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张院长的秘密(第2/5页)

回去之后他们二话不说,先把三班捕头喊来,每人各打二十大板,然后让他们拖着血淋淋的屁股去破案,声言此案不破,一日一打。

结果,这案子第二天就破了。

作案的就是一群当地的流氓泼皮。

乡试时,许多富家公子都会携女眷赴杭州考试。

他们是外乡人,在杭州人地两生。

而且因为家境富有,所以他们的女眷大多貌美。

这些人发现这一特点后,就冒充轿夫、脚夫等容易接近的身份,接触他们。

在他们游山玩水或者去寺庙上香的时候,趁其不备,将女子掳走。

掳走的女子他们找到买家之后就会高价卖出,找不到买家的就卖到外县的青楼里去。

当地的捕快衙役都是地头蛇,他们对此事真的毫不知情吗?

知道当然是知道的,只是有机会勒索好处,于他们而言这是合则两利的事,谁会用心破案呢。

他们是捕快,是贱役,就算立了再大的功劳也还是捕快,上升渠道是封死的,捞钱就成了他们的唯一追求。

于是一个睁一眼闭一眼含糊其事,一个为所欲为肆无忌惮,便酿成了这样的大案。

虽然那些学子家境富裕,在他们自己地头上颇有能量,到了杭州府也无计可施,最多到县衙报个案,实在找不到人,也只能自认倒霉。

若非这一次有学生在聚会时偶然说出此事,又恰巧碰到其他苦主,于是联合起来串联了更多的人一起越过县衙联名上告,这么大的事儿依旧会不了了之。

刘以观讲罢,叹息道:“此案破获时,那些被掳的女子有些已经被卖掉,找不回来了。

有的不堪其辱已经自尽,只挖出一具腐烂的尸骨,只有不足两成的女子侥幸获救。

唉,这些女子家里,都是地方上有财有势有地位的人家,尚且是这般结果,那寻常人家呢?

许多人家见过别人家丢失了人口,报了案也找不回人,反而被勒索去许多钱财,闹一个人财两失,以至于他们家里失踪了人口时,根本就不报官了……”

杨沅眉头一皱,道:“刘兄的意思是,小弟不该从这个方向查证那女尸的身份?”

刘以观坦率地道:“不错!这个思路原本是没有问题的。

但,前提是,官府能够确实掌握所有失踪人口的确实信息。

然而,我临安府在那两年中,一共只有十六个符合条件的失踪女子。

可事实上,在这两年期间内,失踪的年龄符合的女子应该十倍于报官的,你怎么查证?”

杨沅的脸色凝重下来,他还是忽略了时代的限制。

这个年代,官府的掌控力度,信息的透明程度、消息的全面搜集等各个方面,和后世有着天壤之别。

杨沅的思路,若是放在后世,就是最有效的查证手段,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根本行不通。

何逍那厮当时正在负隅顽抗,他怎么可能会为杨沅提供有效的破案思路。

一旁,卢承泽也是如听天书,大为震撼。

杨沅是作为一个后世之人,之前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他则是作为一个大富子弟,同样没有见识过基层如此之黑暗。

这还是发生在首善之地的临安府,天下其他地方又该是何等模样。

刘以观见二人神情有异,忽然觉得自己所言似乎抹黑了地方官府,忙又挽尊道:

“我方才所说的,只是那报了案却全无结果的,还有那报了案,却只是虚惊一场的。

比如昆山高氏,前几年就来报过失踪案。

其女的夫家在临安,那女子从昆山省亲回来,到了临安便不知所踪了,夫家根本未见其人。

当时本官正任临安府司法参军,负责调查此案。

正奔走不休之际,妇人家里却又来撤销了案子。

原来那女子回城时,偶遇闺中好友,想着反正不曾告知夫家自己的归期,就去好友家中住了两天……”

刘以观摇头苦笑道:“有时候,官府接到人口报失,不是不肯全力以赴。

实在是人手有限,寻人却如大海捞针。倒不全是胥吏贪婪,沆瀣一气。

总之,以我断案多年的经验来看,你们还是得从张宓本人下手,逼他招供,才能破局。”

杨沅叹息道:“刘兄说的是。只是此案一旦确认,张宓便是死罪,他岂肯招拱。”

刘以观微微一笑,脸上的法令纹又深刻了几分:“若叫他生不如死,他还会不招么?”

叫他生不如死,那就是用刑了。

三木之下,何不可招?

你想要什么口供,他就能招出什么口供。

这世间,能够抗得住酷刑痛苦的能有几人?

而且这个时代审讯犯人,并不禁止用刑。

不过,杨沅对此自有他的顾虑。

如果张宓受刑不过,招了,案子移交给大理寺宣判时,他再突然翻供怎么办?

杨沅和张宓有过恩怨,这会让他陷入被动。

别看他现在正风光无限,等着抓他小辫子的人多了去了,只是还没等到出手的机会罢了。

不过这种顾虑自然没必要说给刘以观听,杨沅谢过刘以观,和于承泽一起把他送出了签押房。

目送刘以观离去,卢承泽沉声道:“佥宪,我想再次提审张府的人。”

“哦?你可是有了什么发现?”

于承泽道:“方才,刘通判说到一桩先报失了人口,又撤销了报失的案子,提及该女子是昆山高家的人。”

于承泽思索地道:“下官记得,昨日去张府调查,有两个人不在府上。

其一是张宓的长子,现为成都府眉山县令,另一个是张宓的长媳,昆山人氏,现居于娘家。”

于承泽道:“下官昨日去张府调查时,一门心思要知道张宓在外面有没有私蓄外室,却不曾想过,他这个女人,有没有可能就是张家的人!

如今想来,昨日盘问张府中人时,有些人神情是颇有怪异的,似乎是有些惶恐。

但是当下官询问张宓有无外室之后,他们反而松了口气,神色平静下来,岂不可疑。”

杨沅目光闪动了几下,忽然想到了孔彦舟。

孔彦舟那禽兽不如的东西,连自己亲生女儿的主意都敢打,这个张宓,会不会真的和他的儿媳……

他的长子在眉山作官,而宋朝自仁宗以后,地方官赴任就可以携带家眷了。

那么张宓这长子为何没有携妻子同往眉山赴任?

是为了让妻子替他在父母身前尽孝?

就算他有这个心思,或者想表现自己是个孝子,可张宓还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膝下并非无人照顾。

做为长辈,也大可不必接受儿子的好意,谁会希望自己的儿媳和儿子长期两地分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