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冻云(第9/10页)

在高树林立的前方,出现一座开有多扇窗户貌似公寓的建筑。可能是因为时过十一点钟,多半窗户都已经熄灯。

“那好,叔叔再见!”

绘梨子在车座上蓦然回首,刚才还酒气熏天的她瞬间飘来年轻女性特有的味道。

“等你下次来哦!”

塔野满含深情地发出邀约,可绘梨子却只是轻轻点头就下了车。

“这里是从南十四条前边的路口向左拐,对吧?”

“名叫‘新和庄’。”

绘梨子只说了这一句,然后踉跄一下就消失在树木前方。

迎来年末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塔野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工作倒还算比较顺利,但商贸公司的垄断行为被登报,业务就渐渐不太好做了。

塔野认为,既然商贸公司是营利企业,争取多赚钱倒也是天经地义,可如果连大米海鲜都要出手垄断,那就未免有些过分。

当一家公司成为众矢之的,其他公司就都会被看成同类,但实际上却并不能妄下论断。塔野认为,先不说自己的公司,至少北海道的商贸公司不会做出那种卑劣勾当。不能只看商贸公司的阴暗面,还要看到阳光的一面。

当然,因为表达了这种观点,他遭到部分员工的抵制,说他净说漂亮话。

可是,与生俱来的个性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塔野在二战期间曾被征兵,本应战死沙场却有幸生存下来,他并不愿意在公众的厌恶当中生存。

他虽然在工作方面能够如此冷静地做到泾渭分明,可在绘梨子的事情上却难以做到游刃有余。

都四十过五的人了……塔野每每责备自己,然而丝毫不见成效,越责备就越像火上浇油般迫切想见绘梨子。

他对自己如同小青年般的炽烈爱情感到惊诧不已。

他为爱欲心焦如焚,可绘梨子却没来过一次旭山公寓。

他虽然急不可耐地去过酒吧,但因与员工或其他分公司经理同行,根本无法向绘梨子尽情表白。

他想至少能陪她回家也好,就在快关店时去见绘梨子,可她却说“今天我跟妈妈桑一起走”,不许塔野独自送她。

塔野忍耐不住直接打了电话,可绘梨子却只说“我现在忙”“请来店里”,事情毫无进展。

“你已经讨厌我了吗?”

塔野有些激动,禁不住像小青年似的发问。

“叔叔请冷静!”

他反而受到绘梨子的劝慰,如此一来连谁大谁小都分不清了。

事已至此,绘梨子似乎对耳坠也毫不在意。

塔野在焦躁不安中度日,十二月也已过半。此前雪花时飘时停,但从二十号开始连下三天,山峦和街道都变成了银色世界。

从公寓看到的西山披上银装,陡然增添了清爽之感,甚至显得威风凛凛。

家家户户的屋顶和道路都被白雪覆盖,暖气够足的房间里更显安适。

对塔野来说尚属首次的札幌冬季已经来临。

本地居民并不喜欢下雪,但在东京长大的塔野倒觉得雪天令人心旷神怡。大雪纷纷扬扬连续不断蔚为壮观,而雪后初晴银装素裹的札幌市也别具风情,具有在北国才能体味到的神清气爽。

“我以前从没意识到雪景居然如此美丽。”

他在酒店里举行的北海道财界人士晚餐会上大发感慨,可札幌总行的主任却笑着说“你说这话可是要受到札幌人诅咒的哦”。

“塔野先生不久就可以返回东京,所以才会说出这种白天不知夜的黑的话来呀!可是,对于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人来说,大雪只能是困扰生活的麻烦东西。”

这位主任就是土生土长的北海道人。

“从东京来的文化人总会这样说:札幌的雪景太棒了,为什么不加大力度宣传冬天的魅力呢?上次来了一位评论家,说是想看风吹雪,专程坐车跑到石狩川河口,而且激动不已。然而,他们都是作为游客发表走马观花的感言,跟本地居民完全不同。下大雪对于本地居民就意味着门窗昏暗无光,还会平添上房除雪和搬运积雪的繁重劳动,就连停车的空地都找不到,更别说什么‘石狩川河口的风吹雪真棒’了,那都是来玩雪的游客的感叹。对于住在河口附近的居民来说这谈不上什么棒不棒,完全是难以承受的灾难啊!”

“那倒也是。不过,在日本各大都市中再没有降雪量如此之大的了吧?”

“所以大家都感到非常困扰啊!”

“真的吗?”

塔野实在难以接受将瑞雪当麻烦的说法。

“不久就会离开这里的人跟命中注定永远被封闭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想法毕竟不同啊!”

主任表情柔和,但话语却十分严厉。

“可是,‘永远被封闭在这块土地上’是什么意思呢?如今居住地点和工作都可以自由选择,所以不会发生那种憋屈的事情吧?”

“表面上是那样说,但在现实中有很多人都不可能离开北海道啦!例如在本地企业工作的人、地方公务员、商店经营者,当然也包括我。”

“主任在本州那边也辗转过很多城市,所以不也跟我们一样吗?”

“那可不一样。我们这代人可能是因为头脑陈旧,虽说不是玩升官游戏,但还是希望从地方一步步做起,最后荣升进京。这种心情大家都有吧?说个难懂的词就叫‘志在中央’吧!塔野先生就是个典型。但是,我们与塔野先生并不完全一样,升来升去最终不是进京而是回到札幌。进京不是终点站而是路过站,这其中是有微妙差别的。”

“很有道理。”

塔野在东京出生,从东京的大学毕业后进入总公司设在东京的企业,对于他来说,东京就是一切的中心。他非常轻易地理解了这一点,而且很简单地深信大家都会这样看。

“虽然未必会有东京分公司之类,但是去东京毕竟不是主流,这种感觉你不会明白吧?”

“这么说来或许确实如此。”

“作为总公司位于地方的企业在这方面也是个问题,而且企业规模越大,这种不协调的感觉就越强。”

“好像是有这种倾向啊!”

在今年夏季,塔野为了通过旅游增强自己对当地的认识,特意去道内主要旅游点观光。他当时在网走市附近的佐吕间湖畔感慨道:“要是能在这种地方悠闲地过日子该多好啊!”可当地人却满脸不快地对他说:“客人是因为不知道冬天的厉害才会说出那种话。”

如今想来,那也许就是主任所说被永远封闭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的不满情绪。

“因此,北海道也有相当强烈的乡土意识啊!”

“不过,从道外的古老城市来看,北海道具有相当开放的胸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