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居进化史(第6/14页)

“你还没有忘记柏拉图的洞穴学说吧?”达马西乌斯如同在课堂上一样向自己的弟子提问。

“当然。”辛普里丘斯一时忘记了自己来的目的,而像往日一样沉入了哲学问答中,“人类生活在洞穴中,所见到的一切都是炉火照耀下的影子而已,而真正的阳光,也就是真理,凡人根本无从梦想……那真正的太阳,也就是至高的太一,只能通过哲学的心灵去认识。”

“你说的不错。”达马西乌斯说,“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存在太阳?”

辛普里丘斯怔了一下:“因为……这一切是通过类比的原则,不是么?我们认识到万物的理念,从而认识到真正永恒世界的存在。”

“看看这个房间,你想到了什么?”达马西乌斯温和地说。辛普里丘斯不禁向四壁望去,这座石屋是几十年前才搭建起来的,但用的石料都取自学园千年来各种原因的废弃石块,有的或许是亚里士多德求学时倚靠过的伊奥尼亚石柱残躯,有的或许是西塞罗访问时坐过的石凳碎块。许多石头上都刻着字,这里刻着一段柏拉图的对话,那里刻着几句巴门尼德或普罗提诺的名言。在一块平整的青石上,辛普里丘斯看到了一行歪歪扭扭的希腊文:“吾爱柏拉图,吾更爱卡帕莉亚。”字迹斑驳,不知道是哪一个调皮的学生写的。谁是卡帕莉亚?大概是早就死了几百年的一个妓女。辛普里丘斯沉思着老师的话,试图找出其中的奥义。

“您是说这是一个洞穴?”辛普里丘斯最后说,“就好像柏拉图说的洞穴一样,而外面是——是——”

“而我们不知道外面是什么。”达马西乌斯打断了他,“如果我们从未离开这个房间的话!我们不知道外面是否有太阳,甚至不知道是不是有‘外面’的存在。”

辛普里丘斯心中雪亮,哲人的对话不需要说得太具体,但他已经明白了老师的意思:如果人类一直生活在洞穴中,那么从逻辑上,我们根本无从得知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有至高真理的存在。我们所以为看到的,无非是石头上刻着的这些字迹,这些过去的历史和文化所告诉我们的意见和教条而已。

这个世界,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巨大的洞穴。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没有离开的希望,在波斯也好,伊比利亚也好,都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你明白了。”老人苦笑着说,“我们的信仰或许不过是徒然,不过是和十字架崇拜者同样的狂信。什么太一,什么流溢,都只是一厢情愿的臆想。难道不是么?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真理之光的照耀,又怎会一再陷入毁灭?我们辛辛苦苦继承的那些学说和真理同样相隔天壤。就让哲学和这个学园、这个世界一起归于毁灭吧!”

辛普里丘斯说不出话来,良久方说:“老师,这些艰深的哲理,等我们上船以后再讨论吧,现在还是先——”

“我不会走的。”达马西乌斯微微摇头,“既然我们永远无法真正走出洞穴,又何必离开这里?你走吧,就让我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这个洞穴里默默死去好了。”

辛普里丘斯不知如何是好,外面传来了呼叫声,有人喊他的名字,似乎还有一大堆事务要他决断。他犹豫了一下:“老师,抱歉,我还得处理其他的事,回头再找你。”

他再度行礼后,退出了房间。外面是一片平整的草坪,近处是学园的主体建筑,远处的山丘上可以看到雅典卫城的废墟,更上面是繁星密布的星空。本来辽阔的世界忽然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洞穴,让他透不过气来。

洞穴,辛普里丘斯想,这不仅仅是一个比喻。诸天围绕大地如同屋顶和墙壁,最高的天是恒星天,比太阳还要高,缀满恒星的天球萦绕大地,但谁知道外面的是什么?即使恒星天距离大地有十万希腊里之遥,也仍然是有限的距离,但从理论上来说在外面的,却可以是无限!那里究竟是什么?

或许唯有黑暗的空间,也或许是无法企及的真理的大海。但我们一无所知,我们生活在宇宙洞穴的底层……

辛普里丘斯思索着,心中忽然一个念头闪过,返身冲回了房间:“老师!”

“不用劝了。”达马西乌斯疲惫地说,“我不会走的。”

“但是老师,您说的不对。”辛普里丘斯大胆地说,“至少我们知道了一条真正的,无可辩驳的真理!”

“哦,是什么?”

“正是我们在洞穴中!”辛普里丘斯大声说,“我们和真理相隔绝。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真理,但是我们知道自己的无知,老师,至少我们可以把这些思考传承下去,或许当世界再一次文明复兴,未来的人们会找到通向真理的途径!”

老人的脸罕见地变了颜色,他皱眉思索着,过了许久,终于点了点头:“你是对的,辛普里丘斯。千年学园并非全然无稽,我们至少知道了一点点真理,虽然自柏拉图以来从无进步……但让我们把这些思考传承下去,或许下一个文明时代的人们,他们会有更好的运气,不必重蹈这个世界的覆辙。”

“所以老师……您的意思是……”

“走吧。”达马西乌斯支起颤巍巍的身体,“让我们去波斯,叫学生和仆人们把这里的羊皮纸书带上,对于未来的世界,它们比我们的性命还要珍贵呢。”

公元1970年

已经是深夜了,整幢宿舍楼的灯已基本熄灭,人们进入了梦乡,只有一个房间还从窗户纸底下透出一点微光。

那是一个只有六七平米的小房间,没有椅子,床对面就是一张书桌,旁边有一个简陋的衣柜,只剩下了半边门。房间里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桌子上堆满了高高好几摞的稿纸,几本书摆在中间,天花板上吊着一个四十瓦的小灯泡,昏黄的灯光由于实在太暗,不像是光线,倒像迷雾一样弥漫在房间里,好在房间实在太小,不至于完全看不清。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蓬头垢面,胡子拉碴,戴着厚厚的眼镜,坐在桌前,在一张纸上奋笔疾书着,眼睛里都是血丝。灯光在他身后投下深深的影子,如同监牢中干苦差事的犯人。

但比起外面混乱而疯狂的世界,他觉得自己已经是在天堂里了。

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进行好几年了,他被批斗过,也被关过牛棚。前一阵子才被放回研究所。单位里也是一盘散沙,领导被下放,工宣队进驻,谁谁自杀了,谁谁又被判刑……革命到这个程度,他的事儿已经不算是个事儿了,他难得享受了几天的清闲。但是单位还是不如自己的狗窝,随时要搞政治学习,早请示晚汇报。他一参加这种场合就如坐针毡,总是设法溜回自己的小房间里才感到踏实,特别是在这样的深夜,他知道直到天亮,不会有人上来打扰,这难得的宝贵时间简直太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