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第4/5页)

募兵要求年十五以上,一户人家留一青壮顶门立户,不致百姓因为战乱而绝户。

只从这两条来看,就已经很符合李谈的要求。

如果他募兵的话,大概也就是这样了。

李谈满意地点点头:“嗯,你这样做很好,宁州交给你我就放心了。”

宁州刺史听到他这句话,这才将心放进了肚子里。

天知道他刚刚多怕李谈看着看着忽然生气说句:这里不行,来人,把他给我拖下去砍了。

还好还好,这位殿下还没有那么凶残,并且非常懂官场规则。

宁州刺史小心翼翼问道:“那……其他人……”

李谈摆手:“其他人都跟你配合惯了,也不用换太多,对了,当地折冲府的人与你关系如何?”

宁州刺史立刻说道:“下官不敢与将领交往过密。”

李谈没说话只是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宁州刺史只好赔笑说道:“什么都瞒不过殿下的眼睛,我与折冲都尉倒是有些来往,只不过之前圣驾……离开长安的时候,他就带着兵马被调了过去,如今折冲府并没有剩下多少人。”

李谈点点头,他之所以确定宁州刺史一定知道折冲府的情况就是因为现在这个乱世,手上有兵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

一州的兵力都在折冲府,宁州刺史哪怕之前跟折冲都尉没什么来往,只要他不傻,现在就不可能还不跟折冲都尉来往。

只不过让李谈惊讶的是这里的折冲都尉居然已经被调走了。

他想了想说道:“宁州折冲都尉一职不可久悬,我这便重新任命。”

宁州刺史听了之后不由得大吃一惊,之前李谈对兰州和原州两地的刺史说砍就砍,然后重新任命,他以为这样已经很出格。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殿下居然还敢动折冲府!

在李隆基登基之后,最忌讳的就是皇室或者封疆大吏与将领过从甚密,李谈这个可以说是直接戳中了李隆基的死穴啊。

李谈看出了宁州刺史的震惊,直接拿出了圣旨说道:“朝廷已经许我便宜行事。”

宁州刺史看到那道圣旨之后麻溜的跪了,这一下他心里才真正踏实。

同时在心里告诉自己,别想那些有的没的,老老实实跟着宁王走吧。

毕竟宁王有实力还有朝廷认可,基本上在这一片没人是他的对手了,而且就冲着李谈要去长安这件事情,宁州刺史就不会给他使绊子。

要知道一旦长安陷落,那么宁州就一定会倒霉——他这里有朝廷设置的粮仓啊!

对于宁州的折冲都尉,李谈也是十分慎重,这里太过重要,若是有个万一……他真没打过安禄山,需要退兵的话,那就必定要来宁州做暂时的退步。

他想了想直接将袁哲掉了过来,反正吐蕃那边现在应该不会过来找麻烦,就算真的找麻烦他对孟知涯设置的机关还是有信心的。

至少那些机关守城是没问题的,可惜长安不好这么搞,毕竟时间太紧,而且长安太大,许多地方需要拆除。

拆了重建,跟在直接重建比起来,多了一个步骤就会浪费很多时间。

而如今安禄山未必会给他这个时间。

李谈在决定直接去长安之后,就开始往宁州调兵。

宁州百姓这是第一次感受到了风雨欲来的气息,只不过当他们看到李谈手下重装兵马之后,对于李谈的军队倒是空前信心高涨——毕竟李谈手下的兵什么都是最好的,精气神都不一样。

他调来的兵马暂时住在折冲府,而之前被征兵而来的那些青壮百姓原本都情绪低落,如今见到李谈的兵马之后,居然还生出了些许向往。

别的不说,那些盔甲是真的好看啊。

李谈在听到人议论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费了半天心思,带着人一起弄出来的特殊制式的盔甲是真的有用。

他之所以这么费心思就是想要这盔甲既实用又好看。

只要是男人大概没有人能够抵抗这样重装冷兵器的浪漫。

也正是因为这样,有好多被征召进宁州折冲府的士兵都在偷偷问宁王的军队还收不收人。

然而李谈并没有为这件事情而开心,因为他跟朱邪狸分别的日子到底是来了。

当初在他南下的时候,朱邪狸就说过要走,只不过兰州和原州的乱象让他担心,所以他留了下来,直接等到李谈将宁州都捋顺之后,这才准备离开。

李谈是十分舍不得他的,恨不得分分钟将他们的计划推翻。

李谈抱着朱邪狸的腰说道:“要不别去了吧,我觉得安禄山打不过我。”

朱邪狸也不知道李谈哪里来的信心,无奈地摸着他的头说道:“让他们窝里斗能够减少我方许多伤亡,我们不是已经计划好了吗?”

李谈没吭声,他当然知道这样是最好的,他也知道如果换一个人可能他就直接跟对方喝践行酒了。

然而轮到朱邪狸……哪怕他知道朱邪狸才是老天最喜欢的崽,开挂开的比他还大,但他还是会担心。

朱邪狸抱着他安抚了一晚上,第二天李谈只好唉声叹气的送他走。

宁州刺史不知道朱邪狸去做什么事情,还以为他是去提前探路的,见李谈不开心他便说道:“如今长安还没乱到那种地步,殿下也无需太过担心。”

李谈摇了摇头:“不是这个,准备一下,我明日出发。”

宁州刺史:?????

他满脸茫然地看着李谈的背影,发现自己根本搞不懂这位殿下在想什么。

您都让那位异族美人前去探路了,难道不等回应就去吗?

然而宁州刺史一个字都不敢问,开始紧锣密鼓的给李谈准备出行的东西。

跟之前轻装从简不同,李谈这次进京是要大张旗鼓过去的,能摆多大排场摆多大排场,就是为了安定京城的人心。

虽然李谈觉得,这样做大概也没什么用,当初李隆基还大张旗鼓的下诏要御驾亲征呢。

结果如何?直接悄悄跑了啊!

所以李谈已经准备好了去收拾李隆基留下的烂摊子。

现在唯一庆幸的就是安禄山的大军还没来得及进入长安——李隆基唯一做的正确的事情大概就是派人去阻拦安禄山的军队。

虽然他完全是为了自己能够跑远一点,那些军队根本就是为他断后用的。

李谈要进京的消息跟长了翅膀一样从宁州传到了京城。

他当年在京城的时候,虽然发生了很多事情,然而在百姓那里他还是低调的,对他印象不深。

提起他百姓们想得最多的就是那几次大捷露布至京的事情以及太庙献俘。

不得不说,李谈的履历还是能让百姓多少有些安心的,然而他们心中还是有着怀疑。

他们已经不敢报期望了,万一这位回头也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