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鹤见良辅篇(第34/54页)

“三克油扫马池。”

阿宏回了我一句同样是不完整的英语,结束了通话。窃听器里,传来镶皮沙发的吱吱的响声。

只听阿宏说道:

“江波先生。我们也是,商敌吧。敌对的伙伴,也不是没有。你们的担心,我很明白。但是,工作、合同要优于一切。一旦破坏了,一切都一无所有了——成了一张白纸。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规则,对吧。即使电话里的口头约定,也是一样。和不遵守约定的人,是没法工作的,明白吧。”

“是是。我一定铭记于心。”

“让您久等了。”

传来了侍应生的声音。是酒准备好了。但是,没听见往杯子里放冰块的声音,是江波把他轰走了吗。

“酒就免了吧。”

是阿宏的声音。看来是这家伙摆出的拒绝的姿势。

“日本人,在谈工作时为什么喝酒呢,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我今天,是为工作而来的。”

“那个我理解。但是,在日本,即使工作上的应酬,对待重要的客人,不采取相应的接待是很失礼的。”

“这份心意我领了。但是,反复交往几次后,不是才能明白一个人是否能够信赖呢。江波先生,我希望能和你彼此建立信任的关系。”

“非常感谢。”

“交给伊藤先生的,那批货……”

阿宏结束了前言,切入正题。

“我已经看过了。”

“怎么样啊?”

“让我大吃一惊。我们可从没有经手过纯度这么高的货。”

那是自然。毕竟这半年里我从饭田龙男那里,买来了很多东建兴业批发给他的次品。把它们蒸馏后,去掉杂质,纯度当然高了。

我用洞口慎吾这个名字,接近那个卖货的饭田,而阿宏自称姓宋,跟负责批发的叫伊藤的男人接近。我们已经两次,将从饭田那儿买来的货进行了再加工,由阿宏卖给了伊藤。而且,还是以接近市场价六成的低价。为此,我们已经花掉了五百多万元的资金。

这样,取得了伊藤的充分信任,进而提出做笔大买卖。金额大的买卖,不是伊藤一个人可以做决定的。跟我们预料的一样,东建兴业的二号人物江波出面了。

“江波先生,我想你已经觉察到了,我们,正在寻找在日本的稳定的客商。所以,在此之前,货,给得都很便宜。”

“您的意思是,今后不……”

“不。价格,看谈判还有考虑的余地。”

“那是有价格以外的条件了?”

“我们希望稳定的供应。”

阿宏没有直接紧逼,而是又重复了一下刚才的话。这种回答方式真是高明,简直可以升堂入室了。

江波问道:

“是大量吗?”

“最好是。”

“大约是多少?”

“最低五十公斤。”

只听江波倒吸了一口气。

“那么多吗?”

那当然了。即使打折后,这么多,价格差不多也要十位数。

“一点点交易的话,危险反而会增加。而这样,不但省了功夫、运费、保险费、人手费什么的,又可以少花不少。”

“但是,怎么一次把那么一大批货,··…”

“江波先生。你知道,哥伦比亚的贩毒集团,通过什么途径往欧洲卖货的吗?”

“往欧洲……”

“西班牙的渔民,会驾着大型船只到大西洋上去捕鱼。最近,听说在面临大西洋的西班牙港口城市,拥有豪宅的渔民骤增,光靠打鱼,他们可住不起那样的房子。我听说日本的渔民也到很远的地方去打鱼。”

“是在海上进行交接吗?”

“日本四周被海包围着。海上保安厅监视得再严,也总有几条退路吧。特别是,如果离开了领海,监视更是大为减少。实际上环境很‘古得’。”

又开这种蹩脚的玩笑了。

“我想事先确认一下,我听伊藤说,他只是接收货。”

“正是那样。有了货,我就跟你们联络。相反,我希望你们能保证交易量。”

江波好像在考虑。

“有,什么,问题?”

“如果能允许我直说的话,我想请您把量减少一些,分成几批。”

“质量和价格,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我自信。”

“当然,作为我们,也绝对明白。但是,一下子做这么大的量,动用的金额太大了。”

“日本的贩毒集团,不是为了这,好像都经营高利贷等金融业吗!”

放高利贷,确实能赚钱。但是,正因为是放高利贷,常常是收集大量资金,再把它暂时挪用于别的买卖上。

“但是,在我们公司能随意使用的金额是有限的。”

“是多少?”

阿宏单刀直入地问,

“多少的话,能接受交易?”

“三亿,或四亿……”

“三亿和四亿,差了有百分之三十呢。就算是误差,也太大了点吧。”

“是四亿。要是四亿的话,马上可以准备好。”

“江波先生,”

阿宏充满同情地说道,

“很遗憾,那就不值一提了。我们,要找的是稳定的客商,是想进行长期合作。”

皮沙发又吱吱地响了。是阿宏摆出站起来的姿势了。江波慌忙说道:

“请等一下,宋大人。”

他不这么做不行。这么高纯度的海洛因,用市场价的六成多就能买到。而且数量惊人。并且,就连带进国内这一最大的危险,也由对方来负担。善于精打细算的流氓们,怎么可能眼睁睁地把到手的肥肉让给别人呢。

江波毕恭毕敬地说道:

“能否再给我们几天时间?”

“我们也并不是说,今天在这儿就得给回音。现在是年底,大家肯定都很忙。请抬起头来,江波先生。”

“蒙您再三关照,实在是太感谢了。”

“这说的什么话,生意嘛,要在双方平等的立场上才能谈成。”

“您能不能再等两周。在这期间,我一定按您所希望的那样抓紧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