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吞舟之鱼(一)(第2/3页)
“好好的你哭什么!”梁惜月嫌弃一瞥,语气满满是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虽说都是梁道玄最亲的亲人,然而早年小姨北上寻亲,是想将幼儿的梁道玄带回自己身边抚养的。因她经过父亲与姐姐的过世,根本不信梁家会有好人,在梁惜月前着实闹了一通。梁惜月每每被说到兄长的恶行,无力还口,说什么都是多余,却怎么都舍不得恩人的儿子,她是说一不二刚毅的个性,回绝的不留余地。
最后经过调停商议,加之戴华箬见承宁伯府秩序与规矩井然,崔鹤雍也被教养得有如小小君子,梁道玄养在这里,确实是比跟着自己与丈夫去外任奔波要更合适,为了孩子着想,这才答允。
经过这一役交锋,两人相处早是剑拔弩张,这些年见面时,没有一次风平浪静。加之戴华箬自小被父亲姐姐惯坏,个性娇滴滴几十年如一日,爱落泪,又有些许可爱的矫情,偏偏梁惜月自幼在乡下,孤冷生硬地长大,个性强势不容人置喙,最看不上戴华箬这幅样子,两人从根本上性格不合,无法相处。
此时此刻,仍是如此。
“玄儿要在里面待三天呢!那贡院相公同我讲,三天就是熬人,我做小姨的心痛又怎么了!”戴华箬哭哭啼啼着反驳。
“那也别触霉头!大好的日子。”梁惜月嘴上这样说,可还是让侍婢取干净的巾帕,温水掸一掸,递去给戴华箬,“再说,男儿家不吃些苦,怎么立身?鱼跃龙门,哪是那么容易的事。”
她虽这么说,可当初儿子考试什么样子,她是清楚的,那时她也是嘴硬,结果见到三天后出来不成人形的儿子,人前故作坚强,人后早已哭得肝肠寸断。
梁道玄她也当做儿子一般,此刻如何不揪心?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硬撑着不落罢了。
“不许再哭了,回去再掉眼泪,没得给玄儿丢脸!”也不知是斥责戴华箬,还是暗示自己,梁惜月压低声音,语气很急。
可这句话没有气到什么正面作用,戴华箬哭得愈发厉害,朝她气急:“那我就是忍不住嘛……”说完竟扑到她身上,连连啜泣,哀哭不止。
梁惜月叹一口气,皱着眉,嫌弃却又不能不管不顾,安排人扶戴华箬上马车,自己也赶忙背过身去,飞快按掉眼角的潮湿莹润,朝贡院大门看了一眼又一眼……
……
考场内,焦灼总是甚于其他情绪。仿佛是犯人入监,戍卫押解众士子入号间,落座后,待主考一声令下,关门挂锁,押封听令,一道道门堵着三面墙,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窸窣阵阵,比吹过树梢的晚夏微风还要小心,那是许多人小心翼翼取出提篮中文房的战战兢兢。
梁道玄摆得快,卷子下来前,分水的吏员添好喝与用的两份净水,他闭目养神,缓缓吐息。
和旁人的紧张不同,他好像全然无有这种焦躁情绪,因期盼考试已有一年有余,雀跃的期待早淹没其他琐碎心境。
就好像磨过千百次的刀,虽说有人赞是绝世神兵,总要试试披荆斩棘,才算实至名归。
看着密封的卷子落在桌上,分发卷子的人沿夹道消失,号间因未褪暑热与铺地干草潮湿生霉的腐朽闷腥也消失不见。
他郑重接过,急不可耐展开,试题半遮半掩之际,忽听一声狂笑。
“考场重地,噤声!”
巡逻的卫戍怒斥。
听声音是自己同一排的考生发出这颤颤的笑,不知惊吓了多少人手拿不稳,隐约有砚台墨盒跌落的响动,然后就是军靴踏地,维持考场秩序的一组卫戍与六位巡考之一抵达事发地,那士子仍旧又笑又哭,似是已经疯癫。
这种情况违反了贡院解试律令,当即刻赶出考场,不予取用。卫戍打开号间锁钥,两人架起癫狂的考生拖走。
众人听得是胆战心惊,梁道玄却继续开卷,心中稍加思索,就想通此刻情形。
倒不是不可能有人骤然被这紧张的氛围压抑的环境逼到发狂,只是可能性极低,更大的可能,是哪个精通信息就是金钱的书肆老板,雇个屡试不第也放弃考试的读书人,看过卷子,立刻背下题目,装疯发癫为的就是被赶出去,将这第一手消息带出本密不透风的考场,书肆印局当场刻版下印,两三个时辰,在帝京的人就能买到新鲜出炉的京畿道解试题目了。
一点点活动大脑的见微知著结束,梁道玄笑着摇摇头,将卷子展开,镇纸压住。
读过一遍,他开始发怔。
这题目……和老师讲得不大一样。
陈老学士说过,解试不考豪语,地方的命题官爱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①的策题,这样的题,容易出现老生常谈,但也便于考察士子的策文之力,如何从微末入手,看似蠡测管窥,实则捭阖纵横,展现行文布局的笔力,又有广度力度的思觉。
再有,若是解试先立了恢弘之题,到省试乃至殿试,要真正出题的大学士和圣上该立策问对什么?
可这次京畿道解试的题目,却非同寻常。
题目问的是:当今天下共有一十六道,各道奉顺圣恩,圣亦安民多年。虽然古圣明君主也常说岁无常稔的道理,可海内之地,终究各地的风土人情截然不同,有些道是岁丰盈,百姓安居;有些道却不能自洽,屡屡荒贫。天下如此之大,于是想要大治盛世就如此之难。一道富而非国富,一众民丰而非万民丰。各道苦心经营,本朝历代圣主也时常调遣人力物力,调平抚弥各道的弊病,却始终不能全然奏效,有时短暂奏效后,一场大灾,所有努力便毁于一旦。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见解和建议呢?
这是真正大略的问题,而非什么以小见大。
梁道玄想得却是——考官阁下,你怎么知道我上辈子考过国考申论?
这就是结合国家现有政策,分析国家现有形势,解决国家现有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与提案。
乍一看,这是在询问如何创造盛世,实则不然。问题中所求之盛世,乃是各地可以雨露均沾同享时清海宴尧风舜雨的盛世,这就成了回答的限制条件,有框无架,具体的理论要士子自己搭建。
只不过问题里没有申论那样的具体案例,只言大而略小,反倒给了更多发展空间。
但这样一来,大家回答可能都是泛泛扬言,怎么宏大怎么写,他如果从善如流,反而失了自己过往拆解问题后通过现实例证与现有政策再度整合的经验和优势。