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书(第5/5页)
林田庄平被轧死后,长府敦治的生活没有因此发生任何改变。警察检验了铁路桥上的尸体,但没有人来调查敦治。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不是谋杀案。警察认为这是行人不小心进入管制区域而导致的不幸,计划对铁路附近的居民加强警示。
长府敦治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从此可以自由自在地笔走龙蛇。可是,自从林田庄平被轧死后,不知为何,他的情绪好像深受影响,再也发挥不出想象力了。
林田庄平是被轧死的,不是敦治杀死的。敦治没有告诉庄平座钟走时不准,但也不能据此判断这就是庄平死亡的决定性原因。因为庄平在铁路桥上行走的时间,与货物列车到来的时间都有随意性。
假如庄平晚五分钟上桥,他就能注意到后方到来的货物列车,然后停下脚步。或者如果他提前十分钟或十五分钟走过铁路桥,那也不会遭遇事故。就算座钟慢了二十分钟,也不能将它看作是庄平死亡的决定性因素。
还有,如果货物列车的司机能提前注意到铁路桥上的人影,完全可以踩下急刹车把列车停住。敦治听到汽笛鸣响了三次,货物列车是在那之后停的车,但庄平已经被轧死了。如果再稍稍提前,比如说提前一百米踩刹车的话,庄平说不定会在列车前一两米,或三十厘米的地方得救。庄平被轧死的概率与获救的概率各占一半。
但是,列车那汽笛声一直在敦治的耳畔萦绕不去,敦治觉得那像是庄平魂灵的嘶喊。一个人的生命,在那一瞬间灰飞烟灭。
没有告诉庄平座钟的毛病,并不能直接导致他被轧死,但是,敦治毕竟期待着事故的发生,并且事实上,结果与他内心的期待相一致。可能性的期待与杀人的念头等价吗?
从那以后,敦治努力想使作品脱离蓝本。但奇怪的是,他此前终于离开蓝本的写作,如今开始再次回归蓝本。这并不是因为《室町夜话》已经彻底从世上消失,或者唯一的知情人已经命归西天,让他变得肆无忌惮,而是因为敦治脑中的构思随着事故的发生开始枯竭。一种不安——有人称之为良心谴责——开始妨碍他的思考。
但是,世上没有一个人会知道这件事。
《荣华女人图》仍旧不断获得好评,R周刊也要求他尽量延长篇幅,最好是能连载两三年。
然而半年过去了,长府敦治的情绪仍未能平复。他脑中渐渐枯竭的构思,如同老年人的肉体一样没有弹性。他开始惊慌,这种情况以前从未出现过。只要一埋头构思,那三声汽笛就在他耳边回荡。他于是彻底死了心,不得不重新开始古文今译。
两个月后的一天,长府敦治正在阅读报纸的书籍栏目,突然瞪大了眼睛。这不是出版社登载的《室町夜话》的广告吗?
他凝视着上面的文字。
明治年间怀才不遇的饱学之士林田秋甫被埋没的力作!
许久以来读者难以一窥的名著!
本出版社应读者需求,现在重印两千册影印本,欲购从速!
看着这些文字,敦治呆住了。
近年来,影印已经绝版的古籍非常常见,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室町夜话》也成了其中之一。
那本影印版的原本,说不定就是林田庄平拿给出版社的。他有那么多部,随手拿一本就可以。敦治本以为自己已经把林田庄平手里的存货悉数买尽,可现在看了,庄平肯定还留有一套并卖给了出版社。
就算出版社是通过其他渠道弄到的原本,敦治仍旧觉得这是庄平搞的鬼。
敦治害怕了。只要这两千部影印本一出,一切都将真相大白。他受到广泛赞誉的《荣华女人图》完全是部剽窃作品的事实,就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敦治觉得,林田庄平生前将一部《室町夜话》拿给出版社,简直是在向自己复仇。
长府敦治患上了神经衰弱,再也写不下去了。日后影印本面世,他必将面临众人的指责。
两个月以后,一位评论家在报纸上谈到了他的作品。
这次重印的林田秋甫的《室町夜话》趣味横生。其实我很早就发现,长府敦治的《荣华女人图》是根据这部名著改写的。小说开始时,长府完全仿写《室町夜话》,不过他加进了一些自己的虚构,我觉得这样很好。然而最近的情况又出现逆转,他的小说又回到了抄写的水平,且文笔晦涩,味如嚼蜡。如今正逢《室町夜话》影印本面世,长府的大作却中断了。希望长府老师尽快恢复健康,重新执笔。另外,我想《荣华女人图》的读者一定也会喜欢它的名著摹本《室町夜话》,所以在这里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所谓早就知道《室町夜话》的存在,完全是评论家典型的故弄玄虚。
评论家的虚荣不理也罢,对长府敦治而言真正的不幸,是一个爱好文学的刑警也读了这篇评论文章,并对长府敦治突告停刊产生了怀疑。
刑警不知道《室町夜话》作者的孙子叫林田庄平,可是他读过当地警方的事故报告,记得在长府敦治住所附近的单线铁路桥上,有一位名叫林田的男子被轧死了。
这名刑警造访了长府敦治的家,不巧敦治正好外出,雇佣的老夫妇接待了刑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