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课(第4/4页)
负责带队的外校阿拉伯语系学长阿冒(被同侪谑称“哈利冒”⑤)是个正牌文青,高高瘦瘦的,话多,说从小就憧憬沙漠,想要移民撒哈拉。自视甚高,不断对她示好,说她的微笑温暖了他深秋的心。他的文艺腔让小乙忍不住想笑,于是冷冷地对他说,“我讨厌沙漠。”散步时听小乙提起陪伴她成长的黑猫,阿冒随即跑了许多条街为她找来一只日本进口的黑猫布偶。他喜欢写句子很长的诗,全心攻略文学奖,一心要成为“第二个陈大为”,一直暗示希望她可以是“钟怡雯第二”,还怂恿她转国文系,令人啼笑皆非。
〔自传性/自身经历/在他人的故事里〕
小乙自忖,如果那样写,就算不是真的,也会被读的人认为是亲身经历。即便不是被强奸,内裤也一定被脱掉了。《暮色中的灰猫》也有几篇阴暗的小说,好像是小乙故事的几个不同变奏,女孩被逼奸或诱奸或猥亵的故事。没想到那么斯文的一个人,会写些那么灰色阴惨的故事。继父解释说:都是些自小听来的故事。那类故事很多的,报纸上常有报导的,社会上可能真的有很多那样的事,天底下其实没什么新鲜事,很不容易写好。原来在听到母亲转述她的故事之前,写小说的继父就听过并且写过许多那样的故事了,她早就在他写的故事里了。他说,亲身经历过的人反而不易下笔,自我暴露是非常痛苦的。他的体会是:“自传性必须藏在背景深处,像只暮色中的灰猫。”
作业迟交,最后一堂课她也没去。作业她是托阿冒代交的,封在牛皮纸袋里(附了回邮信封和一张道歉的卡片),警告他不能偷看,阿冒用分行长句写的作业要给她看却被她婉拒了(听他说是大禹治水时被两头蛇咬伤的故事)。
一周后,收到老师以回邮信封寄来的包裹,附了一本他上课反复预告过的新作品,惊悚小说《暗夜里的黑猫》,题赠给她,在她的名字前竟写了四个抖颤的字:“后生可畏”。那行李箱里原来藏的是只黑猫。
作业上有许多细致的批语,小乙觉得最有趣的两句是:
〔第十二课。类型小说的法则:相似元素的不寻常密集堆叠。〕
那个继父真的不是个变态吗?
二◯一五年五月十四日初夏试笔
①指发情的公狗,色狼。——原注
②闽南语,指女孩子。
③即 acre,英亩的意思。——原注
④指小流氓。——原注
⑤harimau,马来文,指老虎。——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