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子不类父(第10/12页)
其实,哪里有什么本地风味儿,南夷本地风味儿就是一个穷,之所以现在富了,是各地商贾云集,故而南夷尤其州城的饮食,很受外来商贾的影响。秦凤仪点的诸如水晶虾饺、糯粉蒸小排、马蹄糕、翡翠烧卖、鸽子山菌汤、糯米鸡……都是巴掌大的一碟子,十数碟摆满一张四方桌,另则还有各样的粥品、茶点、茶水。鲁侍郎入乡随俗,特意尝了当地的凤凰茶,那茶一入口,满口馨香,绝不逊于现下京城流行的好茶。鲁侍郎不禁道:“真是好茶!”
秦凤仪笑道:“不值什么,这是我们当地野茶。”“这样的好茶,定有名字的。”
秦凤仪笑眯眯地说:“因是生在凤凰山,我便给它起名叫凤凰茶了。”“茶好,名字更好。”鲁侍郎很不风雅地饮了大半盏,幸而亲王殿下不是妙玉姑娘的性子,见鲁侍郎这样,笑道:“你喜欢,待你走时,我送你两斤。”鲁侍郎连忙道:“下官谢殿下。”
自有侍从给鲁侍郎续茶,品过茶,再吃这些点心小食,鲁侍郎竟觉样样顺口,便是有些风味儿奇特的,譬如,鲁侍郎就不大喝得惯那海鲜粥,觉着有些腥,但并不是东西不好,只是他吃不惯罢了。如鸽子山菌汤一类,当真是清而不浊,鲜而不腻,真乃汤中神品。
待吃过早茶,一行人一路往朱雀街走来,两旁店铺林立,人来客往,热闹至极。有认识秦凤仪的,远远见了只是遥而作揖,并不过来打扰。路上,秦凤仪还请鲁侍郎喝了杨梅汤,一路说着凤凰城的故事。待到中午,秦凤仪带鲁侍郎去的一家酒楼。这家酒楼则是正经的冀地风味儿,鲁侍郎都觉奇异:“南夷这么远,还有冀州的商贾过来经营酒楼?”
秦凤仪笑道:“商贾走南闯北,哪里有银子,就往哪里来。”
晚上,则是淮扬菜,秦凤仪还带着鲁侍郎逛了凤凰城的晚市,吃了这里的三鲜面。鲁侍郎在凤凰城住了大半月,胖了二十斤,一脸圆润地带着亲王殿下给陛下的密折以及给陛下和自己的一些南夷土产,与谭典仪等人,一并登上了回京城的船只。摸着新生的双下巴,鲁侍郎委实觉着亲王殿下实在太热情了。
鲁侍郎圆润润地回到京城,大家见他出一趟远差,还是去往南夷那等穷乡僻壤之地,竟胖了一圈儿,皆暗自惊诧。交情不错的,无非打趣一句:“看来,南夷的山水养人哪。”
有些与鲁侍郎不睦的,私下还说,鲁侍郎定是受了镇南王的贿赂,瞧瞧吃成什么样儿了。说这话的,都是没见识的,谁家亲王给的贿赂是二十斤肥肉啊?
就连皇帝陛下见着鲁侍郎都说:“嗯,南夷伙食不错。”
鲁侍郎笑成个眯眯眼,倒不是眼小,是现下胖一圈儿,肉多了,挤占面部,一笑就显得眼小了。鲁侍郎道:“臣这趟委实开了眼界。以前听人说的都是南夷如何穷僻,实则并非如此。臣还见到了殿下建的新城,虽则城池不大,但委实繁华。殿下亦着长史司、谭典仪过来给陛下请安。”
景安帝还挺纳闷儿,想着秦凤仪那臭脾气,没事儿断不可能着人过来给他请安的,这定是有事。不过景安帝也不急,先问鲁侍郎南夷那房样子的事儿。
鲁侍郎双手奉上秦凤仪的密折,道:“臣嘴笨,怕不及殿下写得详尽。”
马公公上前接了,请景安帝看过漆封,打开这密匣,取出密折,双手呈上。景安帝一看这厚度,心说,难不成这小子转性了,懂事了?结果景安帝打开来,第一页第一行便是:致京城土鳖书……
景安帝当时的表情,饶是马公公御前服侍多年,都无法形容,那是一种既无奈又感慨的神色。景安帝只看这第一行就知道这小子是来炫耀的,果不其然。秦凤仪先是对京城诸土鳖从智商上进行了嘲笑,说那些在朝上说他诈骗的都是黄鱼脑袋,自己没有智慧,见别人聪明就大惊小怪。光炫耀的文字就足写了三页,景安帝看得心里直翻白眼,心说,谁见过卖房样子的啊!也就是在南夷,要是在京城,倘是平民,早叫人当骗子抓大牢去了。
第四页方转至正事,秦凤仪说,你们不是奇怪我建新城哪里来的银子吗?看我这新城都建起来了,你们还没猜出小爷(景安帝挑眉:还敢称爷)我这神鬼莫测之手段哪,我便好心告诉你们,给你们开开窍吧。
秦凤仪便从自己就藩途中说起。当时正值冬天,一路南下,州县难免有饥民,他看饥民可怜,不忍驱赶,便一直由他们相随在亲卫军之后。但沿路他们的粮草都要靠各州府补给,直待到徽州,安徽巡抚不愿意供给饥民粮食。秦凤仪把自己的想法就写到折子里了,他说得很公道,“大军粮草,分内之事。饥民数众,婉转拒之,亦人之常情”,只是别人能不给,秦凤仪不能不管饥民。彼时,他方开始想,把这些饥民带到南夷。
然后据秦凤仪说,想了三天三夜,想出了建新城的主意。
为什么建新城?秦凤仪很有自己的理论,一一阐述,地方要富,就得有商贾,他便用新城招揽商贾。商贾要用人、工匠、民夫、砖瓦泥石,这些都是生意,只要有了生意,南夷百姓近水楼台,自然受益。另则,南夷城来这么多人,旁的衣食住行,百业供给,无不兴旺。秦凤仪说,自己到了南夷,看到路太破,就先修路、修码头,为了叫人信服他的威信力,每样工程都是先付两成工程款。秦凤仪就工程款的结算方式,又写了五页。
秦凤仪又写,为什么先修路呢,非但为了与外州沟通,方便各地商贾进入南夷州,方便以后的商事往来。还有就是,他刚到南夷,要用修路来立威信,要告诉这些南夷的商贾,他是诚心要建新城的。
先让商贾们见到银子,他们自然会留下来。这一招名曰立信之术,秦凤仪说这是跟商君学的。至于商君是谁?就是秦孝公时的商鞅大人。修路、修码头相对于建城不过是些小活计,之后,他的威信建立起来了,果然,来南夷城的商贾工匠越来越多。这里,秦凤仪还提到了治安问题,想要繁荣发展,必然要严把治安关。同时,秦凤仪说了那一回他请求工部多给南夷派发兵械被驳回之事。秦凤仪写道,亏得山蛮对南夷颇有轻视,侥幸两胜,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他又借机催了催土兵的装备发放。
之后,秦凤仪方阐述到建新城之事。由银钱窘迫,说到邀大商家来合股建民宅市坊、拆迁上的银钱与宅舍的补偿问题,之后,才细说了卖房样子的事。
秦凤仪写道,这法子,笨蛋绝不可用。南夷用此法,因是招标建城,银号提前付出两成工程银子,亦有两成现银押在王府,倘事有不协,王府必然接手新城之事,不使百姓受损。对于南夷新城建设时工程质量上严格的监管验收问题,秦凤仪写道:“南夷有我,我可以为此负责,若天下盛行此事,尤其外任官员调任频繁,贪婪腐败事小,一旦百姓付银而房无所得,必致地方不稳,百姓赤贫,朝廷声威受损,更有甚者,长此以往,民怨积蓄,难免动摇国之根基。所以,脑子不够用的,万不能行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