西洋画坛的大师们很青睐,相反,对无名画家却很冷酷。不过,大约一年前起,店主对修二却稍稍客气了一些,而在此之前则对他爱理不理。
店主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经营画廊很难,千塚忠吉从四十年前起就做起这个生意了,其间几经沉浮,最危急的一次是在二十年前,他的店差一点就倒闭了。而幸运女神将他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如今成了千塚忠吉的神话。虽然有人说他不道德,可在生意人的伦理里,从来都不将道德视为标准。他反而因此成了一个“能人”,深受同行业者的称赞。事情是这样的,二十年前,千塚忠吉骗了一位著名的评论家,卖了一幅假画给他,而这位评论家却蒙在鼓里,将那幅假画登在了文章中,还写了作家评论。真品和赝品的辨别对外行来说是极难的。
此刻,这个千塚忠吉正热情地跟修二搭着讪,可仅仅在一年前,他对修二还不是如此欢迎的。当时,无论修二拿来什么,他都只是冷冷地瞟一眼便令其拿走。到后来,或许是有点厌烦了,他索性以一个垃圾价一次性收购十张画,说是仓库里堆满了人家送上门来的画,没地方放,能给你一点钱就已经是可怜你了。但凡这种画,画商都是在客户选购名家作品时免费送给人家的,也就是赠品。因而画商当然会成堆地购画。
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反倒是这赠品,后来让这位艺苑画廊的老板向修二投去了微笑。并非因为它价钱便宜,因为即使再便宜,画商也是白送给客户,当然会亏一点。生意人之所以微笑,是因为这种赠品已开始蜕变成了利润。山边修二的画不再需要搭售,它们产生了单独的价值。这种变化,大约是从一年前开始的。
有位买了一幅不怎么样的名家画作的客人,竟然对白添给自己的修二的画注目起来,还询问这是一名怎样的画家。
客人是懂画之人。比起那些已经成名的画家,他似乎更关注尚未出道的画家。这位客人在看到赠品画后,说还想看这位无名画家的其他作品。
那时,还有八张未赠出的修二的画,全被丢弃在了仓库里。
“真是新奇的画。”客人打量着那八张画说道。
“是新奇。”店主那精明生意人的眼神往客人的脸上一扫,便顿时附和起来。在画家面前绝不会说的话,竟对客人脱口而出。
“这位画家有前途,画里有着一种其他画家所没有的独特韵味。尽管还未成名,不过,我看好他的前程。”
客人又问这名画家是何种来历。可当时就连店主千塚忠吉也不怎么清楚修二的来历。
“下次他本人来后我好好问问。”挠着白发的千塚对客人说道。客人是一位四十岁上下的绅士。他身上并不惹眼的佩饰中却透着一丝奢华,看上去虽粗犷,实际上却是精致而华丽。他来这店时,乘坐的是配有专门司机的豪华外国车。
“告诉你,这个人将来必定会获大奖。我的眼力不会错。”
“事实上,我也非常看好他。”千塚见机说道。而就在说话的时候,他早已在考虑下一批画的价钱了。
这位客人的嗜好就是专门囤积一些无名画家的作品,然后等着他们出名,以此来彰显自己高超的眼力。而事实上,在此之前,他的眼光只有两次被验证是正确的。那两个都获得了新人奖,现在都成了新锐画家而声名大噪。不过其中的一个已早早地开始没落。
“这名画家要比那两个都强。”绅士打量着八张画说道。这八张画并非是抽象画,它们接近于具象派。之所以说接近,是因为那画创作于抽象画流行之后,其中混合了抽象和具象的特征。虽说抽象派已穷途末路,不过在它的影响下,具象派也不可能再回归到从前的样貌了。
“素描功底很扎实,色彩感觉也很好。”客人褒奖着,又笑道,“到了这年头,不会素描的画家简直就是悲哀啊。”
于是,客人说要把八张全部买下来。不是论斤卖,而是每一张都正儿八经地按照号的大小来计算支付。
这名顾客的名字,艺苑画廊的主人千塚忠吉是不会轻易透露给作者山边修二的。
“有一位非常懂画的客人,说你的画有精彩之处。虽然说不清楚你以后究竟会不会成名,不过他说,你将来可能会在画坛上大放异彩。”
店主只字未提修二的八张画已全都卖掉的事,他只是再三强调,说好歹给推销出去了一张。
“你再试试画点东西吧。”画廊的店主虽然嘴上这么建议,可语气却不是那么热心,像是你拿来的话我就给你看看,如果画得好,我就试着向客户推荐。反正,你画也行,不画也无所谓,就是一种爱理不理的感觉。
“似乎比上次的要好啊。”当修二再次把画拿来时,店主瞥了一眼说道,“不过,你得再用点功才行。我都跟你说过好多次了,对方是个懂画的行家,甚至比评论家还厉害呢。”
千塚忠吉这才第一次对修二的每张画标价收购。虽然价钱只是上次十张捆绑价的一半,可终究是正规地给了一张画一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