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前朝秘闻

“‘司命’的话,你信么?”

开封府衙后堂,狄进听完复述后,眉头扬起,开口问道。

“我如果相信,就不会跟着白玉堂回来了!”

“锦夜”冷冷地道:“若是前朝真有如此奇物,那前朝的皇帝为何没有长生?前朝的国祚为何彻底亡了?”

狄进颔首:“不错!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若是《司命》真有此人所说的那般神奇,也轮不到‘组织’在研究长生之法了!”

“锦夜”语气里有着浓浓的失望:“这个人已经偏执疯魔,我会助你抓住他和‘司伐’,只有他们失败了,才能避免将整个‘组织’拖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狄进很清楚面前这個人的策略,远离京师,扎根地方,不得不说,真要那么做,在行政效率低下的古代,确实很难消灭,就像是弥勒教历经数朝,屡屡死灰复燃一样。

反观真要是聚集力量搞一场大的,倒是容易被连根拔起,一网打尽,现在的“锦夜”就是在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看似叛徒,实则忠贞。

泪目!

再度询问了几句细节,对方如实回答后,狄进让他退下,又露出沉思之色。

此次安排“锦夜”堵门,直接在光天化日之下,与“司命”扮成的世外高人交锋,不外乎有三种事态发展。

第一种,“司命”与任守忠配合默契,言语上不落下风,压过“锦夜”,依旧去往道录院,受度牒。

倘若如此,官家就要出面,不仅是方士妖道,任守忠这个内外勾结的贼人也要同罪,一并处置。

第二种,“司命”选择和“锦夜”一起来开封府衙,妄图用狄元靖的身份,施压逼迫。

关于这点,狄进回京任职时,就将大伯狄元昌从并州接来,做了不少准备,一旦对方敢来,那势必是庙堂兵士和江湖好手齐出,将对方当场格杀。

第三种,则是放弃这个陈抟老祖再世传人的身份,直接离去。

这个选择并不容易,因为“组织”想要准备这样一个身份,也要花费不少心血,如此一来,就是前功尽弃。

但事实证明,“司命”当机立断,毫不拖泥带水地做出了最佳的选择。

这样的人,足以编造一套天衣无缝的谎言,取信“锦夜”。

但他却给出了一番很荒谬的说辞,以致于“锦夜”听了后根本没有被说服,直接将这番话原原本本地告知。

“‘司命’急切之下,出了昏招么?”

“还是……”

“一计不成,再施一计?”

“假如他的目的,本就不是说服‘锦夜’,而是通过‘锦夜’之口,向我传达这番话……”

“但我知道了这些,又于他们有何好处?”

“完整的前朝秘典,起死回生,得神祈福……”

“‘司命’认为,我知道了这部典籍的存在,并且在朝廷手中时,会去寻找它?”

狄进想到这里,来到窗边,看了看天色,唤来杨文才,吩咐了几句后,走出府衙,朝着宫城而去。

等到他到宫城外时,还未到放衙的时辰,自有禁卫上前行礼:“狄大府!”

狄进出示腰间的鱼符,解释道:“我往集贤院一行,查阅书籍。”

“是!”

禁军乖乖放行,目送这位的背影消失在宫城内,由衷地发出赞叹:“狄大府真是好学啊,坐衙之时还不忘读书,难怪是三元魁首!”

且不说逃班都能受到敬仰,狄进轻车熟路地来到集贤院,望着这清幽典雅的书院,走了进去。

宋夏战争爆发之前,他就在这里清闲度日,国朝收集的诸多典籍都在其中,由此也兴起了编撰《新唐书》的念头。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哪怕修撰的人员不止狄进一位,也非得数年之功不可,期间不仅受士林敬仰,在朝政上可进可退,出入馆阁也有了莫大的便利。

比如此时,狄进来到书架前,似模似样地查看起来,往来的书吏见状并不意外,上前见礼的同时,还询问道:“不知狄直阁要寻前唐哪部典籍?”

狄进每每只是摇头,示意自己亲自动手寻找,对方也就退下。

然而当第五名书吏上前遭到拒绝后,却是咽了咽口水,自袖中取出一物:“有人吩咐小的,如果今日见到狄直阁来馆阁寻书,将这封书信交予直阁……”

“哦?”

狄进接过,看向书吏:“这封信是谁给你的?”

书吏低声道:“小的不知是谁,就在两刻钟前,在小的桌案上,放了这封信件,还有一张短条,上面写着吩咐。”

狄进问道:“既然写信之人藏头露尾,你为何要按照上面的要求照做呢?”

书吏迟疑了一下,垂着头道:“小的在城南的杜阳赌坊输了不少钱财,近来却有人将赊欠的赌债给清了,刚刚那书信和短条旁边,就有一块赌坊的筹码,小的不敢隐瞒,也确实不知书信内容……”

狄进让他去将筹码拿来,又询问了赌坊的情况,才挥了挥手,待得书吏退下,打开了信件。

“狄大府敬启。”

“河西一别,京师再见,阁下技高一筹,我深感佩服,不得已间,借叛逆之口,加以试探。”

“此言此语,旁人必是嗤之以鼻,却会引得知情者来寻。”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就证明你早知《司命》。”

“我一直以为,令尊当年离家,会将秘密告诉令姐十一娘子,毕竟那时的伱,少不经事。”

“但我错了,十七岁高中三元的文曲星临凡,九岁时岂会如寻常孩童一般懵懂无知?”

“相反令姐虽传承了武艺,我几经试探,她却是真的不知当年秘闻的!”

“好在不晚。”

“《司命》之说,早有传闻,此书自先秦时就由皇室秘传,方士徐福为始皇帝炼制仙丹时,就曾参考书中丹方,却因缺少主药,才出海探寻,一去不回……”

“传闻荒谬,只可愚民,况且世事变迁,即便真有此书,先秦的丹方也于此世无益!”

“然‘组织’所传承的典籍,确为《司命》残篇。”

“它是咒禁科的三十二位博士、助教、师与工,假托前人之名所著的一部药典,最初为警醒世人,不受丹药所害!”

“可悲!可叹!前唐太宗、穆宗、武宗,皆丧生于长生假药下,又有顺宗、宪宗、宣宗,遭毒物所害,咒禁科为世人所鄙,皇室宁可妄信胡僧,也不信忠臣!”

“咒禁科众历经数朝,未能劝动,心灰意冷,再无顾忌,然亲制长生药,方知其中玄妙,非长生之道不可寻,乃世人误入歧途矣!”

狄进看到这里,面露古怪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