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英国(1852—1864) 第三章 伦敦的流亡者(第13/15页)

8 泽西岛属英国,但靠近法国,成为法国流亡者的聚居地。1855年,法国流亡者在该岛出版的《人》周报发表了费利克斯·皮亚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公开信,抗议她在这年8月对法国拿破仑三世的访问。泽西岛总督企图迫使《人》停刊,把三个编辑驱逐出境。以雨果为首的三十五个法国流亡者随即提出了抗议,泽西岛总督又命令这三十五人离境。于是所有居住在该岛的法国流亡者在再次提出抗议后,全部转移到了邻近的格恩济岛。《每日新闻》等都是英国报刊,它们反映了英国人对这件事的不同态度。

9 公元前5世纪的斯巴达王,以英勇善战著称。公元前480年他率军与波斯王泽克西斯的大军展开激战,与三百名随身卫士奋战至最后一息。

10 我的红色朋友跟警察谈话时,故意称他“先生”,免得玷污“公民”这称号,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不妨再讲一件事。在索荷区和莱斯特广场之间一条阴暗、贫苦、肮脏的小街上,通常聚集着一部分不太富裕的流亡者,一个红色酒商在这儿开了一家小小的药铺。一天我经过那儿,走进店堂想买一点镇痛剂。老板坐在柜台里,他生得高高的,容貌粗犷,眉毛浓浓的,皱在一起,鼻子大大的,嘴稍微歪在一边。这是1794年法国外省典型的恐怖分子,只是把胡子剃掉了。我说:“给我六便士拉斯帕伊止痛水;先生。”他正在给一个小姑娘称草药,对我的话毫不理睬,于是我只得站在那儿,欣赏这位科洛·德布瓦的表演,等他用火漆慢慢粘牢纸包的角,写上字。最后总算完了,他这才操起相当严厉的口气问我道:“您要什么?”“六便士拉斯帕伊止痛水,先生。”我又说了一遍。他露出凶恶的脸色,看了看我,又从头到脚打量着我,用傲慢而浓重的嗓音说道:“请您称我公民!”——作者注德布瓦(1749—1796),法国著名喜剧演员,后成为激进派革命家,救国委员会委员,巴黎下层阶级中有影响的鼓动家。

11 闵采尔(约1490—1525),德国宗教改革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和改革家,农民战争的领导人。马丁·路德一派在宗教改革运动中是比较稳健的,因此闵采尔虽然支持他们的活动,但认为他们不够彻底。

12 指曾任古罗马护民官的格拉古兄弟和法国革命家格拉古·巴贝夫。

13 苏拉(公元前138—前78),古罗马贵族将领,公元前88年取得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职务,任执政官。

14 苏洛克(1782—1867),奴隶出身的政治家,在驱逐法国殖民者后于1847年任海地总统。

15 天主教同盟是法国北方信奉天主教的贵族所组织,与新教胡格诺派对立,势均力敌,相持不下,法王亨利四世先是信奉新教,为胡格诺派领袖,建立波旁王朝后,为摆脱政治困境,宣布天主教为法国国教,但允许胡格诺派有信教自由。

16 荷兰奥伦治公爵威廉于1689年“光荣革命”中继承英国王位,称威廉三世。

17 指拥护法国波旁王朝的君主派。

18 指空想社会主义者路易·勃朗,他于二月革命后任“政府劳动委员会”主席,这委员会设在卢森堡宫,因而也称为“卢森堡委员会”。

19 指1848年的二月革命和1830年的七月革命。

20 格里西(1811—1869),意大利女歌唱家。

21 拉布拉凯(1794—1858),意大利著名男低音歌唱家。

22 指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的政变。

23 指皮亚与法国作家朱尔·雅南的诉讼。他本是雅南的助手,后来撰文攻击雅南的反动立场,因而被雅南起诉,涉讼公堂,皮亚被判处六个月的监禁。

24 皮亚的剧本《巴黎的捡破烂的》于1847年在巴黎圣马丁门剧院上演。该剧以强烈的革命激情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反应。

25 有一次我曾问皮亚:“您给《捡破烂的》加上了一个幸福的结局,这就把戏搞糟了,也损害了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上的完整,不知您为什么这么做?”他答道:“因为如果老人和姑娘最后只是得到凄凉的命运,那么巴黎人就会对我不满,下一次演出时谁也不会来看了。”——作者注按:1847年赫尔岑到达巴黎后,也观看了《捡破烂的》的演出,并在《法意书简》第三信中谈论了这戏,并谈到了与皮亚的谈话。

26 蒲鲁东称皮亚为“民主派中的贵族”,两人在议会走廊中相遇时发生口角,以致打架,后来还举行了决斗。

27 1849年6月13日法国“山岳派”发动示威,抗议路易·波拿巴出兵镇压意大利革命,遭到镇压,赖德律-洛兰和皮亚等因而逃亡国外。

28 《圣经》中以色列人经过旷野时上帝赐予的食物。

29 1851年路易·波拿巴政变后,法国国内成立的秘密革命组织以“玛丽安娜”为名,它的目的为推翻拿破仑政权,重建共和制度。

30 布朗基(1805—1881),法国最坚强的革命家,1871年被选为巴黎公社主席。

31 瓦莱夫斯基(1810—1868),伯爵,拿破仑一世与其波兰情妇瓦莱夫斯基伯爵夫人的私生子,曾参加1831年的波兰起义,后由波兰革命组织派往伦敦,起义失败后即定居伦敦。在拿破仑三世时期,他促成了英法合作,皮亚的信对他作了讽刺和揭露。

32 法国波旁王朝的纹章。

33 雨果在早年是保王主义者,又歌颂过拿破仑的战功;他为七月革命欢呼,但又拥护七月王朝,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共和制,支持路易-菲力普,因而被授予子爵称号,成为贵族院议员,直到二月革命后他才坚定地站在民主主义立场上,1851年后成为反对路易·波拿巴的激烈的共和派战士。

34 透纳(1775—1851),英国浪漫派画家。

35 指1849年法国对罗马革命的武装干涉。

36 二月革命后雨果被选为制宪议会议员。

37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于1855年8月访问法国,皮亚的信便是针对这事提出了抗议。信先是在伦敦纪念第一次法国革命的大会上宣读,然后寄往《人》发表。

38 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活动家,在英国拥有一家印刷所,赫尔岑有些作品也在他那儿印行。

39 泰莱基(1821—1892),匈牙利伯爵,政治活动家,曾参加匈牙利革命军队作战,1849年流亡至英国。

40 这里写到的事,前面已略有提到。这是由于这些片段系陆续写成,又陆续发表,最后才汇集成篇的。

41 这一切,除了几处补充和修正以外,都是十年前写的。我应该承认,最近的一些事使我对路易·勃朗的看法有了一部分改变。他确实向前走了一步,对于老雅各宾派的信徒而言,可想而知,这是使他付出了一定代价的。在墨西哥战争的高潮中,路易·勃朗对我说:“怎么办,我国国旗的荣誉给玷污了。”这是纯粹站在法国的立场上,与全人类观念背道而驰的。显然,这使路易·勃朗感到痛苦。过了一年,雨果在布鲁塞尔为《悲惨世界》的出版举行宴会时,路易·勃朗在席间发表演说道:“当一个民族的一般荣誉观念与军事荣誉观念不能统一的时候,这个民族是不幸的。”这已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它就是这次战争开始时流露的思想。路易·勃朗在《时报》上发表了一些有力的、打中要害的、说理透彻的文章,它们引起了《世纪报》和《民族舆论》报的威胁,差点把路易·勃朗说成了奥地利的奸细——要不是他的正直已当之无愧地获得举世公认,他们真会那么讲。法国人要前进一步是不容易的。——作者注按:墨西哥战争(1861—1867)是法国联合英国和西班牙,企图消失那里的共和派政府而发动的一次武装干涉,最后以失败告终。《悲惨世界》出版于1862年,雨果于这年9月在布鲁塞尔举行了庆祝宴会。《世纪报》和《民族舆论》都是法国的自由派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