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我的子民(第7/8页)

李钊道:“你这事儿办得本来就悬得很。你这都一家之主了,以后做事前先想想媳妇儿孩子。”

“嗡嗡嗡,嗡嗡嗡。”秦凤仪做个掏耳朵的怪样,还道,“大舅兄你可不是这样的俗人哪,快别说这个了。我给你在佳荔节上留了个顶顶好的位子。”

李钊道:“我又不爱看歌舞。”

秦凤仪道:“对了,小二郎还没名儿吧。我给他起个好名,嗯,今年必征桂王,二郎这名字,不如就叫大胜吧。”他给外侄儿起了个名字。

秦凤仪刚给小二郎起了个土鳖名字,就有人通报桂地山蛮派了使者过来,带来的非但有桂王的亲笔信,还有数位宗室与裴三的亲笔信。

桂王是给他送消息过来的——哈哈,你们的宗室,还有个国公家的公子,都落在本王手里了,现需赎金若干,若秦凤仪退出信州,从此秋毫无犯。

秦凤仪接到这信,当时的脸色就甭提了,好在他强忍没当着桂王使者发作,打发那使者退下后,秦凤仪挥手将手边案上的一套梅子青瓷盏拂到地上,摔了个粉碎。秦凤仪从来不是憋着的脾气,当下大骂:“这些无能无才、贪生怕死的东西!”

秦凤仪大怒,叫来襄阳侯问:“那些混账东西不是回京城了吗?”

襄阳侯见着这些信件,亦是大惊失色:“是的啊,他们自壶城离开,确实是说回京城的啊。”

秦凤仪简直是怒不可遏:“简直混账至极!没本事还不晓得老实待着,走路都能叫桂地山蛮擒了去,这是怎样的蠢物!”

襄阳侯问:“殿下,您得拿个主意啊!”“我拿什么主意!难不成,我拿金子去赎他们?他们休想!”秦凤仪将信一摔,缓了缓方道,“这事,我再不能为他们兜着的。得有个人回京给他们各家送信,也要到陛下那里说一说。你与崔邈收拾一二,带着这些信回京去。看他们各家是个什么意思,谁家要是愿意出银子,就叫他们带着银子来赎!若是没银子,便让他们各听天命吧。反正我这里是一个铜板都没有的。还有,与他们各家说清楚,本王去壶城谈归顺之事,他们在外便以为本王死在里头了,自己先跑了!所以,谁都不必来我这里求情,我这里没情面给他们!”

秦凤仪险没直接气晕过去。依秦凤仪的性情,平日里最见不得这般窝囊废。原本那些人半途逃跑,秦凤仪便很是瞧不起,他是那种活便活得堂堂正正,就是死也得死得轰轰烈烈的人。这人还是商贾出身时,要是有谁看不起他,他自己都要气个半死的。像这种跟着他南巡中途跑路的,秦凤仪都不稀罕记得这些人姓甚名谁,因为叫秦凤仪说:“跟死人也没什么差别。”

赵长史等人见秦凤仪大发雷霆,心下亦是晦气,他们早知道有些跟着秦凤仪巡视的宗室、豪门公子吃不得苦,中途返回的。对于这些人,大家只是心下一嗔,便没再多留意了。可实未料到,竟还有人被桂地山蛮捉了去。

别说,现在的道路情况,倘不是有向导,估计秦凤仪也不晓得路怎么走的。但对于这几个能叫桂王抓住,大家也都百思不得其解,就是原路返回,也不当如此啊。

赵长史相貌比较有亲和力,这几天他就负责接待桂王使者,然后,从这位使者嘴里套出了这几人是如何被桂王所俘的。原来,秦凤仪一路南下巡视,待山蛮颇为优容,没粮的给粮,你们愿意归附,便为顺民。这几人趁着秦凤仪进壶城谈归顺事宜,是真心以为秦凤仪回不来了的,原本是想着逃命,但从山里跑出一小股山蛮,他们是听闻有朝廷高官免费发粮,过来领粮食的。秦凤仪对山蛮优容,不代表这几个宗室与裴家公子对山蛮优容。这一小股山蛮还想着领粮食,宗室几人带着护卫,可没有半点儿要分粮食给他们的意思,这几人想着,抓几个山蛮回京城,就当是战功了。

他们几人一动手,山蛮都傻了,想着原来发粮啥的都是假消息啊!

待镇定下来,山蛮们也都被捆了起来,只捆了手,串成一条绳,脚没捆,还得走路呢。然后,山蛮们渐渐发现,这伙子人好像是迷路了。山蛮虽则领粮食被坑了,不过为人当真不笨,立刻想一招,先提条件,只要肯叫他们吃饱,他们就给指路。

好吧,他们一提这条件,又被揍一顿。这回他们条件也不敢提了,乖乖地给指路,结果这一指,就指到了桂州去。

待赵长史禀明其间缘由,秦凤仪直接就宣了襄阳侯与崔邈过来,把桂使的信给他们,让他们回京去跟朝廷说一说这丢人现眼的事!

秦凤仪亲自写了封奏章给景安帝,大骂这几个宗室与裴三无能,他明说了,别指望这几个东西拖他平定桂王的后腿。

殊不知,这会儿景安帝也正为秦凤仪打发人送来的那九色凤凰纱陷入了阴谋论,无他,当年他老娘便送了平氏一匹这样的凤凰纱。秦凤仪大概并不知晓此事,一旦秦凤仪知道,岂不会让刚有好转的父子关系再度转为冰点吗?

当然,这只是景安帝自己认为他与秦凤仪的父子关系有所好转了。

凤凰纱的事景安帝安排人去查,接着,秦凤仪便又打发了襄阳侯、崔邈回京,同时带回的,还有桂王的信件,景安帝一看这信,当下气得不轻。待问襄阳侯、崔邈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两人皆是随秦凤仪巡视的。秦凤仪孤身入壶城一事,亲近的人听了,都觉着悬。但在襄阳侯、崔邈看来,秦凤仪当真是胆量过人,大丈夫也。

甭看襄阳侯当时劝秦凤仪莫要去壶城,而且直担心得白了好几根头发。这头发白好几根,是因为襄阳侯担忧秦凤仪所致。秦凤仪犯险入壶城,这要是败了,自然有的一大笑话可看。可人家秦凤仪硬生生地把事办成了,这便是大丈夫行事啊。

在二人眼里,秦凤仪简直就是智勇双全的化身啊。

二人当下便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而且不带一点夸张,襄阳侯道:“殿下真是大智大勇,不发一兵一卒便收复两城。臣随殿下回信州后,曾借了舆图一观,邕州、壶城皆是要冲之地啊。殿下此举,省去多少兵戈。”

景安帝身为秦凤仪的亲爹,虽则此人行事向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为准则,但因景安帝正是看重秦凤仪,难免道:“这也太险了,你们如何没劝他一劝?”

襄阳侯道:“臣等劝得嘴皮子都磨薄了。”

景安帝一笑,道:“也是,那小子惯是个不听人劝的。”

景安帝对他二人道:“你们都不错,朕听闻山蛮所居之地,皆林深路险,你们能随着镇南王同去,可见都是吃得苦的。”对于那些中途退出的,景安帝都不想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