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第1章(第12/14页)

武安侯夫人安慰吴双:“今年年底与明年年头差不了几天呢,嘉让年底成亲,总得叫嘉言与新嫂子相处几日方好。”

吴双十分痛苦:“我悄悄请了高僧来算吉日,明年的吉日不在年头,在年尾啊。这一耽搁,就又是一年了。”

武安侯夫人好笑道:“打言姐儿十三,亲事就说定了,两年都等了,再多等一年又有何妨?”在武安侯夫人看来,十五成亲也有些早。

吴双求不到外援,只得把劲儿使到大舅哥兼表弟的宋嘉让身上。吴双倒不是再央求早些成亲,他知晓宋嘉让在准备武举,便常去帮着宋嘉让看一看文章之类。要知道,武举同样要考文章,虽然不若文举要求那样高,起码文盲绝对是不成的。不过,武举多是关系到军事一类的考题。

状元,除了文采见识要好,考试技巧亦不能缺。

宋嘉让西蛮北凉都去过,还出过海,对于军事倒是挺有兴趣。但要命的是,他文采实在差些。临秋闱前,吴双给了宋嘉让二十道题让他做,之后,又给宋嘉让修改文章,叫宋嘉让背下来。

宋嘉让自考场出来,对吴双佩服得五体投地,私下对老爹道:“阿双真给我押准了一题。还有一题是半准。”

宋荣道:“不要出去说。”其实宋嘉让大惊小怪了,押题这种事儿,自来有之,屡见不鲜。但是,他与吴双都在朝中做官,是不好多谈的,总要避嫌。

宋嘉让笑道:“知道。”自幼受父亲教导,宋嘉让性子开阔,却不是轻狂的人。

宋荣问他:“觉着如何?”

“武比我是不担心,就看文试的结果了。”宋嘉让自幼习武,一身的武艺,虽然比不上吴玉,也绝不太差。他是个心思坦荡的人,如今考完了,也不似别人日夜悬心,就帮着家里一道准备宋嘉言的定亲礼。

兴国侯府已经削爵抄家,何况冯继远并不亲近兴国侯府的旁支,家里又无女性长辈,吴双便托武安侯夫人出面,还拿出一千两银子交予武安侯夫人代为置办聘礼用的东西。后面还有成亲聘礼,另外,弟弟的那一份儿也要预备出来。与宋嘉言的定亲礼,预算只有这些,再多的银子,他也拿不出来。

武安侯夫人哪里肯收吴双这银子,笑道:“玉哥儿的定亲礼,也是我出面张罗。你跟言姐儿的事,又是我一手撮合的。只要你们以后好生过日子,就行了。”

吴双笑道:“我都恨不能直接把言妹妹娶进门儿才好。”

武安侯夫人对两人都是极放心的,吴双年纪大宋嘉言五岁,心里喜欢宋嘉言,肯定会让着她。宋嘉言并不是跋扈不讲理的性子,何况吴家并无女性长辈,宋嘉言进门儿就当家,都是聪明孩子,想过得不好都不容易。

武安侯夫人担心的是姚馨吴玉这一对,武安侯夫人问:“阿玉跟姚县主如何了?”

吴双温声道:“总是吵吵闹闹的,比先时略好些。”

武安侯夫人叹口气:“姚县主是贵女,死活要嫁阿玉,圣旨都下了,在不影响尊严的情况下,让阿玉哄着她些。”姚馨并不是什么聪明人,偏偏出身高贵,只要哄好了姚馨,日子不会太难过。

吴双低声应了。

宋嘉让中举的喜报倒比宋嘉言的定亲礼还早些,宋嘉让名次已是百名开外,不过,举人也不像进士那般,金榜二榜三榜这样分。只要是举人,纵使名次差些,一样是举人。

宋嘉让中了武举,宋荣自然也有几分欢喜,宋荣笑道:“着人去给亲家送个喜信儿。”

小纪氏笑道:“让哥儿秋举,戚家早关心着呢。我一早打发奴才过去报喜了,谁知,报喜的奴才尚未回来,戚家来贺喜的奴才们倒先到了。”戚家的喜悦可想而知。

老太太自来重长孙,见孙子这般长脸,高兴的同时,张罗着广发帖子大宴宾客,好叫天下人都知道她有个多么出色的长孙呢。宋荣忙劝道:“不过是中个举人而已,如今这般折腾,明年还有春闱呢。待明年春闱之后,再庆贺不迟。”看宋嘉让这举人的名次,明年的春闱真有些悬了。

儿子不大宴宾客,老太太不大高兴,宋荣笑道:“自家摆桌水酒热闹一日就罢了。眼瞅着就是言姐儿定亲的日子了,可都准备好了?”这是问小纪氏了。

小纪氏笑道:“妥当了。”

其实,杜月娘也有一桩喜事,不同于上次秋闱落榜,此次,杜君榜上有名。

对于杜月娘,没有比这再欢喜的事了。禀过宋荣后,杜月娘令丫鬟往厨下送了一两银子,要了一桌席面儿,叫弟弟留下吃了饭。

十七岁的杜君,瘦且高。杜月娘百般叮咛:“莫总是忙功名的事,身子要紧,你正长个子呢,可要注意滋补。”又问,“上次给你的红参,你吃了没?”其实,那是宋嘉言送给杜月娘滋补身子的。杜月娘自己舍不得吃,弟弟来瞧她时,给弟弟拿去吃了。

杜君道:“年纪轻轻的,吃那个做甚。饭吃饱就成了,我听说府上大姑娘从来不用这些滋补之物的。”

杜月娘笑道:“大姑娘又不用读书费神。”

较之少时的犟种模样,杜君已脱胎换骨,闻言一笑:“姐,你别担心我,我银钱够使,饭也吃得饱。你在这府里好好儿的,别叫我担心就成了。”

杜月娘心下欣慰:“真是大了,还知道打趣姐姐了。”想到弟弟的年纪,杜月娘问,“你年纪大了,有没有人给你说亲啊?”

杜君脸上微窘,含糊道:“说这个做什么。功未成名未就,哪里有好姑娘愿意嫁给我。”要说没有,这是假话。但多是地主乡绅或是暴发商家之流,杜君要走科举之路,妻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便想再等一等。

“你如今也是举人,年纪又轻,咱家里虽说穷困些,你也不是那不务正业、不知上进的性子。日子都是慢慢过好的,只要你上进,日后不愁挣不来家业。”杜月娘温声道,“若是有人跟你说亲,也别一口回绝。咱们自家条件有限,也别挑女孩儿家是贫是富,就看人品。只要性子大方,正经能干,就行了。若你有瞧着好的,就应下来。别的事,不必你操心。”她跟了宋荣这几年,宋荣待她并无半分不好,就是弟弟的科举文章,也是宋荣指点的。就冲这一点,杜月娘自心底感激宋荣。若是弟弟成亲,她厚颜开口,宋荣不会不帮。为了生活,二房都做了,只要弟弟好,她什么事都愿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