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悸动 “自此朝夕与共,白首不离。”……(第4/6页)
江承+苏宜宁:“……”
从指缝里瞄了眼苏宜宁,夏思雨委屈兮兮:“我不想和宁宁反目成仇。”
苏宜宁唇角抽了抽,低声:“别演了。”
江承转身走开了。
看着他背影,夏思雨将手拿下来,和苏宜宁咬耳朵:“没演。我现在越发明白为什么你能同意和他协议结婚了。就咱江神这样,他要和谁结婚谁能拒绝,我现在觉得我和他中间就只隔了一个你。”
苏宜宁:“……”
有时候,她不知道拿自己这一位姐妹怎么办好。
三个人在房子里又转悠两三分钟,江承接了个电话,要去医院。下到地下车库,他开车先走,苏宜宁坐夏思雨的车,跟在他后面出了小区。
坐在副驾驶上,看着前面的A6在绿灯变红前的最后两秒驶过斑马线远去,苏宜宁抿住了唇。
夏思雨其实发现了,这半天里,宜宁情绪不好。就连看房子时,也有点不在状态。所以身为好姐妹,她主动担当活跃气氛的角色。
此刻目送江承车子远去,她偏头看苏宜宁一眼,笑问:“怎么啦?一直心不在焉?”
“……很明显吗?”
静了几秒,苏宜宁轻声问。
夏思雨点点头:“嗯呀,你没意识到吗?江神一直在看你。”
苏宜宁喉头动了动,没说话。
绿灯亮起,夏思雨将车开出一段路,没听见她声音,不由地又偏头,将她打量了一眼。
苏宜宁满脸眼泪。
她看过去时,宜宁抬手捂住了鼻子和嘴巴,将脸偏向一边。
冷不丁地,夏思雨着实被吓得不轻,连忙打起转向灯,将车子靠边停下:“怎么了呀?”
“思雨。”
苏宜宁声音轻颤,“我有点害怕。”
“害怕?”
认识好多年,夏思雨从未听过她用这样的语调,说这样两个字,一时间心里莫名地难受,小声反问。
“嗯。”宜宁语气生涩。
她侧身背对着她,夏思雨看不清她脸上的表情,只听她慢慢地又叫了一声她的名字,仿佛难以出口般,一字一顿地,艰难道:“你说我是不是做错了?我好像、好像成了他的一个污点。”
……污点?
夏思雨简直怀疑自己听错了,大脑空白一瞬,尔后便火冒三丈,紧紧攥了一下方向盘:“为什么突然这么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自己?!是不是去洗手间那会儿,谁在你跟前说什么了?宁宁你听我讲,你不是任何人的污点,我不许你这样说自己。我承认,江神是很好,可如果和他结婚,让你不开心……”
她没有将后面的话说下去,因为苏宜宁又发出好重一声哽咽,肩头越发佝偻。她似是紧紧地捂着嘴巴,不想哭出声音。
夏思雨看着她姿势,眼泪也忍不住,连忙倾身,抬手到副驾驶座位后面抽纸盒里扯了几张纸巾,胡乱按在眼睛上。
过两秒,又伸手扯了几张,递到前面。
她碰了碰苏宜宁手臂。
宜宁将纸接过,没再出声。
哪怕从小一起长大,夏思雨也没见过她情绪失控。孕期里周沐阳出轨,宜宁离婚回家,她去看她时,宜宁也会对她展露笑容。
她能感觉到她笑得勉强,其实情绪不好,但在苏家,比宜宁更接受不了那件事的是宜宁妈妈。
所以经常出现的场面是——孟阿姨说着说着就忍不住落泪、骂周家人两句,宜宁和她一起,从旁宽慰劝说。
现在,她将自己称为污点……
这让夏思雨好难接受。
车子不能一直停在路边,等宜宁情绪彻底平复,夏思雨重新将车子驶上正路。两人安静了好半晌,夏思雨指腹摩挲着方向盘,轻声问:“宁宁,你是不是,有一点喜欢江神了?”
“……很麻烦是不是?”
苏宜宁声音沙哑。
夏思雨叹了一口气:“我就知道!”
那样一个人,他不需要做什么,女生们就一个接一个,如飞蛾扑火。现在却对宜宁那么好——吃饭时关怀备至;怕她冷,决定去国外拍婚纱照,又主动提出她可以陪同……
要不是知道他们成婚的内幕,夏思雨都要以为他对宜宁有好感了。
——“在我目前所能想到的结婚对象里,你是唯一一个不会对我产生感情的。”
默默地琢磨着这句话,好半晌,夏思雨突然想到点什么,拧着眉问苏宜宁:“难道他就没一点需求吗?”
“……”
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苏宜宁没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看向夏思雨,眸光疑惑。
夏思雨有点羞耻。
写文多年,最令她困扰的就是感情戏,因为她的情绪一向来得快去得也快,思维又十分跳跃,单身多年,似乎缺少了一根细腻的神经。
可不擅长不代表不关注,她挺喜欢看小甜文,观摩纸片人们谈恋爱,然后酱酱酿酿。
此刻对上苏宜宁视线,她清了清嗓子,换个问法:“就……先前我就挺好奇的,没好意思问。你们俩谈结婚的时候,难道没讨论以后的夫妻生活吗?”
苏宜宁:“……”
夏思雨震惊:“真没说?”
苏宜宁想了想:“应该不用。我很难想象……他会同没有感情的人……”
——“我记得咱们班哪个男生说过江神是有洁癖的。”
洗手间里听到的这句话,突兀地又钻入耳中。
苏宜宁沉默,抿紧了唇。
夏思雨若有所思:“难不成他是性冷淡或者无性恋?”
“……啊?”
夏思雨抬手挠了挠下巴,“就那种,身体没什么问题,但没有欲望和冲动,或者追求柏拉图式精神恋爱的那种人?我觉得江神还挺有那种feel的,你还记不记得咱们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后他那个讲话?”
苏宜宁当然记得。
师大附中他们那一级学生,应该没人会忘记那一天。
高中三年,江承在附中,有很多高光时刻,他是每学期各种典礼上他们那一级众望所归的学生代表。但高二第二学期期中那一次,仍然是他高中生涯里,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记得那一天,他身前鲜花簇拥的话筒;记得他穿了一身师大附中的制式校服,打着酒红藏蓝白色斜纹领带;也记得操场那山呼海啸一般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尖叫……
记得他被午间阳光照耀得不甚清晰的侧脸,以及那一段,由他口中,由话筒里传出,回荡在整个操场上空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