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前朝秘闻(第2/2页)

如果对方所言是真,这咒禁科上下的遭遇实在令人唏嘘,先是反对长生丹药,但没人理会,一气之下自己也开始炼制长生药,并且很快觉得有所收获。

不是长生药没有,而是别人炼得不对。

这确实是唐朝人的普遍观念。

按理来说,正面的例子长生不死,从未有人亲眼见面,反面的例子,那么多人嗑药身亡,倒是时常发生,为什么世人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

甚至是后世耳熟能详的那些唐朝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元稹、卢照邻、王勃等等,都痴迷于炼丹。

因为他们认为,炼丹这条路是对的,只是旁人走得不对。

比如韩愈,就列举了很多丹药害死人的案例,却并不否定丹药本身,而是认为大家吃丹药的方式不妥,他开创了一个法子,自己不直接吃丹药,先把丹药喂给鸡吃,再把鸡杀了吃鸡。

如此天才的行为,结果自然是死于慢性的硫磺中毒。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倒也不必过多批判什么,只是弄清当时流行的观念,也便于理解咒禁科那些研究者的思路。

他继续往下看去,咒禁科成为自己最痛恨的人之后,按照对方所言,还真有收获:

“长生不死药,非世人所想服之白日飞升,而是死而复生,灵魂传度。”

“不死者,即得永生!”

“魂兮往复,无穷尽矣!”

狄进想到之前就有线索,“司命”对于佛教的转世之说十分笃信,认为灵魂是可以‘传度’,他的法门故名“转生法”,宝神奴还说过,此人喜颅骨,许多乞儿的尸体,被其追随者取走……

现在看来,恰恰是反了。

“司命”的这种思路,其实沿袭于咒禁科的探索,再结合吐蕃与唐朝的关系,说不定反倒是这个想法流传到了那里,启发了当地的佛教……

再往后看,语气便有悲戚:

“然大功所成之日,唐祚已终。”

“长生之法,岂能献于弑主朱温?”

“内贼泄密,朱温大肆搜捕,太医署亡,咒禁科灭,幸得初代‘司命’之父携秘卷逃出,为避追杀,不得不将秘典一分为二!”

“后朱温为子所弑,其子畏其复生,用蚊帐包裹其尸,埋入寝宫下镇之,此天命乎!”

“战火遗失,再不复得,初代‘司命’继承其父意愿,成立‘组织’之初,便立志寻回那半部秘典,重现长生之愿。”

“历经百年所寻,终得线索。”

“那半部《司命》,正在令尊狄元靖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