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英国(1852—1864) 第三章 伦敦的流亡者(第15/15页)
95 原文为拉丁文,系古罗马学者多纳图斯的一句名言。
96 斯坦利·德比伯爵(1799—1866),英国政治家,保守党领袖,曾三度出任首相,为英国议会改革和废除奴隶制度作出过贡献。
97 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
98 指穆勒的《论自由》。
99 指1644年米尔顿发表的小册子《论出版自由》,这是他为言论自由所作的一次呼吁。
100 塔西佗(约56—约120),古罗马历史学家。
101 多棱宫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建于15世纪;冬宫在彼得堡,建于18世纪中叶,是俄国实行改革后的产物。
102 法国历史学家,这里是指他的重要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
103 关于施洗者约翰在旷野传道的事,见《马太福音》第三章。
104 指18世纪末年法国第一次革命时期的国民议会。
105 见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第三幕第四场,这是哈姆雷特把死去的父亲与现在的国王、他的继父作比较时讲的一段话。
106 指罗马天主教,教皇庇护九世于1854年公布“圣母无原罪成胎谕”。
107 指基督教新教,新教大多主张严守戒律,尤其是清教徒及其所属各派。
108 指英国的议会改革运动。
109 各各他是耶稣受难的地方,见《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这里是指基督教的兴起,取代了古代的宗教。
110 “基督教道德具有全部的反动性质,它大多只是为了反对异端而已。它的理想与其说是正面的,不如说是反面的,与其说是积极的,不如说是消极的。它主要是宣传克制恶,而不是实行善。对肉欲的畏惧发展为禁欲主义。天堂的奖励和地狱的惩罚,使最优良的行为带上了纯粹利己主义的性质,在这方面,基督教观念大大低于古代的观念。在我们关于社会义务的混乱见解中,最好的部分来源于希腊和罗马。一切英勇的和高尚的观念,以及荣誉观念本身,都来自我们的世俗教育,不是来自宗教教育——宗教教育只是宣扬盲目服从,把它看作最高道德。”——约·斯·穆勒。——作者注
111 这是按照当时西方流行的错误观念,把中国看作长期停滞的社会。
112 读者不妨想一下,我在“西方小品”中关于这点说过的话,见1856年《北极星》。——作者注按:指第五卷第三十八章“西方小品”第二集,它最早发表于1856年的《北极星》。
113 拿破仑一世的弟弟路易·波拿巴于1806年被拿破仑封为荷兰国王,从属于拿破仑帝国。
114 罗马神话中称奥德修斯为尤利西斯。《奥德赛》中讲到,奥德修斯从特洛伊回来时,他的狗阿尔戈斯看到他,高兴得死了。
115 当时制宪议会议长,1848年宪法的制订者。
116 指1848年6月的巴黎工人起义。
117 对约·斯·穆勒的书的这篇分析,系录自《北极星》第五集,它出版于5月1日。——作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