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捐款(第2/2页)
从季乐山病房出来,邱秋右手都是抖的,一枚金针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弹动二三十次,几十枚下来,手都舞成残影了,能不抽筋吗?
伏若南心疼地握着她的手,给她按摩:“明天让我试试吧?”
“行啊,你先给班长扎扎。”
吴鞠抽了抽嘴角,没理伏若南那副蠢蠢欲动的表情:“邱秋,你那套金针的图纸,能借给我用用吗?”
“想打制一套啊?”
“嗯。金针打不起,我准备用银圆打一套银针。”
“行,明天拿给你。”话说出口,邱秋已在心里琢磨开了,史博荣不是爱国商人吗?不是想为国家做点事吗?不是敬佩他们这帮上前线的学生吗?
贡献些大黄鱼,给同学们一人来套金针不为过吧?
想到就去做,邱秋霍地一下站了起来,拎着医药箱,唤了吴鞠、伏若南、张扬去高干病房。
路上她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别说张扬、伏若南了,就连吴鞠这位向来稳重自持的班长,都难掩激动地摩挲了手里的拐杖。
没想到门一开,史博荣他弟、他侄子也在。
“邱医生,”史大华扬起笑脸,从椅子上站起来道,“听人说你想用药方入股一家药厂,这么好的事,找我呀。一切条件好谈。”
他爹跟着附和道:“邱医生,听说你在为伤残军人安装义肢而奔走,这是好事啊,是善举,作为一名华人,一名华籍商人,我们有义务伸出援手,贡献一份力量。”
说罢,他朝儿子使了个眼色。
史大华打开信封,从中抽出一张支票,叠放在信封上一起递给邱秋:“这是我们大华集团给伤残军人安装义肢捐献的五百万,请收下。”
邱秋扫了眼史博荣平静的脸色,双手接过信封和支票,笑道:“我代表我们前线的军人,谢谢二位。”
说罢,深深鞠了一躬。
吴鞠、伏若南敬礼鞠躬。
张扬跟着深深地弯下了腰。
史大华和他爹忙伸手来扶。
史博荣看得轻叹,知道这一局,他和两个儿子都输了。
史大华扶了吴鞠在沙发上坐下,看了眼他和伏若南笑道:“还没见过您二位呢,怎么称呼?”
吴鞠说了下自己的名字,又将伏若南介绍给史博荣和史大华父子。
“您二位是刚从战场上回来不久吧?”史大华看看他空荡的右小腿,“听说你们已经联系好了义肢厂,有说什么时候安装义肢吗?”
吴鞠点头,喉头微哑:“谢谢您的捐款,您放心,这笔款项我们会专款专用,确保每一分钱都切实用于伤残军人的义肢安装上……”
史大华看向邱秋,钱用在哪他并不关心,他看重的是邱秋对他们和大房那一系的态度。
邱秋只当没看出他眼里的意思,抬手给史博荣号了号脉,示意张扬、伏若南和吴鞠都上前把一下脉,随之带着三人改了几处下针的顺序,定好方案,解开腰间的针带递给张扬。
史大华以往没在意,只当张扬是邱秋带的小徒弟,所以对徒弟跟师傅共用一套金针,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这会儿一留意便看出来了,几人只有一套金针。
或者说,整个阴阳十三针针灸班只有这么一套金针。
被这个发现震惊到了。史大华不由看向他大伯,他是没发现,还是压根不在意?
紧张得喉咙滚了滚,史大华颤声道:“邱医生你们就这一套金针吗?”
“两套。”邱秋笑道,“2月17日对越自卫战打响了,我送同学们上前线,在机场的卫生间里,听到夏盈盈因害怕躲在里面哭泣,头脑一热,便把自己的金针分了,八十人,一人分了十几枚。”
“夏盈盈……”史大华看过她的英雄事迹,报道上说她一次次递交申请,要求上一线……没想到,她也会害怕,害怕得躲起来哭泣,这一刻史大华只觉喉头似被什么堵住了,鼻子发酸,似有泪涌了出来,“是、是夏文成的妹妹,那位已经牺牲的小医生吗?”他确认道。
邱秋点头。
“抱歉。”史大华别开脸,慌忙掏了帕子去擦脸上的泪。
好一会儿他平复了心情,看着邱秋诚恳道:“邱医生,我想捐五百套金针,需要多少钱?”
张扬下针的手一抖,差点儿扎偏。
伏若南也没好到哪里去,看着史大华小嘴张的能吞下颗鸡蛋。
吴鞠不敢置信地揉了下耳朵。
邱秋表情还算平静:“一套金针打制下来,需要四块多大黄鱼。”
“那就按五块来算,多了就多打几套。”
邱秋看着他,要说不感动是假的。半晌,邱秋笑了,“行,我收下了。回头送你一张方子。”
“别、别,别送我,你入股我们药厂吧?”
这下邱秋笑出声了,清脆爽朗,片刻重重点了下头:“好!”
史博荣:“……”
史家祖偷偷冲儿子竖了竖大拇指,这一步棋——高!史大华瞪了父亲一眼,别用商人的眼光来看待他捐款这事,他是真想捐,哪怕用自己的私房钱呢,对着这群可爱的人,给再多他都觉得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