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二度梅开寒又来(第15/19页)

楚天乐击节称赞:“没错!这比我的办法更好,更易实现。至于你说的186年连续飞行,对于虫洞式飞船不成问题。昌昌你来说吧,你们在这次火星之旅中刚刚开发出了这种办法。”

姬继昌敏锐地理解了他的意思,说:“飞船之后有大约十个船身长的本域空间,它至少能容纳三四艘船,可以用来做副油箱。这类似于火车头拉着几节车厢,但两者实际是不同的:火车多拉车厢需要多耗动力,而我说的副油箱是被空间带着一块儿走,并不会增大动力消耗,算得上是免费托运。有了这几船备用燃料,连续飞行186年绝对没有问题。”

与会人员进行深入讨论后,对罗格办法表示认可。居士朋说:“但楚天乐办法也有独特的优势。因为,那是个主动式的智力强化器,即使孤立波全部过去,宇宙恢复原来的温和膨胀,仍可利用它来制造局部密真空。而且,在灾变期间,它能够保持对地球的主动干预能力,而罗格的‘密封式智慧保鲜箱’只是消极防御。”

克里古说:“不过楚天乐办法有两点限制。第一,这种飞船不可能达到光速,否则那个伸出在非本域空间的突出物的质量就会达到无限大;第二,虫洞中的飞船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瞬间加减速,而必须是匀速加减。也就是说,洞内的飞行态必须与洞外保持一致,否则就会使受力曲线出现尖点,导致飞船毁坏。而且这种飞船的制造难度很大。因为过去的虫洞飞船从本质上说是不受力的,可以做得非常轻巧。而现在呢,伸出在‘非本域空间’的突起将带来巨大的阻抗,飞船必须有极大的强度和刚度,材料性能肯定得提高几个数量级。考虑到这些因素,楚天乐办法不会马上实现的,只能做为一个备用方案。”

康平同他手下一个年轻的材料学家科瓦廖夫低声商量了一会儿,然后意气风发地说:“不必担心。只要有了努力的方向,技术上的难题总归能解决的,特别是,咱们现在已经有了性能优异的类中子态物质!”

中午大家吃了简易的工作餐,继续深入讨论。晚饭前姬人锐作了总结:

“讨论已经很充分了,我来小结一下吧。此次会议做出以下结论:1、提请联合国考虑罗格办法,制造足量的‘智慧保鲜室’,投放一支十万人级别的船队。以便万一文明毁灭,这些人将回到母星重建文明。这个船队以姬继昌等正在研发的亿马赫可着陆式飞船为基型。2、环宇探险继续进行,但也有少许变动,即它的前期飞行中也要保证186年的连续飞行。3、楚天乐的雁哨办法同时开始研究,但以不妨碍前两者进度为准。对这三条结论,大家有意见吗?”

众人依次点头,表示通过。会议主持人姬人锐苍凉地说:

“先生女士们,弟兄姊妹们,依照公认的数据,空间收缩明年将到达峰值,也就是说人类智力即将达到巅峰,其后就该走下坡路了。红颜易老韶华易逝呀,趁着我们有一个高效的大脑,大家百倍努力吧。现在散会!请大家吃了工作餐再离开。”

工作人员为大家分发盒饭。一位工作人员匆匆进来,交给姬人锐一张电话纪录纸,姬人锐匆匆浏览一遍,抬起头,震惊地看着楚氏夫妇。正在照顾丈夫吃饭的鱼乐水问:

“什么消息?我想它一定非常重要。”

“诺亚号的来电。亚历克斯他们已经重复了我们的所有发现——不,不是重复。诺亚号来电时离地球四光年远,所以我们今天收到的这些发现应该是四年前做出的,早于我们。”

“所有发现?”鱼乐水下意识地重复。

“对——除了雁哨方法。”他把那张纸递给楚天乐。“关于全宇宙塌陷只是两个孤立波;关于亿马赫飞船;关于即将来到的智力崩溃期,以及逃离它的连续飞行方法等,他们都早于我们独立发现了。并且他们已经付诸实施,从四年前发出这封电文后,他们就果断进入了连续的虫洞飞行状态。直到他们进入盲飞的131年后,也就是从现在算起的127年后,才会恢复与外界的联系。他们的氢燃料不足以连续飞行到空间疏波结束,但他们已经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怎么是131年?”鱼乐水疑惑地问。

楚天乐已经看完了纸上内容,长叹一声:“没错,他们做出了与我们完全相同的发现,除了一点——孤立波的周期。我们说半波周期是62年,而他们说是46.5年。姬大哥,我们必须立即严格复核这个数据!我个人认为62年是准确的,毕竟飞船上的观测设备不如地球,再加上他们的观测要受到飞行状态的干扰。可是,如果真的如此,诺亚号就有大麻烦了。”

鱼乐水迅速默算一下,不由打一个寒战。如果地球观测到的62年半周期是对的,那么,当127年后,即诺亚号认为空间恢复正常的时刻,它兴奋地脱离了虫洞,迎接它的恰恰是空间膨胀的峰值。他们将从密真空突然进入极度的疏真空!这样陡峭的突变,肯定会造成诺亚船员的智力大崩溃,也势必带来飞船的毁灭!

——可是怎么办?毫无办法可想。诺亚号已经进入了预期为131年的连续虫洞飞行,它与外部宇宙是完全隔绝的,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通知他们。而且,他们进入盲飞后无法再观测虫洞外的宇宙,因而肯定无法自我修正错误。

鱼乐水凄然看着丈夫,丈夫拍拍她的手背说:“咱们立即安排对孤立波周期的复核。乐水,不要绝望,总有办法可想的。”

但他的话音中并没有多少信心。

半个月后复核结果出来了。地球观察到的62年半周期是对的,而诺亚号得出的46.5年是错的。

5

“妈、天乐哥、乐水嫂、草儿侄女:

你们好。关于那四个重要发现,梓舟执笔的工作报告中已经作了详细阐述,我只补充一点儿背景资料。飞船启航5年来,我们的‘冥思式思维’已经有了丰硕的成果,显然它的效率远远高于地球上的常规思维。虽然诺亚人对于发明权已经淡漠,但在亲人面前我还是想小小地吹一句牛:那四个发现中有一个是我的贡献,梓舟也有一个。

我们在做出四个发现后,为了让地球同胞尽快知道,就立即向地球折返——毕竟1.8马赫的飞船比电波走得更快。返程持续了两年。现在我们离地球只有不足四光年,但不敢再往前走了。今天是宇宙收缩第57年,已经过峰值10年了,我们得抓住目前空间尚为密真空的时机进入虫洞状态,以便为地球文明保留一颗高质量的种子。至于地球社会,我们估计,如果你们在接到电文后立即着手,尚可在密真空结束之前让飞船上天。那样,你们至少可保持灾变发生前的智力水平。如果来不及,那么你们就要按最坏的可能着手做准备,以便在人类智力崩溃时尽力避免文明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