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龙阙大业(第8/16页)
如果秦凤仪在当年身世大明时拿出此剑,怕真是活不到现下的,彼时,秦凤仪不过是无依无靠的元嫡皇子,而平家在朝势力,大皇子一系,断不能容秦凤仪有今日的。可谁能料到,秦凤仪就是这样沉得住气,这位大行皇帝的元嫡皇子,手握重器,却是在此关要之时,方肯拿出示人,以证出身!
这是何等样的耐心与心机!
明明是大行皇帝元嫡皇子,却甘愿以母不详的藩王之身,在这小小西南积蓄实力……严大将军一时想得多了,心下很是不寒而栗。其实,这位大将军委实不大了解秦凤仪,秦凤仪以前根本没想过自己元嫡皇子的身份……而且在来江西前,要不是他爹娘把凤楼剑给他,他都不晓得这是凤楼剑。
严大将军着实误会了镇南王殿下。
但显然,如此这般误会镇南王殿下的绝不止严大将军一人。如李钊,身为侯府世子,是知道一些皇家传闻的,他虽未见过凤楼剑,也听闻过凤楼剑的名声。如傅长史,虽则多年生活在民间,不过这位长史学富五车,亦听闻过凤楼剑大名。
今日,此剑被严大将军叫破,二人均不由得多瞧了这传世宝剑一眼,心下皆自暗道:果然殿下是有所准备的!
于是他们对秦凤仪信心更足!
其实,满堂室内,除了严大将军,没人认识这是凤楼剑。但有严大将军一人识得,足矣!
接下来,秦凤仪依旧令江西巡抚暂代巡抚之位,另外,严大将军、三皇子皆随秦凤仪护送大行皇帝灵柩回凤凰城。至于江西之事,秦凤仪交代傅长史留下继续调查大行皇帝遇难之事,另则张羿带一万兵马,还有三皇子的一万护卫军亦给张羿调遣,留在江西,与江西巡抚共商兵防之事。
之后,秦凤仪便要先带着大行皇帝灵柩以及十一万的大军回凤凰城了。这十一万大军里,有十万是严大将军麾下装备精良的禁卫军。
一路皆是急行军,秦凤仪看了三皇子、严大将军、江西巡抚等先时的调查文书,晚上抽空问了严大将军与三皇子当日之事,三皇子道:“父皇说龙虎山乃张天师道场,既来江西便想去龙虎山看看。龙虎山离豫章不远,我带着安哥儿先行一步,去龙虎山准备接驾事宜。龙虎山是半月前下的雨,因为要行山路,我还特意让人一路查了路况的。”
秦凤仪问:“山壁都查过吗?”
三皇子道:“自然都查过,你也知道,山多的地方,出行时有山石滚落,也有砸到行人的时候。我令他们查路况的时候特意叮嘱,往山壁上瞧一瞧。”说着,三皇子压低声音,“不单是我,就是大将军,也令人细查过路况的。后来,我们往父皇出事的山上去看了,有炸药的痕迹,可见山崩是人为。只是尚未容我等上报此事,老六就带着人到了。”
秦凤仪问:“那天你为什么没随在御驾旁?我看京里那位无非于此发难你。”
三皇子叹道:“龙虎山上准备好接驾之事后,我原就要带着安哥儿下山迎接御驾的。结果安哥儿早上吃坏了肚子,虽则有医师看了说无碍,可我就不大放心这山上的饮食,难免又去查了一回。这一来二去的,便耽搁了。我让安哥儿在龙虎山等着,我去迎御驾,结果尚未见到御驾,父皇便出了事。”
其实,三皇子这事吧,也不怪大皇子发难,三皇子的确可疑,要不是安哥儿闹那一场肚子,三皇子这回也得跟御驾一并交待了。
不过这事不像是三皇子做的,三皇子没立场,先不说三皇子与景安帝虽则不算太过亲密,但父子也没仇没怨。而且三皇子根本没有接近皇位的机会,再加上三皇子与大皇子一向不睦,景安帝在江西出事,大皇子第一个发难的便是三皇子。
严大将军显然也深知这一点,故而随着三皇子的话道:“三殿下检查过路况后,我又着人查了一遍。因着毕竟是山路,不及大道宽阔,陛下出行,因是去龙虎山,并未带着全部禁卫军,当时,我点了一万精兵随驾,另则陛下身边还有两千近身侍卫,是由景川侯带领的。结果……”景川侯自己的性命也葬送了,自然能证清白。
李钊想到自己亲爹这么叫人害了,心下既痛且恨,道:“先不说如何爆炸的那山石就恰好砸翻御驾,就是这能炸山的炸药,也绝不是小数量。”
三皇子点头:“我当时自山上下来,不瞒你说,地动山摇,黑云遮日,浓烟滚滚,我当即便知出事了。但我晚了一步……”死的也是三皇子亲爹,说着他不禁红了眼眶。
三皇子现下最恨的就是京里的大皇子,他直接问秦凤仪:“你说,是不是他?”三皇子先时虽说与秦凤仪交情好,其实也只是在诸皇子里算是亲近的,远未到无话不谈的地步。但这次他出事,秦凤仪立刻率大军来江西,还救了他一家子,三皇子心中很是感激,如此,便有什么说什么了。何况,亲爹在他的地盘儿上叫人害了,三皇子要洗脱嫌疑,必然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秦凤仪一时没有回答,反而严大将军望向秦凤仪道:“陛下南巡,留大殿下在京监国掌事,不是下官说话不中听。镇南殿下虽则功高,毕竟已是藩王,陛下虽一直未曾立储,但近年来大殿下于朝中风评极佳……”许多人已是将大皇子视为储君人选,而且看景安帝对这位儿子也是极为信任的。大皇子平时表现得又好,如何做得出弑父之事!
李钊突然道:“如果,陛下曾提及传位于我们殿下之事呢?”
严大将军悚然大惊,李钊沉声道:“当时,陛下来凤凰城,东巡至交趾时曾问殿下,他愿以江山相托,但殿下并没有答应。所以,在贵州,陛下要去湖南前,曾与殿下说的话,大将军也是听到的吧?”
李钊望向严大将军,严大将军显然记性不错,他当时甚至不大明白,好端端的,陛下怎么与镇南王说那样一席话呢,陛下当时说:“凤仪,你天资出众,远胜于朕。你这些年,也经历了不少事,朕知道,凡事你自有你的判断。可是,你的眼光就一定是准的吗?你的判断就一定是对的吗?朕与你说的话,皆是真心。”
“朕与你说的话,皆是真心。”
当时,严大将军私下还思量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说镇南王先时拒绝过储位,当然这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也不是稀奇事,在严大将军这样成熟的政客看来,立储自然该有“三辞三让”之事。不过看秦凤仪这个,倒不似“三辞三让”的政治作秀……难不成,世间真有人不愿意坐储位?
可是,如果陛下有立镇南王之意,倘此事叫京城大皇子一脉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