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3页)

她在中午十二点十五分之前到伦敦,但这次返回时没有坐下午四点五十分的车,而是四点三十三分那班到布拉克汉普顿的车。一路下来,什么事也没发生,但她记录下了一些细节,这班车人并不多——四点三十三分还没到下午的高峰期,一等车厢里只有一位旅客——一位正在读《新政治家》的老头儿,马普尔小姐的隔间里只有她一个人,在火车停靠哈令百老汇和巴维尔希斯时,她把头探出窗户,观察了一下旅客上下的情况。在哈令百老汇站,上来了一批三等座旅客,人不多。在巴维尔希斯时,又下了几个三等座旅客,一等座的车厢里,除了那位看《新政治家》的老头儿,没上一个人,也没下一个人。

在快到布拉克汉普顿站时,火车经过一段转弯处,摆动起来,马普尔小姐站了起来,尝试着背靠窗户站着,在这之前,她已经把百叶窗放下来了。

她确定了列车突然转弯时,离心力和列车速度减慢会让人失去平衡靠在窗户上,百叶窗也因此很容易飞起来。她看着窗外的黑夜,天色并没有上次麦吉利卡迪夫人来时那么暗——不算黑,还有点儿光。但为了观察地形,她白天还得再来一次。

第二天,她一大早便坐火车到了伦敦,买了四个亚麻枕套——贵得吓人——这样既购置了日用必需品,又没有耽误调查。在帕丁顿站,马普尔小姐乘坐中午十二点十五分的火车返回。这次,头等车厢里只有她一个人,“税款,”她思考着,“一定是税款的原因。没人买头等车厢的票,除了上下班的商务人士,因为他们应该可以报销车费。”

还有十五分钟就到布拉克汉普顿站了,马普尔小姐拿出伦纳德的地图,观察起布拉克汉普顿周围的情况。来之前,她已经仔细地把地图研究过一遍,看到站名后,她能够立刻确定自己的位置,因此也能掌握火车减速转弯的地点。这个弯不算大,马普尔小姐把鼻子贴在窗户上,仔细地研究车外的地面情况——轨道的路堤很高。她一边注意车外的情况,一边看着地图,直到列车到达布拉克汉普顿。

当晚她写了一封信,并把这封信寄给了住在布拉克汉普顿,麦迪逊路四号的弗洛伦丝·希尔小姐……第二天上午,马普尔小姐去了郡图书馆,研究布拉克汉普顿的名册、地名录和郡志。

现在,一切都跟她当初脑中模糊的设想相吻合,她的假想被证明是可能的,但光靠想就只能到这一步了。

下一步就需要行动了——大量的行动——她的身体肯定是吃不消的。如果想要证明她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她必须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行。但问题在于——谁呢?马普尔小姐想了很多名字,也考虑了很多可能性,但都焦虑地摇摇头,一一否定了。聪明的人都很忙,不仅仅因为他们位居要职,另外,他们的闲暇时光也都被提前计划好了。那些头脑没那么灵的人有时间,但在马普尔小姐看来,却帮不了任何忙。

她静静地思考着,越发焦急和困惑。

突然,她豁然开朗,说出一个名字:

“就是她了!”马普尔小姐说道,“露西·爱斯伯罗。”

[1]①即斯里兰卡,旧称锡兰。

[2]①详见《谋杀启事》(新星出版社二〇一四年八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