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开始的步骤:一九三四-一九三七年(第8/11页)
有了墨索里尼稳在囊中,希特勒就把他的注意力转向别的地方。
一九三六年八月,他任命里宾特洛甫为德国驻伦敦大使,去探索按他自己的条件同英国求得解决的可能性。里宾特洛甫既无能又懒惰,虚荣得像只孔雀,傲慢自大而且没有幽默感,戈林认为他是担任这个职务的最坏人选。他后来说:「当我批评里宾特洛甫处理英『国问题的资格时,元首向我指出里宾特洛甫认识』某某勋爵『和』某某大臣『。我回答说:』是的,但是困难的是他们也了解里宾特洛甫。『」
的确,里宾特洛甫虽然为人不讨人欢喜,但在伦敦不是没有拥有势力的朋友的。柏林方面认为,英王的腻友辛普逊夫人就是其中之一。但是,里宾特洛甫担任新职后的初步努力是令人沮丧的。
十一月里他飞回柏林了结一件他一直插手的同英国无关的事。ll月二十五日,他同日本签订了反共公约,这时他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地对记者们(作者本人也是其中之一)说,由于这个公约,德国和日本已经联合起来保卫西方文明。在表面上,这个公约似乎只不过是一种宣传花招,德国和日本靠了它,可以利用世人普遍不喜欢共产主义和普遍不信任共产国际的心理来取得全世界的支持。但是,在这个公约中也有一个秘密议定书,具体针对着俄国。如果苏联对德国或者日本无端发动进攻的话,这两个国家同意一起磋商采取什么措施「来保卫它们的共同利益」以及「不采取任何有可能缓和苏联局势的措施」。还商定,两国中任何一国不得在没有取得互相同意的情况下同俄国缔结违反这个公约的精神的任何政治条约。
没有过了很久,德国就破坏这个公约并且毫无道理地指责日本不遵守这个公约。但是,这个公约却确实在世界上容易受骗的人们中间起了某种宣传作用,而且它使三个穷光蛋侵略国家第一次联合在一起。意大利在翌年加入了这个公约。
一九三七年一月三十日,希特勒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德国撤销」凡尔赛和约上的签字,这是一个空洞的然而是典型的姿态,因为这个和约这时本已成为一张废纸了。他并且自豪地回顾他执政四年来的成绩。他要自豪是难怪的,因为内政外交方面的成绩都是出色的。我们前已看到,他已经消灭了失业,使企业兴旺繁荣,建立了强大的陆海空军,给予他们大量装备而且有希望供应得更多。他一手打破了凡尔赛和约的桎梏,靠了虚声恫吓而占领了莱因兰。他最初是完全孤立的,现在已有了墨索里尼和佛朗哥作忠实的盟友,而且他已使波兰脱离法国的影响。最重要的也许是,他已使德国人民的生气勃勃的精力发挥了出来,重新唤起了他们对国家的信心并使他们重新意识到德国作为一个日益扩展的世界大国的使命。
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这个日益繁荣的、尚武的、在大胆的领导下的新德国和西方的一些萎靡不振的民主国家之间的显明对比,后者的混乱和犹豫似乎是在与日俱增。英法虽然感到惊惶,却没有动一动指头来防止希特勒重新武装德国,占领莱因兰,从而破坏凡尔赛和约;它们也没有能够制止墨索里尼对阿比西尼亚的侵略。而现在,在一九三七年开始之际,它们以徒劳的姿态要想阻止德国和意大利决定西班牙内战的胜负,反而显出一副可怜相。人人都知道,意大利和德国为了要确保佛朗哥的胜利在西班牙做了些什么。然而,伦敦和巴黎的政府年复一年地同柏林和罗马进行空洞的外交谈判,以确保对西班牙的「不干涉」。这种把戏似乎使这位德国独裁者觉得好玩,而且无疑增加了他对法国和英国的笨拙的政治领袖们的轻视——「小蛆虫」,他不久就要在一个历史性时刻这么称呼他们,再度极为轻而易举地叫这两个西方民主国家丢丑。
大不列颠和法国,它们的政府和它们的人民,或者大多数德国人民,在一九三七年开始之际似乎都不知道,希特勒在头四年中的所作所为几乎全部都是备战工作。作者本人可以根据个人的观察来证明,直到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为止,德国人民一直深信,希特勒可以不必诉诸战争而得到他所要的东西——也是他们所要的东西。但是,在统治德国的或者身居要职的那些精华人物中间,对希特勒的目标是什么,不可能是有什么疑问的。在希特勒所称纳粹统治四年「试验」期即将结束之际,一九三六年被委任负责四年计划的戈林向柏林的实业家和高级官员们发表一篇秘密演说,直率他说出了将要发生的事情。
(他说)我们现在正在临近的战争,需要有极为庞大的生产能力。不可能想象重整军备有任何限度。前途只有两条,不是胜利就是毁灭——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后的决战已经在望的时代。我们已处在动员的前夕,我们已经处在战争状态。所差的只是实际开火而已。
戈林的警告是在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发出的。我们很快就将看到,在十一个月以内,希特勒作出了他的决定命运的和不可变更的发动战争的决定。
四 一九三七年:「没有惊人之举」
希特勒在一九三七年一月三十日对国会中机器人一般的议员们发表演讲说,「所谓惊人之举的时期,已经告终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一九三七年没有发生过周未惊人之举。这一年是德国进行巩固和为了实现元首在十一月间终于向一小批最高级军官阐明的目标作进一步准备的一年,也是集中精力从事制造军备,训练军队,在西班牙考验新空军,发明代用的汽油和橡胶,加强罗马一柏林轴心和窥伺巴黎、伦敦和维也纳的新弱点的一年。
在一九三七年的头几个月中,希特勒不断派遣一些重要的使者到罗马去和墨索里尼交好。德国人对意大利向英国勾勾搭搭多少有些感到不安(一月二日齐亚诺同英国政府签订了一个「君子协定」,两国承认了彼此在地中海的重要利益),而且他们知道,奥地利问题在罗马仍然是一件敏感的问题。当戈林在一月十五日见到这位意大利领袖,直率地说德奥合并是难以避免的事的时候,据德国译员保罗·施密特说,这位容易激动的意大利独裁者拼命摇头。冯·哈塞尔大使也向柏林报告说,戈林关于奥地利的一番话「遭到了冷遇」。六月间,牛赖特赶忙向这位意大利领袖保证,德国将遵守它七月十一日同奥地利签订的协定。只有在发生企图恢复哈布斯堡王朝的情况下,德国才会采取严厉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