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开始的步骤:一九三四-一九三七年(第7/11页)

形成这个新星座的过程现在开始了。

许士尼格博士在回忆录中说,「我站在我的前任(被暗杀的陶尔斐斯)的墓前,我知道为了保全奥地利的独立,我不得不采取一条姑息道路——必须避免一切能使德国作为干涉借口的事情,必须尽一切努力来设法使希特勒容忍现状」。

这位年轻的奥地利新总理,曾由于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一日希特勒在国会公开宣称「德国既不打算也不希望干涉奥地利内政,并吞奥地利,或者来一次合并」而产生希望;由于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在施特莱沙反复申述它们决心帮助保障奥地利的独立而感到安心。后来,从一九三三年以来奥地利的主要保护者墨索里尼陷入阿比西尼亚的泥淖中,而且跟法国和英国关系发生破裂。当德国人进军莱因兰并在那里构筑防御工事的时候,许士尼格博士知道该给希特勒一些满足了。他开始和狡猾的德国驻维也纳公使巴本谈判一个新条约。巴本虽然在六月清洗中差一点儿被纳粹党人所杀害,一九三四年六月底在纳粹党人暗杀了陶尔斐斯以后还是来到奥地利,着手破坏奥地利的独立,为希特勒攫取这位领袖的故国。他在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七日写报告给希特勒,总结他在维也纳的第一年工作时说,「国家社会主义必须而且将压倒奥地利的新思想」。

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一日签订的奥德协定,按照公布的全文看来,似乎显示了希特勒方面的异常的慷慨和容忍态度。德国重申承认奥地利的主权,保证不干涉它的邻邦的内政。反过来,奥地利保证,它在外交政策中将始终按照它承认自己是「一个日耳曼国家」的原则行事。

但是在这个条约中有秘密条款。许士尼格在这些秘密条款中所作的让步将使他和奥地利这个小国亡国灭身。他秘密地同意大赦在奥地利的纳粹政治犯,以及任命「所谓『民族反对派』」——对纳粹党人或纳粹党同情者的一种委婉说法——的代表们担任「政治上负责任」的职务。这等于让希特勒在奥地利安置特洛伊木马。不久一个维也纳律师赛斯一英夸特就爬人木马中,关于此人,下文再作详述。

虽然巴本已得到希特勒对这个条约内容的同意,并在七月初为此而亲自到柏林去了一趟,但是在七月十六日打电话告诉希特勒这个协议已经签订时,元首却对他的使节大发脾气。

(巴本后来写道)希特勒的反应使我感到惊愕。他不但不表示满意,反而破口大骂。他说,我欺骗他而使他作出了过多的让步——整个事情是一个圈套。

而实际上,这是对许士尼格的圈套,而不是对希特勒的圈套。

奥德条约的签订,表明墨索里尼已失去了对奥地利的控制。可能有人会认为,这将使两个法西斯独裁者之间的关系恶化。但是事实正好相反,这是由于在一九三六年发生了一些有利于希特勒的事情的缘故。

一九三六年五月二日,意大利军队开进阿比西尼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七月四日国际联盟正式屈服,取消了对意大利的制裁。两星期以后,在七月十六日,佛朗哥在西班牙发动了军事反叛,内战爆发。

希特勒正在拜罗伊特的瓦格纳音乐节上欣赏歌剧,这是他每年这个时候的惯例。七月二十二日晚上,在他从剧院回来以后,一个从摩洛哥来的德国商人,在当地纳粹党领袖的陪同下,带了一封佛朗哥的紧急信到达拜罗伊特。这个叛军领袖需要飞机和其他援助。希特勒立即把戈林和冯·勃洛姆堡将军召来,他们正好也在拜罗伊特。就在那个晚上,作出了援助西班牙叛乱的决定。

虽然德国对佛朗哥的援助从没有像意大利给予的那样多(意大利除了大量武器和飞机以外,还派遣了六七万军队),可是德国的援助也相当可观。德国人后来估计,除了供应飞机、坦克、技术人员和那个由于把西班牙市镇盖尔尼卡夷为平地和把它的居民全部炸死而著名的空军部队秃鹰军团以外,他们在这个冒险事业上花费了五亿马克。同德国自己的大规模重整军备比起来,这是不算多的,但是希特勒得到的好处不少。

这件事使得法国的边界上有了第三个不友好的法西斯国家。它加剧了法国右派和左派之间的内杠,从而削弱了德国在西方的主要劲敌。最重要的是,它使英法和意大利不再可能修好,从而驱使墨索里尼落入希特勒的怀抱。而巴黎和伦敦的政府在阿比西尼亚战争结束后则一直在希望能和意大利重修旧好。

从一开始,元首对西班牙的政策就是算盘打得很精、眼光看得很远的。对缴获的德国档案作一番仔细研究,就可以明白希特勒的目的之一是延长西班牙内战,以使西方民主国家和意大利保持不和,把墨索里尼拉到他这边来。德国驻罗马大使乌里希·冯·哈塞尔当时还没有认识到纳粹的野心和手段,后来他认识到了,却为此而丧了命。他早在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向威廉街报告说:

在意大利跟法国和英国的关系上,西班牙冲突所起的作用可以跟阿比西尼亚冲突相比,即清楚地暴露了这些国家的对立的实际利益,从而防止了意大利为西方国家所拉拢并为它们所利用。争夺西班牙政治统治势力这一斗争,暴露出意大利和法国固有的对立;同时意大利在地中海西部的强国地位又跟英国的地位发生了竞争。意大利只有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同德国并肩对付西方国家是有利的。

就是这样的环境产生了罗马一柏林轴心。墨索里尼的女婿、外交部长加里亚佐·齐亚诺伯爵,在柏林同牛赖特举行过几次会谈后,于十月二十四日前往伯希特斯加登,这是他多次到那里去晋谒希特勒的第一次。他发现这位德国独裁者这天情绪很好,态度友善。希特勒说,墨索里尼是「世界第一流的政治家,谁都远远比不上他」。意大利和德国一起,不仅可以征服「布尔什维主义」,而且可以征服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希特勒认为,对于联合起来的意大利和德国,英国终将不得不迁就。否则,这两个国家采取一致行动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它。希特勒提醒齐亚诺说:「德国和意大利的重整军备进行得要比英国所能做到的快得多——三年后德国就将准备就绪——」

这个日期是值得玩味的。三年后是一九三九年的秋天。

在柏林,齐亚诺和牛赖特于十月二十一日签订了一个秘密议定书,其中扼要地规定了德国和意大利在外交方面的共同政策。几天后(十一月一日),墨索里尼在米兰的一次演说中公开把这个议定书称为是一个构成「轴心」的协议,围绕着这个轴心,其他欧洲国家「可以一起合作」,不过没有透露这个议定书的内容。「轴心」一词将成为一个有名的字眼,而对这位意大利领袖来说,却是一个致命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