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基础与原理作战行动(第11/13页)

一支防御舰队在选择为总体防御所需的集中据点时[13],防御舰队就是总体防御的主要支柱,所以,除了要考虑其他方面,更需要考虑哪一个港口可能成为敌人的岸上作战目标。确定了这一点,则其附近的某一个据点就是防御舰队合适的位置。例如,俄国人有种种理由可以推断出日本人将在旅顺口登陆,并对该港进行攻击。因此,如果俄国舰队意在避战或推迟交战,则海参崴是其驻泊的上上之选。因为旅顺口可诱使敌人将其舰队和陆军都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成了中央位置,在这个点上日本人无法分散。俄国战斗舰队驻泊的海参崴便不可避免地会将日本的主力舰队吸引过来,这就为俄国巡洋舰分队制造了袭击日本陆军交通线的机会。另外,海参崴有两个出口,这也是一个有利条件。

如果敌人的第一目标十分强固,则它必须延长作战时间,集中兵力方可将其攻克,这就牵制了它的兵力。即使是舰队不直接参与攻击,它也要担负掩护陆军到该处的交通,这是陆军与本土联系的最紧要环节。另外,舰队还必须对防御方的交通进行封锁,切断它与加煤或补给港口的联系。只有彻底攻下该地,攻击方的舰队才能彻底解脱出来。它在攻击中的任务有两个:支援陆上攻击;监视防御方海军,预防其可能造成的任何危害。如果防御方既机智又主动,那么攻击方的舰队必须分散才能同时完成以上任务。在这时,防御方的舰队司令享有主动权,尽管其国家处于守势,舰队处于守势,但在其总体防御计划中,舰队的职责就是攻击敌人的交通,牵制、迷惑敌人。为了应付防御方的牵制和骚扰,攻击方不得不采取防御措施。因此,进攻方必须对付两个必要的目标:防御方的舰队和港口。除非防御方自投罗网,使舰队在被包围的港口内被摧毁,如同旅顺口的俄国舰队一样。

如果一支美国舰队以大西洋海岸为其防御线,这支美国舰队拥有诺福克和纽约这两个防御强固的港口,那么美国海军虽居劣势,却依然强大。如果敌人攻击纽约港,则位于诺福克的美国舰队就成了敌人的两个目标,它必须分兵。因为美国海军可以自由活动,它可直接对敌人的贸易、交通、殖民地等进行攻击。如果纽约成为敌人目标,我认为舰队驻泊在纽约就是一个错误,除非纽约拥有两个出口,可以迫使敌人分兵。

我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个国家的海岸线处于守势时,舰队必须采取进攻才能发挥效用。因而,我一再强调,海岸要塞的性质也是居于攻势的,因为它庇护着采取攻势的海军。1812年,罗杰斯分舰队的行动就是一个明证。当时美国的海军和陆军的质量极差,所以被迫处于劣势,罗杰斯分舰队的巡弋成了攻击英国贸易和海军分遣队总体攻势的一环。结果,英国各分遣队不得不集中,因为它们每一支都弱于罗杰斯分舰队,从而有效地保护美国各港往返的商船。俄国人错误的部署,就是忽视了这个要素。一个国家无论因为何种原因采取守势,这都不重要。一旦退却完成,骚扰前进敌人的任务也就无须再进行了,防御方舰队只要装满煤舱就行了[14]。

如果海岸线上每个港口都已经适当设防且它们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自保,那么防御方舰队司令的主要任务就是攻击敌人的交通,在任何一个可能的方向上骚扰、牵制敌人,利用进攻来支援总体防御计划。舰队司令的指挥水平,集中表现在对攻击目标的选择上,他所发动的攻击必须最大可能地调动敌人。正确的军事原理往往因为政治考虑和感情用事而遭到践踏,这大多是因指挥官的无能和缺乏勇气所致,这样的实例在历史上举不胜举。防御的目的在于利用人类本能的弱点,攻击一点,使其分散兵力,就像力图保卫每一个设防据点的冲动。这样的冲动如同其他天生的弱点一样,只有掌握正确的原理方可克服。在与西班牙对抗期间,美国海军部就曾为了众多据点需要保护而犹豫不定。把机动分舰队部署在汉普顿锚地,以及把一支可承担封锁和其他任务的巡逻兵力禁锢在大西洋西岸,都可以看成是对惊恐的妥协。这些部署本身就与正确的军事原理相悖。

防御方海军这种牵制敌人兵力的作战所追求的结果,被达夫吕伊贴切地概括成“兵力转移”。在我看来,这个描述是很有启发性的。达夫吕伊的意思是说,如果敌人遵循正确的军事原理部署兵力,防御方就应该刺激、威胁、诱使敌人改变部署,转移其兵力。在诱敌转移中,盲目的自信和谨慎都似乎是有害的。如果敌人军舰适当集中,就可以诱使敌人分散;如果敌人舰队位置部署正确,就可以迫使其转移到较差的位置。英国“军人”号之所以被美国“宪法”号捕获,就是由英国兵力转移造成的。罗杰斯分舰队的巡弋,迫使英国海军集中兵力,罗杰斯的行动还迫使英国海军护送一支重要的西印度群岛舰队向东航行数百海里。待英国人觉得足够安全后,“军人”号驶向哈利法克斯,途中同“宪法”号相遇,因而被俘。

现引用达夫吕伊的著作片段:

无论从何种观点来看,在海上采取守势只会陷于不利。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绝不应自愿采用。不论是居于这一方还是居于另一方,我们都要选取攻势,也就是说要主动寻敌求战。但双方进行的方法却不会相同。

较强者急于和敌人的不同分舰队会战,以便在它们还没有时间为害之前将其摧毁。较弱者[15]首先要设法同敌人脱离接触,使敌人无法肯定受其威胁的据点,从而诱使敌人转移兵力,并造成出敌意外的情况发生,之后尽力将敌人引至一处能使自己的较弱兵力得以有力地发挥作用的战场。只要这一阶段持续下去,而且直到决定性战斗使天平发生明确倾斜为止,战争直接目的的达成就要拖延到必须在有利条件下同敌人进行首次交战之时。在这一角逐中,更为主动、更为机智、更为坚毅和装备更为精良的一方将赢得胜利。

特别是在战争开始之初,攻击一方会获得决定性的战果。如果通过猛烈攻击得以成功地预先查明敌人的方案,则总体作战便取得预先定下的方向,这就会形成一种态势,它能使敌人所有期待的事物都遭到破坏并使其瘫痪,除非敌人能赢得一次胜利得以扭转其处境。迫使敌人处于意料之外的态势,这一事实本身就使敌人居于劣势地位并阻止其不得恢复,与此同时,你自身的兵力便能得到更好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