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4/6页)

纪楚赶紧摇手,这就是皇上给的荣誉头衔,想给多少给多少啊。

他倒不至于为了这个,真当自己是将军了。

李师爷等人传看牌子,却颇为激动。

更有人道:“这说明咱们做的事,皇上都看着呢,该有的赏赐,一点也不会少。”

“没错,皇上对我们可真好。”

“我们一定守好边关!让百姓安居乐业!让皇上放心!”

有付出就有回报,这就是他们想要的上司!

新皇就是这样的人!

纪楚笑,确实比之前的好点。

皇上的封赏结束,又让整个边关为之兴奋。

连带着修城墙的众人,都知道皇上派了那么大的阵仗封赏将士。

关外众人也意识到,平临国的皇帝很重视西北边关,如果他们再惹事的话,只怕会被更严厉的报复。

这种情形下,边关的稳定,几乎是肉眼可见的。

可他们这边稳定,关外却把狗脑子都要打出来了。

纪楚跟岳将军点点头。

必须要找到合适的人了。

其实这人还真不好找。

本人实力不能太弱,不然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格外强也不成,那会成为心腹大患。

本人的部落太强太弱都有隐患。

纪楚跟岳将军甚至有份名单,把关外合适的人选都挑出来。

同时还放消息出去,看看他们的反应。

关外的首领由岳将军应对,关内监牢里的南门金自然交给纪楚。

到底是谁都不重要,反正这人要被他们掌握,还要清楚跟平临国合作才是最有希望的。

再次从常备军这里离开,跟之前已经是两副模样。

如今的常备军附近热火朝天,到处都是建设的兵士。

礼部的人跟纪楚是一起回去的。

他们办完差事之后,还要赶紧回京。

仪仗被他们小心收起来,来的时候要大张旗鼓,回去则要小心低调。

礼部官员跟纪楚笑着告别的。

不用说也知道,纪楚未来必然是他们同僚,肯定要打好关系的。

而纪楚这一趟出去,再回曲夏州州城,身上又多了一层身份。

如今的纪楚便是,从五品上朝请大夫,从五品上定远将军,以及曲夏州衙门从五品通判,纪楚,纪敬安。

这头衔?

是不是有点太长了?!

小宋训导喊着一长串名字的时候,纪楚都后退几步,觉得自己头有点晕。

那不是自己吧?

自己的称号真的有那么长?

不过说起来,倒确实可以领三份俸禄就对了。

大家为纪楚高兴之余,还调侃他道:“有火器在,确实能喊一句将军,回头也骑马打仗去。”

纪楚哭笑不得,只能回个假笑。

他打仗?

不专业啊。

纪楚看向刘大人的时候,刑司刘大人开口道:“南门金如今很生气,日日都憋着闷气,我都怕他气坏了。”

这位岭鞍部落沦为阶下囚已经有一个多月了。

生气是很正常的。

“那边关的事,告诉他了吗。”

刘大人点头:“全都告诉了。”

“好,那等他不气了再说。”纪楚才懒得安抚,这位自己平复好心情再说。

当然了,纪楚回来的消息,刘大人同样会告诉他。

就跟边关招募关外人,以及战俘修缮城墙一样。

南门金自然生气。

你们修什么修!

那城墙是防你们的,你们却修。

但得知有饭吃,有衣服穿之后,他便愈发沉默,之后极为愤怒,想骂平临国的官员狡猾,却也知道骂了也没用。

现在得知纪楚回来,本以为他会来看自己。

可纪楚根本把他当作不存在,根本不重视他。

堂堂的岭鞍部落首领变成这般模样。

谁料刘大人补刀道:“还岭鞍部落呢,你们部落被打散之后,下面百姓们居无定所,多少人都去劫掠。”

岭鞍部落没了。

基本上已经没了。

都因为你们的火器!

或许因为他的野心。

南门金从愤怒渐渐转为沮丧。

纪楚却无暇顾及这些。

他回到州城之后,跟廖知州打了个招呼,就被户司卓主事围住了。

卓主事也不废话,直接把这几个月的账册给他看,还喜笑颜开的:“你看看水泥的收益。”

水泥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直接成本价卖给常备军,这部分由陇西五地的五十万银钱来付。

另一小部分,则是卖给各地的石料商人。

正是这一小部分,让整个户司都赚翻了。

衙门每年的正月到四月,基本是税收空档期,像商业不繁华的地方,可以说颗粒无收。

曲夏州近些年才改写这样的情况。

但也没像今年这样,单靠水泥的收益,就快赶上去年田税所有税收了啊。

“主要原因,就是水泥价格昂贵。”卓主事继续道,笑得牙都露出来了。

纪楚知道往外售卖的水泥价格昂贵,但贵到什么地步,还是不知情的。

他最近都在忙边关的事,哪有空看这个。

要说水泥的成本如何,大家心里都有数。

而且以水泥作坊那样大批量地制作,真正平均下来,更是近乎低廉。

但做的时候低廉,并不意味着卖得也低廉。

在纪楚去边关这段时间里。

运送石料换取水泥批条的商户们,一起商量对水泥的对外价格。

根据距离远近,价格便不一样。

但总体来说,一斤的水泥要卖五两到十两银子。

纪楚看到账簿上的数字,他都罕见震惊地站起来:“多少?!”

一斤水泥,多少钱?!

五两到十两!

水泥这东西,可是很压秤的。

现代一包水泥的标准重量为一百斤,放在这里,按照最低价,便是五百两银子。

而这一包水泥,可以做多少工?

如果是铺平地面的话,只能铺三到五平方米。

五百两银子,铺一个小院子。

还只是铺平。

放到普通人家手里,都能盖座豪华的房子了。

而能以这个价格买卖的人家,必然不会只买一百斤,至少也是五百斤打底。

要说市面上,有这么昂贵的建筑材料吗?

自然是有的。

有钱人想买海外的木头象牙,价格都不便宜。

可这只是水泥啊。

卓主事道:“谁让这东西稀缺。”

确实稀缺。

不仅纪楚控制买卖的数量,就连石料商户们也在控制。

他们太明白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更明白有钱人的跟风,价格不贵他们还不要呢。

所以他们手里甚至捏着额外的水泥批条,也绝对要分散着买卖,必须搞饥饿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