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二部 保坂仁史篇(第28/47页)

我装成到了现在才慌慌张张赶来的债权者的样子,拜访了管理员的房间。

“你呀,现在才来,有点晚了吧。”

半老的管理员向我投来同情的视线说道。随后给了我一张写有原社长和法院选任的作为法定财产管理人的律师及公认会计师三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号码的复印件。大概到今天为止,像我这样来此叨扰的人已有一些了吧。

我来到靖国大道上,找了个公用电话。

既然是法定财产管理人,为了偿还未付的工资,应该掌握着职员信息。我就往律师事务所打了个电话,捏造了个假名字,对话筒那头的女办事员说道:

“我听说你们那儿有泉出版社职员的联络地址。”

“您有什么事吗?”

“不,只是点私事。以前我曾经跟制作部的高山光夫一起工作过,所以很清楚他的工作能力。前些日子听说泉出版倒闭的消息,很是吃惊。如果他还没找到工作的话,我想可以来我们这儿。我这也算给公司物色人才吧。”

“是吗,是制作部的哪位呢?”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盘算着,如果不是催欠款的,而是事关职员的将来,对方肯定会告诉我联系方法的。

“是高山光夫先生。”

“请稍等。”

好像正在为我查找职员名单,真是热情。可是,过了一会儿传来的女办事员的声音,变得没有把握,甚至可以说是很遗憾。

“——我查过了。可是好像没有个叫高山光夫的职员呀。”

那当然了。我也根本不认识叫什么高山的职员。

“什么,没有?那,是倒闭前辞职了?”

“那样的话,我们就……”

“麻烦您了,能不能告诉我制作部部长的联系地址呢。他们曾是同事,所以他有可能知道高山先生的下落。太麻烦您了,拜托了。”

我装出一本正经地说道。这才是我的真实目的呢。所谓制作部,是负责从纸张、材料的指定,到印刷客户的指定等与出版物的实质性制作过程相关的这么一个部。在我工作的新东美术印刷,也有来自许多出版社的制作负责人出现。所以那个部长,应该知道其中原委,即到底为什么要给从没有业务往来的竹花印刷下了大宗订单的。

如我所愿,不一会儿,女办事员就告诉了我名叫中尾靖史的制作部部长的联系方法。并且告诉我那不是宅电,而是新单位的电话。

“他现在供职于哪家公司呢?”

听了我的问话,女办事员若无其事地回答道:

“——是三光胶卷。”

竟然是兼并了泉出版社总公司泉光学机械的胶卷生产大家。

总而言之,这个叫中尾靖史的制作部部长,是在三光胶卷兼并的同时,得以返回总公司的。当然,泉出版的被抛弃,是因为它有大额的借款,并非是每一个职员的责任。所以,只要是有才能的职员,原来的总公司想要给予照料,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于是我装作闲聊似地试探着问道:

“是吗,是三光胶卷啊。公司倒闭后去的人还有很多吧。”

“呀,这个吗——”

“可是,三光应该就是兼并泉光学机械的那家公司吧。”

“对。不过,我也觉得泉光学派出的职员也应该负有负债的责任,所以应该回不去总公司才是。”

“那就多谢您帮忙了。”

竟然有职员从被抛弃的小公司里一下子调到兼并总公司的大公司里去了,而且还是出任制作部部长。

我走出电话亭。在去三光胶卷之前,我先去了趟神保町的书店,在那儿翻了翻《公司四季报》。

《公司四季报》主要是收集公司业绩,为股票买卖做参考的。这样一本厚厚的指导书样的东西,里面有一栏刊登各公司的大股东。

如我所料,三光胶卷的大股东里,有帝都银行的名字。三光胶卷的主要银行之一即是帝都银行。我感到这下子越发能证明这次的大订单背后有帝都银行在捣鬼了。想得到竹花印刷地皮的本吉原支店的伙计们从总公司那里得知了三光要兼并泉光机的消息。而三光既然要搜购泉光机的股票,当然应该通知了身为主要银行的帝都银行。由此,他们就想出了操纵泉出版给竹花印刷下大宗订单的计划。

接受这一指示给竹花印刷下订单的负责人可能就是这个制作部部长中尾。他跳到三光胶卷,也只能让人觉得那是交换条件。

我抑制住满腔的怒火,坐地铁摇摇晃晃奔向早稻田。三光胶卷的总公司就在新宿区的户山。

虽然老头说过不要做无益的事,但我怎么也忍受不了。的确,如老头所言,要证明帝都银行在背后捣鬼是很困难的。毕竟受兼并的连锁影响歇业关门的公司不只竹花印刷一家。我也怀疑光我一个人在这儿东奔西走的,对于帝都银行的参与又能证明多少呢。

但是,至少,我想弄清楚与这事有关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小子。我一定要让那些小子拿着我们造的假钞栽个大跟头。

到了早稻田后,我在僻静处找了个电话亭,拨通了三光胶卷的总机。

“我是月刊杂志《综合经济新报》的坂田,请给我转中尾靖史先生。”

如果报出经济信息杂志记者的头衔,任何一家公司肯定都会毫不犹豫地给我接通的。

等了一会儿,电话那头传来了让人不由得生厌的男低音。

“让您久等了,我是中尾。”

“啊,初次给您打电话。我是月刊《综合经济新报》的坂田。实际上,我们想采访各公司年富力强的领导,编成特集,名字就叫《激流勇进》,刊登在下期杂志上。因此,三光胶卷中,务必想请资材部的中尾先生您能够赏个光。我就是为这打的电话。”

“我……”

中尾又是吃惊又是欢喜,语调都不由得挑了上去。

“对。这次的特集,主题是年轻能干的领导是如何摆脱困境的。我们还想把他们的那些经验跟现今的不景气多方面进行对照。我从东洋工机的大森先生那里得知中尾先生您是在本行业的第一线辛勤劳作的人。”

“东洋工机的大森先生?”

“您不知道吗?是东洋工机的执行董事呀。”

“不,我还无缘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